近年来,禹州市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红薯产业。通过盘活山岗地资源,深耕深加工领域,成功走出了一条特色"土特产"致富路。如今,田间的红薯经过深加工,摇身变为酸辣粉、粉条等畅销产品。红薯产业已成为禹州乡村振兴的一张"金色名片",带领农户增收致富,绘就了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图景。
在磨街乡大涧村的实德农产品有限公司,宽敞整洁的车间内机器轰鸣。全自动粉条、粉皮生产线高速运转,从淀粉打浆到干粉条出机,全程实现封闭式自动化生产。据了解,该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现代化"三粉"加工基地,配备全自动酸辣粉、仿手工粉条等三条生产线,年产能达9000吨。其打造的"辣小爷""一个田"等品牌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大涧村创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等机制,让农户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务工薪金、分红股金"三金"收益。同时积极探索"红薯+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依托当地地质公园资源,打造乡村文化大集、康养旅游等项目。周末日均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带动农旅综合收入增长40%。村里还规划建设200亩综合加工园区,集育苗、加工、文旅等功能于一体,并与高校合作研发即食粉、休闲食品等新品,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禹州市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红薯产业向集约化、品牌化发展。高标准建设育苗区和科研机构,年育苗50万株,保障1.3万亩种植需求。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乡镇种植高淀粉红薯2万亩,亩均增收30%以上。目前已形成从育苗、种植到加工、废料利用的绿色循环产业链,红薯渣提取酒精,有机肥还田,实现资源全利用。全市年加工鲜薯8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5亿元,成为河南省红薯深加工产业标杆。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禹州红薯产业犹如一颗璀璨明珠。深加工产业既夯实了农业根基,又延伸至第三产业,是提升附加值、延长产业链的最佳路径。龙头企业的崛起为精深加工注入新活力,"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日趋成熟,形成种苗繁育、种植、回收、加工的全产业链。小小红薯正迸发巨大能量,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