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建安区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通过巧妙盘活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将原本杂乱的零散空间转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绿色福祉。“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目标口号,更是建安区对城市发展与民生福祉深度融合的不懈追求。这些“小而美”的口袋公园不仅扮靓了城市颜值,更成为市民休闲生活的“幸福载体”。
在胖东来北海店北邻的“口袋公园”内,绿树成荫,蜿蜒的小径旁点缀着石头长凳。这里前身是一片杂乱的绿化带,升级改造后增设了健身步道和休憩设施,刚逛完胖东来的市民们,手提购物袋,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三三两两地穿梭其中。他们或悠闲漫步,或驻足自拍,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弥漫,让这个小小的公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而在城市的另一角,饮马河畔的街角公园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每天清晨都有老人来这里晨练,他们都是附近小区的居民,自从楼下有了这个“口袋公园”,这里便成了他们每天必到的“打卡地”。大家在这里聊天、锻炼,享受着清晨的宁静与美好,仿佛岁月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建安区的“口袋公园”建设,不单单是简单的绿化工程,秉持着“一园一案”的设计理念,每个公园都因地制宜,被赋予了独特的功能。那些毗邻小区的公园,成为了家长们交流育儿经验、晨练健身的温馨场所;靠近商业区的公园,则配置了舒适的休息区,围合出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社交空间。更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公园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景石、松树等景观小品错落有致,不仅提升了公园的艺术性,更让市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建设过程中,建安区还充分听取民意,从树种的精心选择到设施的合理布局,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绣花功夫”。
“口袋公园”的建成,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点亮了市民的生活。晨练者们有了安全舒适的场地,在清新的空气中挥洒着汗水;城市白领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有了一个休闲减压的好去处,让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老人们在这里找到了新的社交据点,晚年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据统计,建安区“口袋公园”日均服务超万人次,成为了市民“15分钟绿色生活圈”的重要节点。这些小小的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互动交流、休闲游憩、观赏娱乐的街头绿色空间,更为建安区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底蕴,让城市的肌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口袋公园”的建设,是建安区城市更新的生动实践,更是生态优先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的完美体现。这些宛如“城市插画”般的“口袋公园”,以绿为底、以人为核,既提升了区域生态承载力,又凝聚了社区归属感。从曾经的杂乱边角到如今的诗意栖居,从单一功能到多元场景,建安区正以“小而精”的绿色空间,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