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许昌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0年5月25日
许昌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
为深入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抢抓大数据产业发展重要机遇,加快我市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数据经济新动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许昌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意见》,立足许昌实际,以数据资源建设为基础,以应用创新为引领,以产业政策为支撑,以信息安全为保障,优化大数据产业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带动作用,为打造“智造之都、宜居之城”提供重要支撑,为跨入全省大数据发展第一方阵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年底,许昌市大数据应用创新水平逐步提升,产业链条逐步完善,生态体系初步形成,产业竞争力居全省第一方阵。到2022年年底,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汇聚一批区域乃至全国行业数据资源的大数据平台和数据项目;开发一批服务体系完善、集聚效应明显的大数据应用;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数据技术研发、数据分析和数据服务等方面的龙头企业;大数据核心产业蓬勃发展,在各行业的深度应用全面展开,政府科学决策和社会精准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加快构筑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培育新兴战略性信息产业,培育人工智能产业,支持云计算相关技术研究和开发、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支持区块链相关产业发展,布局高端前沿性信息产业,引进超算领域龙头企业,重点推进华为鲲鹏生态基地建设,打造鲲鹏产业集群、规划建设鲲鹏生态创新示范园区等。
1.推进黄河鲲鹏产业生态基地建设。加强区域协同,积极争取行业龙头企业落地许昌,围绕黄河鲲鹏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产业集聚,构建以黄河鲲鹏为基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态体系,加快形成“Huanghe”服务器和PC机系列化、规模化生产能力,引进培育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专用设备等配套企业,打造鲲鹏产业集群,提升新时代许昌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实力。2020年,推动黄河科技集团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一中心、两基地”(创新中心、生产和销售基地)建设,推动示范区许继智能产业园、示范区智慧信息产业园、建安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和禹州市鲲鹏算力创新园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鲲鹏产业学院”。加快推进“Huanghe”服务器和PC机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达到年产服务器35万台和PC机75万台的生产能力。2022年,产量突破100万台(其中服务器30万台,PC机70万台),软、硬件紧密结合,构建以操作系统、数据库及中间系统为核心的应用生态体系,基本形成黄河鲲鹏产业生态链,助推许昌“智造强市”迈上新台阶。(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建安区政府、禹州市政府)
2.推进许昌市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建设。建设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为本地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企业赋能、联合创新等服务,助力企业云上转型,配合政府进行大数据产业生态建设,利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为许昌引荐企业、培育人才,助力本地企业形成人工智能大数据生态圈,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推动产业提质增效。2020年,推进人工智能预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三平台一中心:人工智能应用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人工智能孵化平台、人工智能展示中心)建设,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人工智能生态构建、智能制造业务应用。2022年,初步形成具有许昌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打造许昌人工智能城市新名片,吸引人工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在许昌落地。(责任单位: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3.支持禹州市实施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571”行动计划和魏都区互联网科技园建设。发挥禹州市已有的企业集聚、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等优势,重点推进颍云物联网小镇、中原云都数据湖产业园、中原云都数字港等50多个项目建设,推动钧陶瓷云、中医药云、智能制造云等七个云平台与产业的融合发展。2020年,建设形成产业聚集、功能互补、优势突出的大数据产业园区,形成更加开放融合的大数据产业生态圈,大数据企业总数突破100家,从业人员达1000人以上,大数据产业产值突破15亿元。2022年,力争大数据企业总数突破200家,大数据产业产值突破30亿元。利用魏都区原许昌卷烟厂土地厂房,规划建设魏都区互联网科技园,围绕软件开发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新媒体运营、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5G应用研究、同城配送等九大板块,建立以“孵化+金融+云服务”为特征的创业服务生态系统。2020年,互联网科技园完成规划改造、搭建基础平台、成立专业运营、设立投资基金,落地5家互联网企业。2022年,搭建涵盖物业管理、创业支持、生活服务、工作生产、人文互动等内容的“全能型”园区信息系统,建成“互联网+园”的智慧服务体系,落地互联网企业50家,形成产值100亿元。(责任单位:禹州市政府、魏都区政府)
(二)加快推进大数据应用创新。推动大数据在政务服务、工业互联、金融、政府治理和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助力大数据产业发展。
1.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行动。基于我市政务云中心,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以提升群众获得感为目标,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强化统筹协调,推进跨层级、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互联网+监管”建设,实现企业群众办事效率和办事体验双提升。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和各县(市、区)政务数据要做到应进必进,全部迁入政务云中心,原则上不再在本单位、本县(市、区)建设数据中心和部署信息系统。依托统一门户网站、“i许昌”APP,面向居民和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2020年,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到90%以上,40%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实现20件“一件事”集成办理、100项民生事项“一证通办”。2022年,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行政服务中心)
2.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上云”。利用许昌被列为河南省与工信部、中国信通院合作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节点城市的有利条件,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平台资源,与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互联网企业合作,构建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智能生产、智能服务、智能产品等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在企业实施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改造基础上,将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作为新一轮技术改造的“升级版”,分阶段推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加快推动“企业上云”,引导企业将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设备产品向云端迁移,降低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成本和门槛,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2020年,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建设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推动1000家工业企业上云。2022年,上云企业达到5000家。(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3.构建“区块链+智慧金融”。在传统供应链金融的基础上,融入区块链技术,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和资源优势,为许昌市中小企业打造功能完备、融资高效的“区块链+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将供应链中相关的政府采购平台、国有企业、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全部纳入系统,并采用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和数字签名技术,确保确权数据权威可信、不可篡改、安全可溯,为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为金融服务方降低资金风险,为政府提供金融风险监控、企业经营和经济运行监测,为我市实体经济运行提供有效支撑和全力支持,促进我市金融创新规范发展,为信用许昌建设增砖添瓦。2020—2022年,为50家重点企业、500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4.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的创新应用,重点完成高标准农田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一期)、固废智慧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一期)、120急救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2020—2022年推动一批智慧环保、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使信息化建设成果惠及百姓,增强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
(三)加强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运营商整合资源,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优化4G网络,部署5G网络。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加快城市和重要行业感知基础设施建设,面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应用需求,推动企业内网络和公众通信网络技术改造和演进升级,推广部署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物联网网络设施。
1.加快5G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国家新基建契机,大力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规模组网,编制5G基站建设专项规划,开展5G示范应用;按照“规划先行、需求引领、市场化合作”的原则,逐步扩大5G信号覆盖范围。2020年,建设5G基站2000个,持续完善城区、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的同时,延伸5G网络覆盖至所有县城区域。2022年,在许昌全市区域内实现5G信号全覆盖,推动5G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部署,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
2.构建物联许昌。加快窄带物联网(NB—IoT)网络覆盖,全面提升IPv6用户普及率。在城市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领域,引入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提升城市运行感知监测能力,建立先进的地下管网、交通、电力、供水、供气等行业监测、控制与管理系统。推进视频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全市统一的视频监控网络,加快公共安全视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2020—2022年,窄带物联网(NB—IoT)网络实现市区以及县城主城区普遍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同时,发挥许昌市物联网协会主体作用和颍云物联网小镇国家二级节点的示范优势,推进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城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公安局)
3.建设城市智慧大脑。强化城市运营管理,充分整合云计算、视频、大数据、融合通信、地理信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ICT技术,构建一体化共享共用的“大平台”。2020年,推动城市大脑指挥中心建设,加快构建数字基础平台。2022年,实现对城市运行的体征监测、综合管理、集中展示、指挥调度、数据分析、融合服务、决策支持等服务,强化对城市运营的监测预警能力,提高城市智能化水平;实现城市发展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提高城市发展的整体水平和服务效能;实现全面、直观的感知政府数字化运行管理状态,统一调度各类管理资源。(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由市信息化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解决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推进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各县(市、区)要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做好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应用工作,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动工作开展。(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网信办、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二)加强制度保障。研究制定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相关制度、规范,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息的保护;制定出台数据资源开放指导办法和数据资源安全开放标准规范;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包括财政扶持、用地保障、产品研发、示范项目、招商引资等制度和规范。(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委网信办)
(三)加强资金保障。设立大数据产业孵化基金,支持创业创新项目,建立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加大对大数据企业的贷款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大数据企业和大数据产品享受相应优惠政策,积极支持中小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同时,加大各类专项扶持资金对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投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工程项目申报。(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金融工作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四)加强人才保障。全面落实“英才计划”,鼓励高校、研究机构、中介组织等加强对大数据专业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培育体系。建立吸引大数据人才来许昌发展的机制,鼓励采用兼职、短期聘用、定期服务、技术入股等方式,邀请国内外大数据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加大对来许人才在科研生产、教育医疗、生活居住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加强政府、企业、高校、社会之间的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大数据培训和实习基地。依托社会化教育资源,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外包等多种形式,开展大数据知识普及和教育培训,提高社会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政策解读:《许昌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