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对于许多人,“霾”已经是一个十分熟悉的词了。我们深受其害,对它避之不及。我们都希望可怕的霾不要再来,更希望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物能被尽快清除,让我们的空气重新变得清新起来。
可其实,空气从来就不是纯净的,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氧以及一些其他气体。除了气体, 空气中还有很多夹杂物。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树林,射向大地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光束中有许多颗粒物在活动着。
清晨的光束里,隐身的颗粒物现出原形,但他们都是直径在50 微米以上的颗粒物,是PM2.5( 直径2.5 微米以下的颗粒物)体积的8 000 倍
空气中含有许多各种各样的颗粒物, 它们的来源很多。别看它们的个体十分微小,但是威力却不容小觑,各有不同。有些颗粒物能够造福人类,它们是降水的必要形成条件,而有些小颗粒却给我们带来灾难,比如霾。现在,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关于这些好、坏颗粒物的知识吧。
吸湿性凝结核
盐类微粒
在气象学中,大气中的颗粒被分为吸湿性凝结核和非吸湿性凝结核两大类。水汽由气态转化为液态的凝结过程中,需要一个凝结核心,这些凝结水汽的核心被称为凝结核。凝结核都极其细小,直径一般小于0.1 微米,可以称它们为微粒。吸湿性凝结核的吸水能力很强,且易溶于水。盐类微粒是主要的吸湿性凝结核之一。化学分析证实,云、雨、雾中都含有无机盐类,主要是氯化钠、氮化镁、硫酸镁和硫酸钙,其中云所含无机盐最多。
巨大海浪溅起的白色飞沫
那么,空气中所含的盐类微粒来自哪里呢?这些微粒是由海水蒸发而来的,因为海水中含有很多盐质,当海浪的飞沫蒸发时,所含的盐粒会残留在空中,这些盐类微粒会吸附有湿度的空气,即水汽后,便形成了云、雨、雾等气象。一般而言,离海越远的地区,空气所含的盐类微粒越少,但是在内陆,由于咸水湖浪沫的蒸发,也会使空气中出现盐类微粒。
雾气缭绕的山间美景,好似仙境一般
二氧化硫
除了盐类微粒以外,大气中的另外一种主要的吸湿性凝结核是二氧化硫,它们是通过煤、木材等燃料的燃烧,以及工业上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当二氧化硫在阳光之下,受到紫外线的影响, 氧化加速,很快变成三氧化硫,就成为了高度的吸水性物质。但是这种氧化过程只有在白昼才可能,在晚间二氧化硫仍保持它原来的形式,这就是一些工业厂区为什么容易在日出时笼罩在一片雾霭之中的原因。
盐类微粒吸附水分,形成各种形式的降水,均衡地球的水分分布,形成良性循环。如果说盐类微粒是空气中的好微粒,那么二氧化硫就是空气中毋庸置疑的坏微粒了。我们都知道酸雨、酸雾(酸碱度指数的 PH 值低于 5.6 的酸性降水)的危害性,它们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名胜古迹等都会造成损害。二氧化硫是酸雨的主要成因之一,所以,为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许多原本伫立在工业城市中的大烟囱都被拆除。随着人们节能减排意识增强,更多高排放企业将被关停。
非吸湿性凝结核
空气中还有非吸湿性凝结核,它们虽不易或不溶于水,但容易被水所润湿,比如花粉、细菌, 孢子和植物碎片,它们可将水汽吸附在其表面上而形成小水滴。在热带或温带较暖的季节里, 植物花粉随着风被带入空中,再被吹送到很远的地方。欧洲北部曾经在松树开花的季节发生过“黄色的雨”, 当时的人们觉得很奇怪,后来经过一番调查,才知道是因为松树的黄色花粉使雨滴变成了黄色。
你见过松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