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普生活

第二届全国城市森林论坛:林学专家彭镇华:城市绿化应向“上”发展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06-04-14 00:00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转自:中国科技信息网 时间:20058249:57

 

    新华网沈阳200582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彭镇华23日在此间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城市森林论坛上说,我国的城市绿化建设应当从注重绿化建设用地面积的提高向提高土地空间充分利用效率的转变,从生态角度看,地上20空间效益潜力巨大,亟待开发。

 

    彭镇华说,长期以来,人们一谈到城市绿化建设就关心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绿地率、森林覆盖率等少数几个指标,其核心是绿化建设用地面积。但在我国城市地区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生态问题突出的现实情况下,不可能拿出更多的土地来搞绿化建设,出路何在?

 

    “随着高楼大厦林立、路桥纵横交错,许多城市变‘高’了,而绿地却变‘矮’了。一方面造盆景式的所谓精品,另一方面城市里的许多树木长到2左右就被截干,甚至一些成片造林的空旷地树木也被习惯性的截冠修剪。”彭镇华认为树体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应截干,以充分利用城市地上空间。

 

    据他介绍,我国城市树木的截干造林是普遍现象。例如,主要造林树种法国梧桐和香樟树的截干高度一般都在2左右,由此而形成树冠正好处于人的视野中,造成了城市空间不协调,抗雪压,风折能力极差,生态效益不高,特别是对一些大城市城区,这种问题更加明显。此外,过低的树冠还不利于人群活动区域的空气流通和扩散,加剧了人口密集区的空气污染。

 

    “单株树木的作用也不能忽视,许多树木能够形成庞大的树冠,覆盖的地面使其占有树盘面积的若干倍,在城市里有独木成林的效果。”他提出,在城区广场的绿化中,要引入一些高大乔木,形成巨大的伞状树冠,如果提高枝下高到8左右,就可造成夏天降温,冬天充分享受阳光的公共场所。另外,房屋前后栽植20左右的高大乔木可以使一些五层楼以下房屋掩映在绿树丛中,改善居住环境的效果显而易见。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