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许昌 > 文旅资讯

深化文旅融合 深耕文化创新 赋能文旅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信息时间:2025-03-12 11:34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2024年,许昌市文广旅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融合为目的,以项目为抓手,以创新求突破,以实干求发展,深度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以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为中心,锚定文化强市和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两大目标任务,顺应“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分众化需求、新科技赋能、新国潮引领、移动端传播、主与客共享”的文旅发展潮流,牢牢抓住许昌胖东来火热出圈的历史机遇,推动许昌文旅换挡提速、跨越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842.9万人次,同比增长36.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0.3亿元,同比增长39.4%。许昌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火热,文旅消费持续火爆,对社会经济发展助推作用持续亮眼。

一、坚持以文铸魂,促进文艺事业蓬勃发展,讲好许昌故事

一是实施艺术创排工程。先后创排复排、加工提升豫剧《金色芳华》、越调《掘地见母》、曲剧《百花谷》等10余部;创作歌曲《我在故事里长大》等50余首;创编舞蹈《在希望的田野上》、小戏《枣园会》、《和谐一家亲》、《照片疑云》、小品《奶奶》等20余部。二是实施赛事引领工程。成功承办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44天、57个院团、66台大戏在许昌轮番上演,是河南戏剧界层次最高、影响力最大、艺术评判最权威、业内和戏迷群众最关注的艺术盛事。举办许昌市第九届戏剧大赛和许昌市第九届中青年演员大赛暨第六届专业演奏员器乐大赛。推荐6部大戏参加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大赛,8部大戏参加许昌市第九届戏剧大赛。三是实施文艺惠民工程。完成戏剧演出活动3400余场;举办“梨园群英会”——齐飞从艺60周年戏曲名家演唱会;组织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全市巡演;持续开展戏曲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四进”、“戏迷大联欢暨经典剧目展播”;开展戏剧研学游活动,接待研学团队17个、游客2.5万余人。我市在2025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上作《深入实施艺术点亮工程 助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典型发言。《倒霉大叔的心事》入选2024国家艺术基金、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扶持资助项目,与《神医华佗》、《支部书记》等7部剧目共获得上级创排扶持资金900万元。

二、坚持以文润民,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品质,打造许昌品牌

一是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制定印发《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工作方案》,改造提升12个乡镇办综合文化站和156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金丝楠博物馆等新型文化空间99个。二是丰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基层巡演200余场、流动图书服务200余次,开展线上活动1300余场,开展市民夜校、“文峰新六艺”公益课堂、街头艺术秀等基层文化服务2万余场次,惠及群众200多万人次。三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形式。开展“我和文化馆”艺术市集、“艺术点亮城市”街头艺术秀、“典籍里的三国”、“博物馆奇妙夜”等文化活动,融入真人互动、情景演出等沉浸式体验形式,获得市民群众一致认可和好评。我市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交流活动”上作典型发言;承办2024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我市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情况进行发言;乡镇文化联盟典型案例获得省委改革办红榜通报。图片

三、坚持以文培根,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守护许昌根脉

一是深度推进文物考古研究。深入开展许昌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共普查文物3531处,新增文物藏品895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02件(套),申请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456万元;推动灵井“许昌人”遗址、瓦店遗址列入中华文探源工程重点项目;白沙宋墓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瓦店遗址被列入“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点项目,许昌全域纳入国家黄河文化公园建设范围。二是创新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颁布实施《许昌市钧瓷文化保护和发展条例》;先后推荐苗长强申报并荣获全国非遗保护优秀个人,任星航申报荣获2023年度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朱有洲获评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孔家钧窑被文旅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评审公布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0人,实施非遗点亮计划,争取国家级、省级扶持资金200余万元,举办非遗活动100多场,非遗融入日常生活、受到热捧。禹州神垕钧瓷两次登上央视《焦点访谈》和《守护非遗之美》栏目;中国文化报以《许昌有座金丝楠木博物馆》《河南许昌:“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 》专题报道许昌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成果。

四、坚持以文赋能,深化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打造许昌模式

一是擦亮特色文化品牌。围绕曹魏三国、钧瓷文化、生态文化、东来消费等城市文化品牌,举办三国文化旅游周、第十四届禹州药交会、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暨生态文化旅游节等,开展“逛东来超市、游曹魏古都”等活动,持续擦亮许昌文化品牌。二是实施重点文旅产业。谋划23个文旅产业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1.02亿元,其中魏都区曹魏不夜城、花之都星空露营基地等六个项目已建成投用。第十五届三国文化旅游周,集中签约项目40个,总投资81.7亿元。三是提供优质文旅产品供给。三项文艺赛事、1500余场送戏下乡、十大群众文化活动;遇见许都沉浸式演艺、三国之夜奇妙之旅、“YES!三国”音乐之夜、景区灯光秀、“三国世界之炽焰忠心”剧本杀、许昌四季文旅特色节会等,一年四季,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丰富的文旅产品供给推动了旅游市场的繁荣,仅曹魏古城汉服商铺就增至150余家,带动曹魏古城日均客流量达5万人次,节假日达15万人次以上。央广中国之声用8分多钟专题关注许昌三国文化《品读三国 许君以昌》;胖东来频频出圈,被网友称为没有淡季的6A级景区;瑞贝卡发制品公司,孔家钧窑入选2024年河南文化企业30强;建安区霍庄村等7个村获评第二批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争取上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100万元;襄城县湛北乡北姚社区入选2024“诗与远方”河南文旅产业榜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五、坚持以文强商,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激发许昌活力

一是文旅节庆品牌引领。围绕“一城一品牌”打造的三国文化旅游节、钧瓷文化节、中医药交易会、锺繇文化节、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暨生态文化旅游节、首山油菜花旅游文化节,带动许昌文旅市场持续升温。二是假日文旅加持。围绕十一、五一、春节等节假日,积极推动假日节庆促消费活动。创新文旅业态,以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引领假日潮流,推出“三国世界之炽焰忠心”剧本杀,“汉魏华裳”许昌汉服表演秀、汉服音乐节,第九届全国王者荣耀海选赛暨罗兰音乐嘉年华,《梦回魏都》灯光秀、“魏武挥鞭”实景剧演出等。实施文旅联动,推出文艺演出、民俗活动、非遗展演、美食节等。三是四季文旅消费带动。持续举办“寻三国遗梦·许一路繁花”2024许昌春季文旅消费季、“三国夏令时”2024许昌暑期文旅消费季、“时尚三国 自在许昌”2024许昌秋季文旅消费季、“冬游河南·踏雪寻梅”2025河南温泉旅游季等四季许昌文旅特色节会。根据不同季节,推出春、夏、秋、冬等39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持续掀起文旅消费热潮。2024年许昌市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842.9万人次,同比增长36.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0.3亿元,同比增长39.4%。图片图片

六、坚持以文扬名,拓展多元宣传推广渠道,展示许昌形象

一是请进来展现许昌风采。积极和国家、省级媒体对接,邀请媒体记者来许采访报道,积极做好柬埔寨、美国、泰国、日本、韩国等来许客商宣传接待,宣传推广许昌文旅。二是传出去讲好许昌故事。发挥本地媒体及新媒体作用,联合河南广播电视台新媒体矩阵、大河报、腾讯河南、许昌时刻、许昌文广旅系统等20余家官方新媒体账号,组建许昌文旅活动直播矩阵。在《许昌文旅》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今日头条号累计发布图文信息1200余篇,累计发布各类原创短视频1400余条,展现量4000万次,搭建四季文旅话题十余条,全网曝光量4亿次,流量超20亿次。三是走出去传递许昌美好。积极融入“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品牌宣传活动,先后到上海、广州、深圳、东莞、信阳、南阳、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参加2024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行走河南·读懂中国”、2024“中国旅游日”河南主会场启动仪式、“老家河南·青春登场”2024河南文化和旅游进高校园区等许昌文旅宣传广活动,现场推荐许昌文旅,宣传大美许昌。央视《焦点访谈》用6分钟时长,以禹州钧瓷为重点案例讲述中华文化的创新性。《河南新闻联播》《河南午间新闻》等先后20余次报道许昌文旅活动盛况。“三都禹州”宣传推介短视频被新华社、央视频转发推送,被驻美外交官点赞推介。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对文旅事业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公安、交通、城管、市场、商务等单位通力合作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2025年是“十四五”全面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新谋远之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实施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和文化强市战略,持续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文化均等化工程;持续做抓好文艺事业全面发展,实施文化育人工程;持续抓文旅融合发展,实施赋能提质工程;持续做强做大文旅产业,实施文旅助力工程;持续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培根铸魂工程;持续叫响许昌城市文化名片,实施文旅宣传传播工程。厚植许昌文旅发展优势,不断提高许昌城市美誉度,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此文系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绍英在全市宣传部长会议上的发言)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