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许昌,这里不仅享有“魏都、花都、钧都、烟都、药都”和“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中国烟草文化之乡”……之美誉,还是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不断释放着文化惠民红利,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从市文广旅局获悉,最近一次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关于第三、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结果的通报》,我市复核成绩处于中部地区优秀档次。领导小组办公室认为,我市提交的创新案例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引领性、示范性,反映出当地注重深化改革、总结创新经验、发挥示范作用。
围绕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目标,我市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标准先行、创新引领、城乡融合、多元服务,持续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在全国、全省考核中均获得优秀等次,鄢陵县成功创建全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7个村获评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推动城乡公共文化发展一体化,注重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组建乡镇文化联盟78个,建立乡村文化合作社338个,改造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12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56个,建设新型文化空间81个,我市的做法获评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优秀创新案例。推动群众文化活动供给丰富化,创新打造“文峰新六艺”“市民夜校”公益课堂,持续举办新年音乐会、“许君以昌”大型交响组歌音乐会、“魅力许昌相约周六”等活动,市、县两级每年开展各类活动2000余场,惠及群众200多万人次,让群众享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胖东来”的持续火爆,让许昌成为网红城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借流量优势,我市进一步深化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拓展与服务质量升级,举办文化讲座、展览、演出等,邀请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作交流分享,为市民和游客搭建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结合许昌特色,推出具有浓郁地方文化气息的非遗市集,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
在谈及如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时,市文广旅局副局长段建伟表示,要持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1533”工程,以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为中心,抓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基层效能提升、文化资源配送、文旅融合、数字化建设等5项任务,完善提升乡村文化三员工作制、文化联盟、文化合作社等3个亮点工作,推动乡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公共文化机构收费管理、公共文化空间主题游等3项创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按照省文旅厅统一安排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擦亮“魅力许昌相约周六”广场文化活动、“市民夜校”公益培训等品牌,开展“百乡千村”民俗文化、送戏下乡等活动;同时,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在组织开展的各类文艺展演、展示活动中发现、培养一批本地艺术人才。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时完善相关旅游基础设施,尤其是在人流量较多的场所增设旅游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让游客们体验到来许昌游玩的轻松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