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许昌 > 文旅资讯

神垕,一座千年古镇的“窑火人生”

【信息来源:精彩禹州【作者:【信息时间:2024-07-09 09:32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晨曦初照,青石板路上,稀疏的脚步声唤醒了沉睡的神垕古镇。街道两边依势而建的明清古居陆陆续续打开房门,这片自夏商时期就有人类文明足迹的土地,在历史的长河中,还藏着中国陶瓷史上绚烂的篇章——钧瓷。

垕,在新华字典的释义里,特指河南禹州的神垕镇。这个由“后”“土”组成的地方,自北宋以来,便以烧造钧瓷而闻名遐迩,延续至今。

作为中国五大名瓷之一,钧瓷以其独特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现象著称。自有了钧瓷,中国瓷器一改青白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展现出五彩斑斓、意境万千的艺术景观。

步入盛夏的神垕,与一间间古朴的陶瓷工坊相遇。透过半掩的门窗,可以看到匠人们双手灵巧地塑造着泥料,仿佛与泥土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而一抹抹釉色,也在炉火的淬炼下,幻化出千变万化的图案。

周家明清老窑是神垕最古老的瓷窑之一。走进老窑内部,抬头上望,层层窑砖砌成的均匀圆环,宛如一圈圈时空的涟漪。古老的瓷窑旁,便是周家钧窑的产品展厅,一整面墙的钧瓷作品陈列吸引参观者流连驻足。

从周家大院出来,正对着的便是凤翅山,神垕人祖祖辈辈在山脚下,和泥生彩。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千年古镇也在积极探索钧瓷文化的创新发展之路。

最先扛起创新大旗的便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他不断创新烧制工艺,率先引入液化气窑炉,一改过去“十窑九不成”的生产困境,并将钧瓷融入到现代家居设计中,创新研发了兼具现代时尚和生活韵味的茶器、花器、香器、酒器、文房用器等。

“钧瓷是活着的瓷种,就像窑变一样,一直在发生变化,常变常新、再变更新。”孔相卿认为,发展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方式,钧瓷需要融入大众生活,引领生活潮流,才能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这一点,57岁的国家陶瓷烧成工一级高级技师崔松伟深有体会。他所掌舵的锦丰源钧窑从建窑到现在,在造型设计、釉料方面大胆创新,传承和创新制作的钧瓷器型多达几百种。
年轻的艺术家们也正在尝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一系列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古镇一隅,新一代钧瓷人任晓飞正专注于钧瓷釉色的研制,一旁各式各样的半成品和成品茶具错落有致地摆放着。紫光、青红、樱花、山水……一系列新釉色的研发,让这位年轻的钧瓷艺术家声名鹊起。

“从过去的粗放型生产转变为注重文化创意和产品生产并重,文化和科技相融合,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正如钧瓷一般,神垕也在不断地浴火重生,焕发新生。”许昌市钧瓷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金伟说,仅神垕古镇就有钧瓷生产企业近200家,直接或间接带动了十余万钧瓷从业人员。

每逢周一、周二,神垕都会迎来一周中最热闹的时候。由传统车间改造而成的15000平方米的钧瓷街艺术品市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品经销商和“淘宝客”。“这里是全国瓷器、玉器、木雕、石雕等各类艺术品的交易集散地,单日客流量超过5000人。”张金伟说。

古镇不“古”。在“地方国营禹州市瓷厂”原址上,一座融合古老钧瓷文化和现代工业的钧瓷工业文化园拔地而起,这里不仅成了钧窑文化和钧瓷工业历史变迁的展示窗口,更成为了集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打卡地。今年上半年,神垕古镇共接待游客105万人次。

“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满天。”漫步神垕古街,偶尔能听到孩童的吟诵,这段自古就流传下来的民谣,唱出神垕千年未熄的窑火。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