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回望千秋,凝眸百载;政弊则兵弱,兵弱则国衰。清末国困,列强交侵,仁人志士,救亡图存。一九二一,吾党建立,东方日出,开天辟地。国共合作,建校黄埔,培养革命劲旅;剑指北洋,扫荡腐朽,瓦解军阀割据。然中山辞世,黑云压城,反动势力猖獗,悍然逆施倒行。四一二,七一五,血雨腥风。
歧路彷徨,生死存亡,纠正右倾,重视武装。一九二七,江西南昌;八月一日,枪声鸣响。周公运筹,指导四方;贺叶挥师,勠力沙场。袭府衙,占教堂,夺车站,攻营房,猛虎下山,锐不可挡。人民军队,自此开创,千锤百炼,走向辉煌。
逝水滔滔,大河汤汤,革命征途,曲折漫长。有山穷水尽,前途迷茫;有柳暗花明,会师井冈。有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有古田会议,明确建军方向。有左倾错误,损失力量;有红都被围,决议北上。湘江之战,惨痛教训;遵义会议,扭转乾坤;四渡赤水,奇兵突进;统一指挥,铸就军魂。勇者无惧,大敌当前色不变;智者无忧,峰回路转天地宽。乘风破浪,排除万难。泸定桥,金沙畔,过草地,爬雪山。激战三百八,意志坚如磐;长征二万五,英名耀史卷。
红旗漫卷西风,立足陕甘;全面抗战爆发,开赴前线。利刃出鞘,平型关前;纵横驰奔,百团大战。太行上下,黄河两岸,游击如神,日寇丧胆,全民同心,力挽狂澜。争取和平,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挺进中原。三大战役,改变实力对比;横渡长江,一举奠定胜利。百万雄师,钟山风雨;箪食壶浆,民心所系。阳光灿烂,普照大地;天安门前,五星红旗;纪念碑上,英雄铭记。建国初期,战火不息,抗美援朝,出师迎敌,立国之战,气势无匹。
人民军队,为国为民;危难关头,奋不顾身。九八抗洪,汶川地震,同甘共苦,鱼水情深。人民子弟,保家卫国;维和海外,国际楷模。更有蛟龙入海,神舟升空,航母入列,科技强兵,大国重器,钢铁长城。
嗟呼!看我人民武装,扬国威,固国防,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江河奔腾浩浩荡荡,八一精神永放光芒。
白沙海解读《八一颂》
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从沉痛的教训中总结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先后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部队。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自己的武装不断壮大,经历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之后又赢得了抗美援朝以及其他边境地区自卫反击战的胜利。经过长期而复杂的军事斗争,我们党及全国人民深深地懂得,无论是掌握还是保卫人民政权,以及维护国家安全、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足够强大的的武装力量是不可或缺的。
在当今时代,人民军队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及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人民军队创立与发展的历史证明:人民军队只要“听党指挥”,就能由弱到强,就能无往而不胜,什么样的战争奇迹都能创造出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军队又起到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保证社会主义江山永不变色、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作用。在新中国成立后,遇到各种自然灾害或其他特殊情况,人民解放军总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冲,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为国家为人民不断做出新贡献。在当今世界帝国主义及其反动势力不断策划“颜色革命”与制造动乱的情况下,我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响应联合国安理会与有关国家或地区政府要求,派出武装部队前往维和,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切实的贡献。
这篇《八一颂》就是通过对我国人民军队辉煌历史的精辟回顾、精准总结和热情赞颂,使读者了解到我们人民军队一步步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也感受到人民军队党创建、人民军队听党话、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根本缘由。
《八一颂》全文共七段,计八百零八字符。开篇第一段引用了《孙子兵法》中的纲领性金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作为切入点。此句现代韵律为: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此句平仄相间,音韵和谐,精确地阐述了武装力量在一个国家中极其重要而又非常关键的作用。
第二段共六句,计一百三十四字符,概括叙述武装力量与国运的关系以及近现代我们国家军事力量的发展。第一句:“回望千秋,凝眸百载;政弊则兵弱,兵弱则国衰。”现代韵律为: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押前鼻韵母,有蓄势待发的意味。同时,前一分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回望”与“凝眸”意思相同,指回过头去仔细观察,“千秋”与“百载”都指年代久远的意思,这里分两个小句子来写,使得语言更有气势,这个分句末的“载”又与下一分句末的“衰”押韵。后一分句两个小句子都是因果关系的紧缩句,且又运用了对偶和顶针的修辞方法,逻辑关系特别强,有一种无可辩驳的力量。第二句从“千秋”“百载”而继续写道:“清末国困,列强交侵,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现代韵律为: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这句话仍押前鼻韵母,意思是说,清朝末年,国家腐败,内外交困,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不忍心眼看国将不国而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第三句写中国历史开辟了新纪元:“一九二一,吾党建立,东方日出,开天辟地。”现代韵律为: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这句话转押单韵母,结合上文看,有异军突起之感,主要写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人民军队的建立有了思想上的准备。
第四句将“四六文”的赋体句式变格为“四四六、四四六”句式,使句意更加沉稳舒展而有力:“国共合作,建校黄埔,培养革命劲旅;剑指北洋,扫荡腐朽,瓦解军阀割据。”现代韵律为: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这句话内容丰富,用韵灵活,说明大革命时期国共联手,创建黄埔军校,共同建立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如风卷残云,势如破竹。当时北伐军的政治工作全部由中国共产党的骨干负责,北伐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也都是共产党起主导作用的部队。
第五、六句,描述大革命形势因故发生变化。前一句:“然中山辞世,黑云压城,反动势力猖獗,悍然逆施倒行。”现代韵律为: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后一句:“四一二,七一五,血雨腥风。”现代韵律为: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两句转为押后鼻韵母,恰当地表达出心情沉痛之意。内容方面,主要记叙孙中山先生不幸病逝后,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北伐战争所取得的胜利果实被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所窃取,反动分子将他们的枪口对准了共产党人以及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军队,血雨洒遍大江南北,腥风刮遍五湖四海。
第三段共五句,计一百零六字符,主要叙述人民武装力量的产生与发展。第一句:“歧路彷徨,生死存亡,纠正右倾,重视武装。”现代韵律为: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本段押开放式后鼻韵母,一韵到底,显得底气充沛,斗志昂扬。前两个小句子写大革命失利后,形势十分险恶。1927年7月初,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继续向国民党作出种种无原则的让步,解散了武汉工人纠察队的武装,助长了汪精卫的反动气焰。后两个小句子写中共中央吸取沉痛教训,改正错误。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指示,中共中央改组,由周恩来等组成中央临时常委会,陈独秀停职。中国共产党从血的教训中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第二至四句,具体描述八一南昌起义的过程。第二句:“一九二七,江西南昌;八月一日,枪声鸣响。”现代韵律为: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确切写明这次武装起义的时间和地点。第三句:“周公运筹,指导四方;贺叶挥师,勠力沙场。”现代韵律为: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具体说明这次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是周恩来、贺龙、叶挺等。前两句中的小句子都是四言,显得计划周密、指挥若定。第四句:“袭府衙,占教堂,夺车站,攻营房,猛虎下山,锐不可挡。”现代韵律为: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这句的前四个小句子全由三字动宾短语构成,具体生动地描写战况激烈而又势如破竹;后两个四字短语,用前一个短语作状语,意为起义军像“猛虎下山”一样冲向敌阵,其革命锐气无论怎样的反动分子都不可抵挡,“猛虎下山,锐不可挡”这个八字句充分表达出对起义军的赞颂之情。
第五句:“人民军队,自此开创,千锤百炼,走向辉煌。”现代韵律为: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句是对本段的小结,热烈赞扬人民军队创立以后,经过无数次战斗的考验,终于赢得了令中外反动派和反动武装分子不寒而栗的胜利。
第四段共有九句,计二百零六字符,概括叙述人民军队在发展道路上的曲折经历。第一句:“逝水滔滔,大河汤汤,革命征途,曲折漫长。”现代韵律为: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以下四句全押开放式后鼻韵母,表现出即使有曲折,也百折不挠的奋发精神。前两个对偶的小句子,用“逝水”比喻峥嵘岁月,用“大河”比喻革命武装力量;并用“滔滔”与“汤汤”比喻革命武装力量声势浩大;后“革命征途,曲折漫长”八个字构成一个主谓句,其中“漫长”一词照应“滔滔”与“汤汤”。全句通过多种修辞方法和概括叙述的写法热烈地抒情,引出下文具体的记叙、描写和说明。
第二句:“有山穷水尽,前途迷茫;有柳暗花明,会师井冈。”现代韵律为: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这句化用古诗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前一句包含南昌起义后两个月的过程中,起义军在南下途中遭受挫折,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同当地农民武装汇合。后一句指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的另一部分,转战闽粤赣湘边,最后保存起义军约八百人,参加了湘南起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部队会合。
第三句:“有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有古田会议,明确建军方向。”现代韵律为: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两个分句各用一个领字“有”领出一个“四六文”句式。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他分析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共产党没有掌握自己的军队,提出“党建在连上”的重要主张。党组织建立在连上,设立党代表制度,排有党小组,班有党员,营、团以上有党委,全军由党中央统一领导,从而确立起“党指挥枪”的原则。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殊国情中建党、建军的历史性难题,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第四句:“有左倾错误,损失力量;有红都被围,决议北上。”现代韵律为: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这句的两个分句也均有领字“有”领出,概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到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期间,“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给中国革命造成的巨大损失。“红都被围”后,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提出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
第五句:“湘江之战,惨痛教训;遵义会议,扭转乾坤;四渡赤水,奇兵突进;统一指挥,铸就军魂。”现代韵律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以下五句转为押前鼻韵母,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音韵相符合。这句的第一分句概述湘江战役惨胜,教训深刻;第二分句叙述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又走上了正确的道路;第三分句描述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的战绩;第四分句小结党对军队的正确领导成为“军魂”,又开始了一步步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
第六句:“勇者无惧,大敌当前色不变;智者无忧,峰回路转天地宽。”现代韵律为: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这句将赋体散文中的“四六文”变格为“四七文”的对偶形式,用形象生动的词汇概述红军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穿插于敌方重兵之间。使敌人疲于奔命,终于摆脱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峰回路转”,中国革命又出现新局面。
第七句:“乘风破浪,排除万难。”现代韵律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平。用两个四言小句子概述红军勇往直前的豪迈气势,特别是用了“乘风破浪”这个成语生动地写出红军长征途中“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壮举。第八句:“泸定桥,金沙畔,过草地,爬雪山。”现代韵律为: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用四个三言小句子,像一节三言诗,前两小句用战斗的发生地代指那些战况,后两小句分别用动宾短语充当。第九句:“激战三百八,意志坚如磐;长征二万五,英名耀史卷。”现代韵律为: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这四小句,又似一首五言诗,热情赞颂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的战士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在长征途中经过了三百八十余次战斗,攻占了七百多座县城,其间共经过十一个省,翻越十八座大山,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四百三十多人,跋涉了二万五千里,终于完成了前无古人、世所罕见的壮举,名垂青史。以上三句连同此前的第六句全部押an韵,纵情赞颂红军钢铁般的意志、大无畏的气概和“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
第五段共八句,计一百九十八字符,概括叙述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援朝战争中的巨大功勋。第一句:“红旗漫卷西风,立足陕甘;全面抗战爆发,开赴前线。”现代韵律为: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本段以下四句仍押前鼻韵母,暗示革命道路依然曲折,必须稳扎稳打。本段第一句将赋体散文中的“四六文”倒置为“六四文”,令人耳目一新。第一小句出自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全词有上下两阕:“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1935年9月中旬,红军攻克四川西北通向甘肃南部的咽喉要冲腊子口。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前来堵截的敌人骑兵团。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到了陕甘宁边区,建立起抗日根据地,中国革命进入了全面抗击日寇的新阶段。
第二句:“利刃出鞘,平型关前;纵横驰奔,百团大战。”现代韵律为: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这句也是一首精彩的四言诗,其中“利刃出鞘”“纵横驰奔”两个小句子具体、生动、形象地描述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胜利,有力地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进一步振奋起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第三句:“太行上下,黄河两岸,游击如神,日寇丧胆,全民同心,力挽狂澜。”现代韵律为: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这是六句四言诗,用高度概括的写法叙述抗日游击队和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在敌后神出鬼没,使日寇闻风色变。在大量消灭日军有生力量之后,敌强我弱的军事力量发生了变化,为最后获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四句:“争取和平,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挺进中原。”现代韵律为: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这句描述中国军民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后,以蒋介石为首反动派贼心不死,他们仍然企图消灭人民军队及其所捍卫的红色政权,但假仁假义,表面上“邀请”中共中央派人赴重庆谈判。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人赴重庆,一方面为了实现建立“联合政府”的希望,另一方面为了揭穿反动当局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不出所料,蒋介石反动集团后来还是彻底撕破假和谈的伪装,悍然发动内战。1946年6月26日,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各地的人民军队先后易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陕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也调往外线作战,向中原挺进,迫使国民党军在战略上转为守势。
第五句:“三大战役,改变实力对比;横渡长江,一举奠定胜利。”现代韵律为: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第六句:“百万雄师,钟山风雨;箪食壶浆,民心所系。”现代韵律为: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本段第五句开始转押单韵母,有铁骑突进、所向无敌之势。这第五句是“四六文”,具体叙述连续取得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等的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第六句是一首四言小诗,生动记叙1949年4月,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支援解放军奋勇进攻妄图开历史倒车的反动军队,一举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第七句:“阳光灿烂,普照大地;天安门前,五星红旗;纪念碑上,英雄铭记。”现代韵律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这句也是一首六句的四言诗,生动地描述1949年10月1日天气晴朗,万象更新,天安门前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一天实在来之不易,多少人民英雄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单就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负伤的就有一百零四万人,牺牲的达二十六万人。
第八句:“建国初期,战火不息,抗美援朝,出师迎敌,立国之战,气势无匹。”现代韵律为: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全句押单韵母,显得干脆利落,坚定有力。前面“建国初期,战火不息”的八字句,指美帝国主义入侵我国宝岛以及纠集的所谓“联合国军”侵略我国社会主义友好邻邦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紧接着引出“抗美援朝”这个连动谓语与补语“出师迎敌”;最后“立国之战,气势无匹”这个主(“立国之战”)谓(“气势无匹”)句,写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豪迈气魄与英雄气概。全句二十四字也是一首四言诗,好似与第五、六、七句形成一篇组诗,且一韵到底,语气坚定有力,声势无可匹敌,使国内外反动派徒唤奈何,灰心丧气,力尽精疲,大长了人民军队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从此以后,帝国主义再也不敢在我国周边轻举妄动。
第六段共四句,计九十二字符,概括叙述人民军队在和平建设时期为国为民以及海外维和方面所立功勋。第一句:“人民军队,为国为民;危难关头,奋不顾身。”现代韵律为: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本句和下一句又转押前鼻韵母,含有欣然回首、耐人寻味之意。这里的第一句也是一首四言小诗,押前鼻韵复韵母,显得更加底气坚定,自信有力。内容方面,揭示人民军队的本质特点和在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且又概括了本段的中心内容。
第二句:“九八抗洪,汶川地震,同甘共苦,鱼水情深。”现代韵律为: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这句又是一首四言小诗,与前一句组合,也可视为这首四言小诗的第二节。内容方面,具体举出典型事例:1998年7月汛期,气候异常,暴雨频发。为确保荆江大堤的安全,数千名解放军官兵坚守在大堤上,排除决堤险情。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地震突发,人民军队应急预案立即启动,总参谋部连续发布一道又一道救灾命令,和平时期又一次大规模的兵力往汶川集结,为了人民的生命,“不惜一切代价进入汶川”,成为救灾部队最明确的目标。
第三句:“人民子弟,保家卫国;维和海外,国际楷模。”现代韵律为: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这句换为单韵母韵脚,内容承上启下,从人民军队“保家卫国”,说到维护国际和平安宁。2020年9月18日,《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发布,用政府重要文件的形式向世界宣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出兵人数位列联合国五常之首,常年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两千五百多名维和军人,分布在全球九个维和任务区。
第四句:“更有蛟龙入海,神舟升空,航母入列,科技强兵,大国重器,钢铁长城。”现代韵律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这句的韵律照应本段前两句,韵脚且由前鼻韵母发展到后鼻韵母,使表意力度更大更强烈。句首副词“更”形容动词“有”,再用“蛟龙入海”等三个主谓短语作“有”的宾语,随后用“科技强兵”小结当前人民军队的特点。用“科技强兵”的形态形成的“大国重器”,是更加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任何帝国主义军队都难以超越。
第七段共三句,计五十一字符,小结人民军队听党指挥、保卫国家的根本性质。第一句:“嗟呼!”现代韵律为单韵母双平声。这个古代汉语的叹词,用在这里,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表达出由衷的赞颂之情。
第二句:“看我人民武装,扬国威,固国防,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现代韵律为: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这句中“装”“防”“仗”“良”四字押后鼻韵母,“威”“挥”二字押前鼻韵母,交错押韵,显得充满自信坚定之情。同时,用整散交织的句式,总结人民军队在打江山、建政权,壮大国威,巩固国防的可靠保证在于“听党指挥”和“作风优良”,所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因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后盾。
第三句:“江河奔腾浩浩荡荡,八一精神永放光芒。”现代韵律为: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这句结束语又用开放式的后鼻韵母,成为全文的主题。且采用比兴的写作手法,热情赞颂以“八一”命名的追求真理、坚定信念、勇于拼搏、不怕牺牲、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不朽精神,永远闪烁着璀璨光芒,照耀着人民军队前进的道路,保护着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永远迈步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
这篇《八一颂》就好比一篇高度浓缩的人民解放军军史。细读起来,深为其高超的赋文艺术形式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所感奋,也深为其精练优美的语言所感染,好像在欣赏一部人民解放军发展史组歌。作者思接千秋,视通全球,运笔纵横捭阖,挥洒自如,言简意赅,词词句句激动人心。掩卷沉思,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精气神亦即“追求真理、坚定信念、勇于拼搏、不怕牺牲、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八一精神。这种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也充分体现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新时代的强军精神,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白沙海 浙江嘉兴知名学者、教育专家朱伯荣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