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作为三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遍布各地。许昌市建安区张潘镇毓秀台北侧的张公祠,据说是刘备、关羽、张飞拜见汉献帝时的驻扎地,后来经过多次重修,才有了如今的规模。那么,张公祠的三姓柏、风雨石、地震碑您又了解多少呢?2023年12月8日,记者走进张公祠,为您探访这里的奇闻轶事。
一棵树上能长三种树枝?2023年12月8日,记者从许昌市区学院路出发至建安区张潘镇,沿柏油路向北行驶一公里就来到了张公祠。“据史料记载,张公祠始建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原有房屋50余间,曾为汉魏古城驿馆,是供外来使臣食宿、下榻的地方。”当日,张公祠文物管理员孙朝霞向记者介绍,张公祠作为汉魏古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许昌市政府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不改变任何有历史意义遗存”的原则,对张公祠的山门、戏楼和张公殿进行修缮,从而再现了该建筑的古风古貌。孙朝霞带着记者来到张公祠内一棵龙柏前,只见这棵龙柏枝条盘虬交错、巍然挺立。“我们称该树为三姓柏!”孙朝霞说,相传刘备、关羽、张飞拜见汉献帝时,曾在此拴马休息。后来,附近百姓出于对张飞忠义神勇的敬重,筹措资金,在此修建了“汉张公祠”以示纪念。孙朝霞说,以前,这棵柏树能同时长出柏枝、松枝和桂枝三种树枝,如果从远处观望,树上会显现似鹿、似鹰、似人的造型,象征着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意境。《三国演义》“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一回中,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意气相投,为了共同干一番事业,一起来到花开正盛的桃园,祭告天地,举酒结义。三人焚香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桃园三结义”从此被传为佳话,刘、关、张三兄弟义字当先,将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这种真挚的兄弟情,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忠诚、勇敢和正义的象征,也深深地感染了后人。此后许昌人结拜,也会来到张公祠三姓柏前,在此举行结拜仪式,见证彼此的忠诚与仁义。
两块风雨石能预测风雨?看过三姓柏后拾级而上,来到张公祠的山门,门楣上方嵌有一块长方形石板,上面刻有“汉张公祠”几个大字。该山门是用蓝砖砌的洞式通道,宽约1米,长约10米,两侧及顶部砌有厚重蓝砖,据说有两千多块。孙朝霞说,清康熙年间,附近的群众为防匪患,根据张公祠居高临下的地形,在周围筑土修寨,挖寨沟防匪。当时,寨内保留有殿、堂、楼、阁等20余座建筑,规模庞大、巍峨壮观。“入口两侧有两块不大的青石,据说可测阴晴风雨。”孙朝霞说,西侧石块为“风石”,东侧石块为“雨石”,各长90厘米,厚30厘米,均镶嵌在墙壁上。“雨石”表面润泽有露则为雨天,光滑干爽则为晴天;“风石”表面呈现云纹则有风暴,净如明镜则风和日丽。有人说,这是诸葛亮“祭东风”时观察天象的石头,后被张飞运到许昌,砌在此处。据记者了解,洛阳市宜阳县的灵山寺也有一块风雨石。当地有“上山不上山,摸摸湿和干,它干就敢上,它湿往回转”的谚语。
地震碑记录许昌两次地震走过山门进入内院,就见里面有张公殿、包公殿和数间配殿。最后一排是张公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檀,灰瓦顶,门前立有两根木柱,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殿内塑有张飞、刘备和关羽等人的泥塑,张飞正襟危坐,旁边张苞手持丈八蛇矛站立。院子东侧竖有一通明嘉靖七年《重修汉司马张公庙》碑记,正楷碑文刻有盛赞张飞智勇节义,以及张公祠在重修前“第以岁久,又患地震”的记录,说明在清朝之前许昌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另外,张公殿西侧的墙壁上镶嵌着一块70厘米长的方形青石,仔细看是大清道光三年所立的《重修财神殿并金塑神像》序碑。该碑被群众称为地震碑,不仅刻有捐资者的姓名,还有“嘉庆庚辰夏地震,墙壁倾覆,金神剥落,见之者莫不目视而心伤,于是合会人等聚而相议,各捐己资,以求善果……”的碑文,准确指出了地震的时间和破坏程度。后经许昌地震专家考察得出结论:此次地震发生在1820年,震级为六级,当时造成400多人遇难,上万间房屋倒塌。张公祠地震碑记载了明清时期许昌的地震情况,以及人们两度重建张公祠的善行,为研究张公祠和许昌三国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实物。作为三国历史文化古迹,1985年张公祠被原许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