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献东,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南省许昌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许昌市二级巡视员,许昌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先后就读于许昌师范学校、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出生农村,儿时干过农活儿,成年后当过教师,做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历任许昌市教委函授站站长、许昌市继续教育中心主任、许昌市教育局副局长兼机关党总支书记、许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市文明办主任、许昌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机关党委书记等。系许昌市六届市委候补委员、七届市委委员。曾获许昌市十大杰出青年、河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工作之余,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许昌本土文化等,在中央主流媒体上发表了一系列现代古体散文和其他文学作品。现代古体散文方面,主要有中华传统节日“八说”系列(《春节说》《元宵说》《清明说》《端午说》《七夕说》《中秋说》《重阳说》《冬至说》);红色文化主要有姊妹篇《韶山记》《淮安记》《朱家大湾记》,姊妹篇《七一颂》《八一颂》《十一颂》;许昌本土文化主要有“一记一说一颂”系列(《春秋楼记》《丞相府说》《灞陵桥颂》)、“一镇一都一城”系列(《神垕古镇》《花都鄢陵》《曹魏古城》);还有姊妹篇《大河颂》《河大颂》,《北师大记》等。其他方面,主要有《怀念母亲》《名花名城两相宜》《曹操的社会理想与许昌》《漫步水道杨》等。2022年3月30日《光明日报》以《且融旧辞度新曲——读赵献东现代古体散文有感》为题对其作品作过专题评论,称其为“现代古体散文”的首倡者和先行探索者。
一、现代古体散文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节日文化
(二)红色文化
二、其他作品
三、有关评论
另外,赵献东在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期间,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和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论坛》等期刊或其他教育类报刊上发表大小文章120余篇;独编、主编或与他人合编了多种教育教学书籍,分别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作为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国家一级学会)早期会员,1994年12月还应邀参加了在湖南长沙中南工业大学举办的该研究会成立大会,并提交了《汉英量词的比较与翻译》一文。该文发表后,被我国第一部对比语言学史《20世纪汉外语言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认定为是对汉英量词进行朔源、分类与对比研究的重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