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

许昌为何不断深化对德合作? 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 实现“德国质量”与“许昌速度”的完美嫁接 借助“一带一路”东风 对接“德国工业4.0”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20-06-09 16:06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正在紧锣密鼓施工的对德合作重点建设项目德仕堡生活广场,引进德国光伏电池生产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平煤隆基公司……位于中原之中的许昌,与万里之遥的德国频繁“互动”,在多个领域一次次“牵手”,共同谱写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许昌为何不断深化对德合作?

这其中,不仅借助了“一带一路”的东风,还体现了许昌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深谋远虑。

许昌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把对德合作作为全市对外开放的主战略,以大手笔谋划大跨越,努力打造全省中德合作的典范。

【外部环境】

“一带一路”促进合作交流

许昌抢抓机遇主动融入

自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沿线国家积极响应。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国与相关国家在投资、经贸、人文等领域的合作全面开花。其中,欧洲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一端,是中国不可或缺的合作对象。德国作为传统的欧洲大国,对“一带一路”的推动作用更是不可忽视。

近年来,许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把对德合作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强力推进。

许昌与德国相距万里,却在开放合作中频繁互动,一次次“牵手”。“德国质量”与“许昌智造”的同频共振,为许昌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位于长葛市大周产业集聚区的河南德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以生产镁合金板材为主的企业,在与德国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加快自主创新,掌握了全球领先的镁合金轮毂生产技术。

2018年7月17日,德威公司迎来了德国奔驰设计公司总裁布兰德一行。这家专门为奔驰、宝马等汽车集团提供轮毂设计、生产、安装的公司,与德威公司签订了3年50万个镁合金轮毂的订单,交易额达5亿元。

布兰德说:“德威公司生产的镁合金轮毂一次性全部通过技术检测,我们对此感到非常震惊。德威公司的技术非常先进,我们期待与其长期合作。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想来许昌开展合作。”

“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格局,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势在必行。世界各国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关键酝酿期,我国也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深化‘五通’合作,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国制造2025’所确定的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中国制造2025’需要与‘德国工业4.0’密切对接。我国与制造业强国德国的联系将更加紧密。”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党总支书记刘颖民说。

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我市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德合作机制。2018年3月,工信部正式批复在许昌设立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与德国企业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覆盖工业制造、科研、职业教育等领域。许昌已成为全省对德合作的桥头堡。

【内生动力】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推动“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一种态度、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自信、一种精神。近年来,许昌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就许昌而言,企业家从揣着中国地图跑市场变成打开世界地图做买卖,靠的是开放;“一缕发”卖全球,被誉为头上“时尚之都”,靠的是开放;对德合作闯出路子,成为全省桥头堡,靠的也是开放。

河南晟丰科技有限公司过去是一家“吃喝不愁”的企业。2016年,该公司董事长庞国伟通过赴德考察学习,比出了差距和不足,开始加强对德合作。很快,晟丰公司建起全省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不锈钢冷轧生产线。庞国伟说:“我们不做‘井底蛙’,要做展翅高飞的‘雄鹰’,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中德合作的一出出“好戏”在许昌频频上演。

2016年以来,许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把对德合作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对德合作不断提速扩容。

许昌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依托河南省空中、陆上、网上、海上4条“丝绸之路”,着力提升开放质量,有力地推动了全市高质量发展。在“走出去”方面,许昌支持优势产业产能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全市对外投资合作健康有序发展。在“引进来”方面,深化对德合作,推动“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许昌速度”嫁接“德国质量”,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不仅提升了全市制造业发展水平,也带动了企业转变发展理念。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市委书记胡五岳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许昌充分发挥对德合作优势,累计达成合作协议96个,落地合作项目43个,实现了“德国质量”与“许昌速度”的完美嫁接。许昌市委、市政府把今年确定为“创新年”,决心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创新、推动创新,真正以创新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强强联合】

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打造更多“隐形冠军”

实际上,除了西门子等世界级企业外,德国经济的支柱主要为大量中小企业。有的德国中小企业成立时间超过100年,并稳稳占据行业“隐形冠军”之位。

德国与许昌进行更密切合作的信心,来自许昌不断扩大开放的决心和许昌企业的实力。

被大森机电并购的德国GTA公司,在隧道工程领域享有国际声誉,是欧洲管道挖掘、钻探设备生产的“隐形冠军”,并购后可实现强强联合。未来,一个总投资13亿元的GTA高端机械设备制造生产基地将落户许昌。

2018年3月,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正式获批,是全国第八个、全省首个获批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这不仅标志着许昌对德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且意味着许昌对德合作迈出了重要步伐、迎来了崭新节点。其以许港产业带为主体,以长葛市中德再生金属生态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为核心,辐射禹州市、鄢陵县和襄城县,并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对接,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新材料及健康养生四大产业13个细分领域,全面与德国合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养工匠人才,推动整机制造业发展,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推动工业设计、教育培训、科技金融和知识产权等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同步成长。

德国是全球先进制造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国家,而中小企业是德国先进制造业的中坚力量。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的谋划与批复,正是瞄准了这一技术富矿,旨在通过引进德国先进技术,加强中德合作,培育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近年来,许昌建立了行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的产品、用地、能耗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每年都对产品性能和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企业给予奖励,以优质服务提供成长沃土。目前,许昌已培育近20家行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

我市日前出台了《许昌市“隐形冠军”企业培育计划实施方案》,计划通过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倾斜,3年内再培育20家“隐形冠军”企业,让100家企业进入“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库,进一步提升许昌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开放的许昌,正抢抓“一带一路”难得的机遇,努力打造河南省推进中德合作的典范,为“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对接创造更多鲜活经验。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