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河南的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省两会期间,围绕这个话题,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啃硬骨头,补齐发展短板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已经开启,农村发展滞后问题的解决就显得更为紧迫,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背景。”省人大代表、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认为,“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场战役’,必须坚持不懈、打好打赢,才能为中原乡村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省政协委员、省扶贫办副主任郭奎立表示,通过接续奋斗,我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去年年底,国家现行扶贫标准下,全省剩余农村贫困人口104.3万人,全省贫困发生率降至1.21%,在6个县已经成功脱贫摘帽的基础上,2018年拟退出33个贫困县的目标有望实现。“随着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因病因残致贫人口占比上升至78.93%,成为今后两年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咬定目标加油干,确保中原父老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他说。
提升质量,巩固脱贫成果
“做好今后两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必须在提高脱贫质量上狠下功夫。”省人大代表、叶县县长徐延杰认为。去年叶县统筹整合资金6.6亿元,实施扶贫项目351个,实现了贫困人口扶贫产业多层覆盖。目前,该县已申请退出贫困县序列,并完成了县级自评和市级初审。“下一步,叶县将继续以脱贫攻坚14个重大专项行动为重点,在实现高质量脱贫的基础上,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他说。
“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需要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进来,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省政协委员、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崔培军说。该公司积极投入脱贫攻坚战,既给企业所在的长垣县魏庄镇后参木村“输血”,更注重为其“造血”,目前该企业的在职员工,有近3000人来自后参木村及其周边的村子。经过培训,不少村民已成企业骨干,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自己也成功致富。
有机衔接,迈向乡村振兴
“2018年年底,宜阳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18%,脱贫摘帽在望。”省人大代表、宜阳县县长张汉智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要找准契合点、打好组合拳,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下一步,宜阳县将坚持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三步走”,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封丘县王村乡小城村原来是贫困村,经过3年脱贫攻坚,如今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今年,该村将投资2500万元打造田园综合体,建设中药材特色旅游小镇。省政协委员、小城村党支部书记郭祖良认为,要实现乡村振兴,人、钱、技等因素非常重要。“首先,要吸引人才回归乡村、建设乡村;其次,要有充裕资金支持乡村建设。此外,还要重视依靠科技的力量,提升‘三农’发展质量。”他说。(本报记者 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