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普生活

“世界无烟日”将至 对吸烟说“不”专家提醒,戒烟24个小时,心血管系统就开始受益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18-05-31 09:39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是“烟草和心脏病”。提到吸烟的害处,人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导致肺癌。其实,吸烟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那么,吸烟究竟有哪些危害?又该如何戒烟?对此,记者近日对许昌市中心医院呼吸危重症内科主任段天林进行了采访。

12%的心脏病患者

死于吸烟和“二手烟”“暴露”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首位的致死和致残原因,烟草使用是引发冠心病、中风和外周血管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全球每年约177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死亡总数的31%,而全球10%的心脑血管病死亡和12%的心脏病死亡归因于吸烟和‘二手烟’暴露。”这是在不久前召开的2018年“世界无烟日”核心信息发布上公布的信息。

“吸烟是疾病的首恶,戒烟是健康的首善。吸烟量越大,吸烟时间越长,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病及死亡风险就越高。吸烟是继高血压之后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病因,但只有极少数人了解吸烟也会导致心脏病。”段天林对记者说,“在任何年龄戒烟都会获益,戒烟越早越好。”

研究显示,吸烟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2倍,每天只抽一支烟也会使男性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74%,女性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119%。同时,吸烟也会导致脑血管和颈部动脉损害,增加中风的风险,吸烟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倍。然而,我国成年人知晓吸烟会导致中风和心肌梗死的分别只有31%和42.6%。

段天林告诉记者,除了吸“一手烟”之外,吸“二手烟”也会对心脑血管造成损伤。“二手烟”是在吸烟过程中释放到环境中的烟雾,其化学成分与“一手烟”相近,包括主流烟和侧流烟,而且85%的“二手烟”是肉眼看不到的。短暂暴露于“二手烟”中也能导致心脏病急性发作,使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增加25%到30%,使中风的发病风险增加20%到30%。戒烟可迅速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戒烟5到15年,中风的发病风险将降低至非吸烟者。

吸烟可引起多种癌症,

对身体危害大

“吸烟百害而无一利,对身体的每个系统都有影响,会影响睡眠质量、生育功能,增加孕妇流产的风险,导致骨质疏松、肺部疾病,以及多种癌症等。”段天林对记者说,“烟草烟雾至少含有69种致癌物,可以引起肺癌、口腔癌、鼻咽部恶性肿瘤、喉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宫颈癌、结肠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

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肺癌的发病率高10倍,口腔癌的发病率高3到10倍,喉癌的发病率高2.9到17.7倍,食管癌的发病率高2到9倍,胰腺癌的发病率高2到5倍,膀胱癌的发病率高7到10倍。

有些人虽然不抽烟,但是在无形中吸入“二手烟”,成为被动吸烟者。吸“二手烟”不仅会引起鼻、咽喉和胸部的刺激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而且会出现咳嗽、打喷嚏、流泪、头疼、头晕、恶心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更重要的是,被动吸烟会增加成年人患肺癌、心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风险,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损害肺功能。另外,如果丈夫吸烟,妻子患肺癌、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性会随着丈夫每天吸烟量的加大而升高。

被动吸烟对儿童、青少年及妇女的危害尤为严重。儿童被动吸烟可以引起支气管哮喘、肺功能下降等,并且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孕妇被动吸烟会导致婴儿出生体重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早产、新生儿神经管畸形和唇腭裂等,严重者甚至导致死胎、流产。

早戒烟早受益,

可试试这些办法

戒烟不分早晚,早戒烟早受益。研究显示,戒烟24个小时以后,心血管系统就开始受益了,血压开始下降,发生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意外的风险也随之降低。其实,“吸烟有害健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有不少吸烟者也有戒烟的想法,但总是很难坚持下去。

段天林表示,戒烟是降低吸烟危害的唯一方法。他推荐了5种戒烟的办法。

一是意志戒烟法。意志对戒烟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讲,能否成功戒烟,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坚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

二是逐次减量法。对于一个已经吸烟成瘾者,要想一下子戒掉是有困难的,这就需要制订一个戒烟计划,每天或每个星期逐渐减少吸烟量,直到完全不吸。

三是条件转移法。也有人将此法称为替代行为法、逃避法等,就是在想抽烟时赶紧找点儿事做,或吃点儿东西,以转移目标。

四是动因强化法。多想想吸烟的害处,并将其形成文字,放在经常看见的地方作为警告,使自己戒烟的决心更加坚定。

五是寻求帮助法。把自己的戒烟计划告诉家人、同事、朋友等,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请他们经常对自己进行提醒和监督,共同完成戒烟计划。

段天林提醒,许昌市中心医院设置有“戒烟门诊”,可帮助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更好地戒烟。他希望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良好的戒烟、控烟氛围,尽可能减少烟草对人们的危害,为建设“健康许昌”作出应有贡献。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