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即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症。持续高血糖是其生化特征。
◆高血压与糖尿病的相互关系
临床上很多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肥胖型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的伴有高血压,因此将两者称之为同源性疾病。其原因如下:
高血压与糖尿病可能存在共同的遗传基因;糖尿病病人血管对具有升压作用的血管紧张素敏感;糖尿病易引起肾脏损害,肾脏受损害后可使血压升高。此外糖尿病病人由于血糖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血管壁受损,血管阻力增加,易引起高血压。
防治高血压病与糖尿病都应该同时降血脂。
◆糖尿病分类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 妊娠期糖尿病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自愈。
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病人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进食要少食多餐。运动的选择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础上应用适当的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而不是过度使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才能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的目的。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典型者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三多一少),老年人症状不典型。
◆糖尿病的病因
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I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也许令你惊奇,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I型糖尿病。这是因为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I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I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2、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 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现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均已“西化”的美籍亚裔和拉丁美商人中更为普遍。
3、与妊娠期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激素异常: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病。妊娠第24周到28周是这些激素的高峰时期,也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常发时间。
遗传基础: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将来出现2型糖尿病的危险很大(但与1型糖尿病无关)。因此有人认为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与引起2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关。
肥胖症:肥胖症不仅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同样也可引起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父母如果都是糖尿病病人,所生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明显增高。用血糖试纸测血糖数值是可信的。血糖仪和血糖试纸测得的血糖数值比较差距是不大的。关于是否服药的问题,您开始可饮食控制和饭后一小时左右开展适量的体育锻炼,运动时以全身发热出汗为好,坚持一个月。注意监测血糖,如空腹血糖在7mmol/L以上,就需加服降糖药物治疗了。
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一致认为糖尿病是一个多病因的综合病症。因为糖尿病病人亲属中的糖尿病发生率要比非糖尿病人亲属中的高,表明糖尿病有遗传倾向。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较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更为显著。双亲均是糖尿病者,其子一代并非100%都患糖尿病,仅有5%得糖尿病,若双亲中只有一个有糖尿病,则子一代患糖尿病的机会更少,且常隔代遗传。研究工作表明糖尿病的遗传不是单一基因遗传,而是多基因突变。且糖尿病的遗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对糖尿病的易感性,必须有某些环境因素的作用,才能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的预防
☆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性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有些病毒感染和过量抗生素会诱发糖尿病。
☆糖耐量不正常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可以在最大限度内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每年吃三个月的烟酰胺、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基维生素B12(弥可保)增强胰腺功能;在季节更替时吃半个月的维生素C、维生素E,剂量要大,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也可以每年分两段时间肌注维生素B12,每次两周,一天一支,这很经济!)
☆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在我国目前大约有2000-3000万糖尿病患者。此病到目前为止是一种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如果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好现在的三类基本疗法,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在内的综合疗法,而进行终生性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颐养天年。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自我保健知识,积极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避免致残、致死,从流行病学资料来看,如果控制得当,空腹血糖<7.2mmol/L(130mg/dl),餐后血糖<8.9mmol/L(160mg/dl),糖化血红蛋白<8%者极少发生并发症,亦是延缓其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遵循严格控制高血糖,坚持治疗达标的原则,才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保证,不能偏听、偏信社会上的“游医”所谓“包医、根治糖尿病”的谬论。
◆糖尿病病人能不能吃糖?
这是相对来说,糖尿病病人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饮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其实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蜂蜜的主要成分就是果糖,吃点蜂蜜对糖尿病人还是有些帮助的。
◆糖尿病昏迷的三种主因
☆低血糖昏迷
当血糖低于3毫摩尔/升时称为低血糖,严重低血糖会发生昏迷。常见的原因有:胰岛素用量过大或口服、降糖药用量过大而进食少;运动量增加了,但没有相应增加食量。
☆酮症酸中毒昏迷
原因有:1.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停用或减量过快,或病情加重;2.各种急、慢性感染;3.应激状态,如外伤、手术、分娩、妊娠、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机能亢进等;4.饮食失调,进食过多或过少,饮酒过度等。
☆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这种昏迷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病人。以严重脱水、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和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糖尿病昏迷的急救原则
以往有糖尿病病史,突然昏迷,又找不到其他病因,首先怀疑糖尿病昏迷,可按昏迷的急救原则急救。
(1)病人平卧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引起窒息。
(2)细心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迅速呼叫“120”急救电话,将病人迅速送往医院急救。
由于糖尿病引起的昏迷,除了低血糖的原因外,血糖显著升高还可引起高渗性昏迷,所以在昏迷原因不清楚时不要随便给病人喂食糖水,以免加重病情。而且给意识不清的病人喂糖水容易造成呛咳甚至窒息。
以上几点,家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人应牢记!
◆糖尿病人跌倒后的急救措施
1 要判断是猝死还是昏迷。
2 要判断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还是脑卒中。
3 要判断有无骨折。
◆糖尿病健康饮食歌
白水:冷热开水,多多益善
米面:巧妙搭配,一碗不多
蔬菜:绿红赤白,多吃不限
水果:糖度高低,区别对待
鱼肉:鱼比禽好,禽比肉好
鸡蛋:一天一个,刚好足够
奶豆:每天一次,不能不吃
油脂:一餐一勺,按量为宜
食盐:清淡饮食,咸腌不吃
杂类:薯类菇类,少量常吃
坚果:花生瓜子,偶尔少吃
糖果:甜食糖食,点到为止
油炸:油炸油煎,一点不沾
烟酒:戒烟戒酒,寿命长久
◆什么是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即:预防糖尿病的发病;对糖尿病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延缓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的治疗目的是什么?
☆降低血糖,纠正体内代谢紊乱。
☆保持正常体力,儿童患者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控制症状,预防、减少并发症。
◆什么是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
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是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糖尿病的知识教育、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在 “五架马车”中,糖尿病教育是驾辕的马,五匹马缺一不可,只有五匹马劲往一处使,朝着一个方向拉车,即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才能达到控制好糖尿病的目的。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平衡膳食配合运动和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使血脂保持在理想范围;确保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达到或维持成人的理想体重;满足妊娠、哺乳妇女代谢增加的需要;保证一般糖尿病病人充沛的体力;有效防止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合理的饮食改善整体的健康状况。
◆饮食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合理控制总热能,热能摄入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宜;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放宽对主食类食物的限制、减少或禁忌单糖及双糖的食物;限制脂肪摄入量;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增加维生素、矿物质摄入;多饮水、限制饮酒;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
◆糖尿病患者需要限制饮水吗?
糖尿病患者不应该限制饮水,水不含热量,多饮水不会影响血糖控制,有人说饮水会导致多尿、进而少饮水防止多尿,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首先要了解糖尿病为何出现多尿。糖尿病多尿是因为血糖升高人体要从肾脏排出过多的糖,而带走大量的水出现多尿。糖尿病患者如果限制饮水会导致血液浓缩,过多的血糖和血液中的有毒物质不能够被排除,这样会危害身体健康,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多饮水是有益的。对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患者,饮水应该适中,同时应该低盐饮食,如此既满足人体需要,又不会导致水钠潴留。当然,对肾功能不全,伴随水肿的患者要另作考虑。
◆什么是餐后血糖及测定方法?
餐后血糖顾名思义是指饭后的葡萄糖浓度,医学上通常检测的是餐后两小时血糖。诊断糖尿病时,测定餐后两小时血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口服
◆为什么要做血糖监测?
人体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每天都会有较大的波动。过高或过低的血糖水平均会导致其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通过血糖的自我检测,可以知晓自己目前血糖的情况,帮助患者对目前使用药物的剂量、饮食、运动有个正确的评估,从而积极配合医生,把自己的血糖调整到最佳水平。
◆在什么时间监测血糖最好?
一般在空腹、每餐前、每餐后两小时、晚间或临睡前进行血糖监测。
◆如何评价体重及其意义?
标准体重(Kg)=身高—105,标准体重±20%范围内都是正常的。如果超重,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者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肥胖者应积极减肥,控制体重,能减免发展成为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
皮肤瘙痒在糖尿病中很常见,据统计发生率为7%~43%,其中全身性及局限性瘙痒各占一半。临床上因顽固性皮肤瘙痒而查出糖尿病者并不少见。瘙痒是一种自觉症状,其发作及轻重程度均同患者的精神、情绪密切相关。一般白天工作学习紧张,常忘记了瘙痒,而夜晚休息时瘙痒加重。因此患者自我调护较为重要;丰富业余生活,积极从事各种有趣的活动,以分散对皮肤瘙痒的注意力。切忌搔抓。搔抓可使瘙痒蔓延,一旦抓起来很难遏制。若身体某处瘙痒发作,可涂搽止痒药物,或轻轻拍打痒处来止痒;忌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贴身穿纯棉制品,避免化纤、皮毛的刺激;注意保持外阴、肛门部的清洁干燥;洗澡时不要用热水烫洗。烫洗只解当时之痒,对皮肤则是一种不良刺激,烫洗后往往瘙痒加剧。特别是皮肤干燥者,应适当延长洗澡间隔时间,少用或不用肥皂,洗澡后涂搽润肤之品。
◆吸烟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患者除了合理治疗、控制饮食外,尤其要戒烟。吸烟对人体危害很大,对糖尿病患者危害就更大。其一,烟里含有烟碱,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使血糖升高,对糖尿病患者造成直接危害;其二,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心血管疾病,而吸烟会使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血管痉挛,心肌供血减少。故糖尿病患者吸烟对心血管的危害犹如雪上加霜;其三,糖尿病患者还会发生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脉管炎、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糖尿病肾病等,并使人体抵抗力降低。而吸烟也会给人体各器官带来危害,损害人体的免疫功能,加重糖尿病引起的种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吸烟等于又增加了一个危害健康的帮凶。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不要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