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冠心病?
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叫冠状动脉,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粥样硬化斑块隆起突入血管腔,造成局部动脉管腔狭窄,出现心肌相对供血不足造成心肌缺氧,从而产生以发作性胸痛为主的临床表现。这种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称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冠心病分类?
临床上常将冠心病从轻到重分为5种类型
☆隐性冠心病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缺血性心肌病
☆猝死
◆怎样预防冠心病?
1 合理饮食,不要偏食,不宜过量。要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素食。同时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体重增加。
2 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保持足够的睡眠,培养多种情趣;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
3 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体质。
4 不吸烟、酗酒:吸烟可使动脉壁收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酗酒则易情绪激动,血压升高。
5 积极防治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与冠心病关系密切。
◆冠心病患者要加强心理的自我调整
冠心病的发生大多与人的性格心理活动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我们生活当中要注意心理的调整,从以下四个方面去预防、治疗冠心病:
1、遇事心平气和。冠心病患者往往脾气急躁,故易生气和得罪别人。必须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心平气和,增加耐性。
2、要宽以待人。宽恕别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平静和安宁,有益于冠心病的康复,而且能赢得友谊,保持人际间的融洽。所以人们把宽恕称作“精神补品和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维生素”。
3、遇事要想得开,放得下。过于精细、求全责备常常导致自身孤立,而这种孤立的心理状态会产生精神压力,有损心脏。冠心病患者对子女、对金钱、名誉、地位以及对自己的疾病都要坦然、淡化。
4、掌握一套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如自我放松训练: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身体放松或通过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增强自身康复能力。
◆典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症状: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①发作的诱因: 最常见者是体力劳动或活动过量,其次是情绪激动,吸烟、饱餐、受寒、或心律失常。
②疼痛的部位: 胸骨上、中段后方,可波及心前区,范围约手掌大小,界限不清楚。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内侧,达小指与无名指。
③疼痛的性质:为压榨性、紧缩性、可有窒息或濒死的恐惧感。
④持续时间: 3—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
⑤缓解方式: 停止活动或休息后,以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疼痛可在1—3分钟内完全缓解。
☆体征: 可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高、心率快、心前区第一心音减弱,出现奔马律。
☆心电图: 心绞痛患者,半数以上静息心电图正常,或有非特异性的ST段和T波异常。发作时可出现一过性ST段压低,或可有T波倒置。
◆心肌梗死的先兆表现
心肌梗死的先兆表现为突然发生或出现较以往更剧烈而频繁的心绞痛,心绞痛持续时间较以往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生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缓、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等,都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先兆。及时积极治疗,可使部分患者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为突然的前胸严重、持续疼痛,疼痛为紧缩痛或挤压痛,患者常有濒死感,与其他病的疼痛不同,患者多静卧,不敢翻动,无烦躁不安现象。疼痛可持续数小时至一二天,含服硝酸甘油不能止痛,可出现心律不齐、心率增快或血压下降,出冷汗,脉细弱。老年人一般胸痛程度轻,发病时可有昏厥、低血压、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心率快速等现象。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除上述症状外,主要依靠心电图特征性的变化和血清酶的异常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