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普生活

六大时尚损害健康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06-12-18 08:36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本报综合消息据《香港商报》报道,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的选择往往相反,他们追逐时尚的过程,享受时尚生活的风光,却把健康远远抛在了脑后。

 

  健康专家、医务人员总是对很多时髦东西皱眉头,当人们因为追求时尚而造成伤病找到他们时,他们觉得如此盲目而轻易地失去健康是一件多么无知和无谓的事情。

 

  时尚方式之一:夜生活

 

  泡吧、卡拉 OK,城市生活的潮流表现。对于上班一族而言,泡吧、卡拉 OK既能缓解工作压力,还能扩大交往圈子,已成为我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健康代价:人的肌体一如庄稼,也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藏指的就是人要养精蓄锐。酒吧和卡拉 O K厅里污浊的空气和噪声并不是养精蓄锐的好地方。如果经常夜半还在外面奔波,久而久之,与其说是到这些地方去“疗伤”寻找好心情,还不如说是去找病。

 

  时尚方式之二:网络生活

 

  网虫,站在现代化的最前沿。要不是眼睛痛得厉害,许多人才不愿意从网上下来。网络生活,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家园。

 

  健康代价:上网时间长,不光是对眼睛造成伤害。电经线经年累月地在身体里蓄积,对血液系统也造成伤害,目前医学界已经发现了电视性癫,尤其是打游戏机的人群占到癫病发病人数的5‰,看电视(黑白电视稍好)引起的头痛和癫占到2‰。网上过多的信息不光容易引起人的视觉疲劳,也容易引起类似的神经系统疾患。喜欢上网的朋友一定要控制每天在电脑前停留的时间。应该多安排户外活动,缓解神经系统压力。

 

  时尚方式之三:空调生活

 

  酷暑严冬,面对各种恶劣的自然条件,都市人都有幸躲在屋子里,享有一片舒舒服服的小环境。舒服惯了,人们就贪图这空调暖气带来的人工环境,而忘记了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和开阔天地。

 

  健康代价:空调病也是现代都市病之一,面部神经麻痹、脑血管疾病很多都是夏季的人造凉风惹的祸。即便是冬日的暖风,危害也不小,造成风湿性关节炎的恰恰是暖风而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冷风。另外,忽冷忽热、封闭的环境,也为感冒、各种呼吸道疾病提供了“沃土”。

 

  时尚方式之四:塑身生活

 

  塑身内衣的宣传口号是不费力就能拥有好身材。希望自己有好身材但是没时间去健身房,害怕体重增加但难拒绝眼前的美食。听听塑身内衣的导购小姐怎么说?“身体的脂肪是可以移动的。再看看最早流行塑身内衣的日本,第一批拥趸者如今已是60岁的人了,身材还保持在30多年前穿衣时的样子。”你说谁能抵挡这样的诱惑?

 

  健康代价:专家们对瘦身内衣基本都是持强烈否定的态度。由于瘦身衣将腹部紧紧包裹,腹腔内的肾、脾、肝、胃、肠等器官受到压迫,使内脏及其神经系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胃肠功能降低,消化系统功能减弱,从而造成便秘。

 

  此外,瘦身内衣会使人产生缺氧反应。医生建议,瘦身内衣不宜长时间穿着,特别不要夜里睡觉都穿着。塑身内衣的危害比塑身裤还要大一些,因为人体的脏器主要是在上身,热量也主要从那里散发。中医讲究在不影响形体美的前提下,穿宽松内衣。

 

  时尚方式之五:排毒生活

 

  许多明星都坚持洗肠美容,目的是让自己的身体里没有宿便不蓄积毒素,不让身体产生不良气味,避免了社交场合的尴尬,皮肤也会变得透明有光泽,比单纯外用化妆品效果好。不习惯这种方法的人,可以选择断食的方法排毒,即一周里有一天不吃饭,只吃水果或者喝蜂蜜水,同样可以起到排除身体毒素的作用。

 

  健康代价:医生也讲排毒,除了正常的粪、便、汗三种排毒通络,古代人甚至还有春秋放血排毒的说法,但洗肠容易让肠管变粗,长时间反复刺激还会使肠管麻痹,最终导致一些人为因素疾病。断食排毒法也要因人而异。有的人脾胃虚寒,吃水果等凉的东西胃里会发生胀气。如果你是超负荷工作者,到该吃饭的时候不吃,身体会出现乏力、眩晕、低血糖症状,对健康会有影响。

 

  时尚方式之六:防晒生活

 

  如今,人们的防晒意识越来越强,不把自己从头到脚用帽子、遮阳伞、防晒霜“裹”得严严实实,不踏出家门。过多晒太阳,的确会引起皮肤老化现象,或者可能患皮肤癌。

 

  健康代价:阳光对人体来说是最好的补品。

 

  美国医学专家研究发现,经常暴露在阳光下或每星期有规律地晒太阳,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因为适当地晒太阳,会促使人体内产生维生素 D,进而预防各种疾病。当然,晒太阳应根据肤色、季节、时间因人而异,不是要每个人都在阳光下暴晒,而是要能接受充分太阳光线,一天要有一个小时的阳光照射。

 

  女性害怕皮肤变黑,可以在清早或者傍晚光线不是太强的时候接受日照。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