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许昌市2013年 两会专题 > 工作报告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13-05-24 09:38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2013514在许昌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许昌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国晖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破解瓶颈、克难攻坚不懈怠;坚持用好载体、抓好抓手不折腾;坚持创新机制、推动落实不空谈,较好地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1739亿元,增长12.3%,增速居全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2.4亿元,增长16.3%,增速居全省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6.6亿元,增长17.4%,增速居全省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1111.5亿元,增长23.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0.4亿元,增长2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85元,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9819元,增长11.2%2012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经济下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实施“1241”投资促进计划,12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7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5.7亿元;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宏观调控政策,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2.4亿元,为历年来最多。加强企业服务,定期召开重点企业政策咨询会,帮助企业解难题,问题办结率达100%;认真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为企业减、免、退税32.4亿元;深入开展政银企对接,达成贷款意向305.6亿元,新增贷款153.6亿元,利用资本市场融资90.5亿元。4家企业在天交所成功挂牌,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6家,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居全省第2位。

(二)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心市区124个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亿元,5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投资74.8亿元,建设安置房252.8万平方米。七一路文峰路(隧道)工程、西湖公园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用。许昌新区主、副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许昌至新郑机场快速通道如期开工,许禹快速通道建设顺利,新元大道东延建成通车,城市组团联系更加紧密。开工建设中心镇27个、新型农村社区68个,其中36个社区已基本建成,“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荣获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卫生城市届满复审顺利通过。

(三)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产业集聚区“2623”提升计划、服务业提升计划,加大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力度,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经济增长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10个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700亿元,8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个均固定资产投资居全省第1位。三大主导、四大特色、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突破1800亿元、800亿元和26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3%,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全省第3位,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许继集团特高压交流输电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原电气谷核心区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黄河集团获得省长质量奖。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顺利完成。

(四)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加快建设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粮食总产283万吨,实现“九连增”。积极推进十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襄城生猪产业集群完成投资6亿元,鄢陵花木产业集群建设稳步提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流转土地达142.4万亩,规模经营面积500亩以上的农业公司达178家。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解决农村居民安全饮水25.5万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万亩,发展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完成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工程建设36万亩、林业生态建设21.6万亩。

(五)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列入台账的30家企事业单位已完成改革改制18家,城市公交公司化改造基本完成;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省定3年医改任务圆满完成。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建立完善了规划两级审批、土地资源保障联席会、拆迁工作流程、政银企洽谈会等卓有成效的工作机制。成功举办第七届豫商大会、第六届三国文化周等招商活动,引进省外资金26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4亿美元、增长22.5%,实现出口16亿美元、增长20.2%。扎实推进开放体系建设,与国家开发银行、国家电网等12家省直厅局和央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或备忘录,许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功获批,许昌海关申报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六)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加大民生投入,“十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全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127.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1.2%。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创业各项政策,城镇新增就业9.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7万人,成为全省唯一获得“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的省辖市。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金、五保供养标准持续提高。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4406套,建成13500套。编制完成并启动了清潩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成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40个、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138个,市区小学重点项目、中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河南农大许昌校区实现秋季招生,许昌电气职业学院一期工程建成投用。文化、卫生、体育、人口、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七)积极推进民主法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318件。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至192项,办理时限压缩到6.5天。加强审计监督,进一步完善了重点项目资金监管等工作机制。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扎实推进平安许昌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信访问题排查和信访积案化解活动,持续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治理,保持了全市大局和谐稳定。国防动员、人防、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方史志、档案、统计、地震、气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许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表示崇高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许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城镇化水平不高,需求动力不足,经济企稳回升基础不稳;要素约束加剧,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服务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调结构转方式步伐仍需加快;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整体水平不高,社会管理创新面临新压力;政府职能和作风转变还不到位,一些干部忧患意识不强、创新精神不足、能力素质不高、工作作风不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目标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总体来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备较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但也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克难攻坚、科学发展,努力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效。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市委提出的目标要求,持续促发展,切实转方式,着力惠民生,争创新优势,促进“三化”协调、“四化”同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在实现“中原梦”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开创许昌率先崛起、富民兴许新局面。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工业增加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4‰以内;新增城镇就业6.5万人;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做好今年政府工作,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更加注重稳定增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采取扩大需求的政策措施,发挥好消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和关键作用,稳定扩大出口规模,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二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促进“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三是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强化民本意识,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民生投入,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四是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用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着力培育形成发展的新活力、新动力、新体系、新优势。五是更加注重优化环境。坚持优化“软”环境与改善“硬”环境并重,加快基础设施、产业载体、开放平台等硬件建设,改进完善政府服务体系和流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营造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着力实现“一优带百通”。

三、2013年重点工作

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围绕总体目标,今年突出抓好八项重点工作。

(一)着力强化项目支撑,持续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对扩需求、调结构、转方式的载体作用,提高运作能力和水平,推进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保持投资适度较快增长。大力实施“15512”投资促进计划,突出抓好150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超过500亿元,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200亿元。这些项目涵盖了工业、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交通电力、农林水利、城镇建设等六大领域,既是保增长的关键,也是调结构的抓手,应集中力量、强力实施。切实改进项目推进措施。加强项目分类指导和监管,对保障性住房、市科技馆等公共投入的重点项目,逐一研究,抓好投资模式、合同条款、招投标、财政评审、审计、备案等关键环节;对许昌电梯产业园、中原国际农产品物流产业基地一期工程等社会投资项目,集中研究,加大协调力度,为项目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对其他社会投资项目,大力支持,积极引导,加快建设。努力提高项目储备质量。以国家批准《中原经济区规划》和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契机,以提升服务业比重、信息化水平为重点,科学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切合本地发展实际、提振公众信心的重大优质项目。对重大前期项目,充分论证、主动对接,力争纳入省、国家计划。

(二)着力新型城镇化引领,持续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一发动全身”的综合带动效应,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质量。完善提升中心市区。完成总体规划修编,有序推进重点区块开发建设和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实施好总投资354.9亿元的134个城建重点项目和49个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65.9亿元、57.2亿元。优化城区功能布局,积极稳妥开发建设城市综合体。加快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促进人口与产业有机集聚;加大城区路网、背街小巷、市政设施等建设改造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加快许昌零距离换乘中心、许昌至新郑机场快速通道、长途汽车站和公交停保场建设,放大交通区位优势。巩固提升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抓好国家园林城市复检、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全国综治优秀市等创建工作。实施好数字城管二期扩建、城市街景景观综合整治、城区夜景亮化等工程,提升城市信息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加快建设许昌新区。实施好主导区总投资260亿元的60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70亿元。科学编制商务中心区、贸易加工区、中原电气谷拓展区等各项规划,加快完善规划体系。围绕主、副中心建设,着力抓好芙蓉湖、芙蓉广场、北海游园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商务中心区发展,扎实推进企业总部建设,确保移动公司营业用房、芙蓉国际城市综合体等20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谋划实施会展中心、演艺中心等特色服务业项目。统筹推进社区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抓好学校、医院、公租房等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发展组团城市。全面完成许禹快速通道建设,启动省道103线禹州至襄城段改建等6条国、省道建设,加快永昌大道、中原路等道路建设,完善“一中心五组团”快速交通体系。推动5个组团城市加快老城区连片改造和新城区整体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扩容提升,增强人口承载能力。同时,积极推进30个中心镇建设,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农民向镇区转移,推动中心镇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支撑。扎实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落实“两个优先、五化十有”,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的配套完善。突出农民主体,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加快安置步伐,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积极稳妥健康发展。

(三)着力新型工业化主导,持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培育自身内生动力并举,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集聚集群发展,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深入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工程,重点抓好200个亿元以上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依托中原电气谷核心区,做好规划,争创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加快产业集聚区功能性、生产性和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集中规划建设公租房性质的职工公寓,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区的承载力、竞争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施100个省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和30个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力争三大主导、四大特色、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突破1900亿元、900亿元、300亿元。实施十大产业链发展计划,推进延链补链,增强产业链条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产业集群规模和水平。实施服务业提升计划,持续推进“3615”现代物流业提速工程,大力发展钧瓷、生态等文化产业集群,完成招商银行入驻开业,改造提升餐饮住宿、商贸物流、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扶持发展信息服务、创意设计、社区养老等新型业态。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力争恒源发制品成功上市,5家企业在天交所挂牌。深入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抓好重大科技专项和自主研发平台建设,消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零专利”,力争新增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实施“质量立市、品牌兴业”、商标和标准化战略,力争1家企业获得省长质量奖,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深入实施大企业(集团)、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制度,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7家。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抓好智慧城市、无线城市建设,加大信息化平台、信息传输系统、通信服务提升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全面提高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四)着力打牢农业基础,持续促进“三化”协调发展。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动农业公司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稳定粮食生产。抓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粮食总产稳中有增。推进“五县十乡”万亩高产示范片和“千亿斤”粮食生产项目,全年新建高标准粮田39万亩。加强科技、信息、农机、气象、流通等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各环节、全过程专业化发展。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支持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多形式和多层次发展,逐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推动集群发展。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提升许昌鄢陵花木产业集群,抓好河南建业集团鄢陵绿色基地建设,发展高档绿化苗木和鲜花切花,全年新增花木面积5万亩。推动禹州、长葛、襄城生猪产业集群加快形成规模,抓好“千场百区标准化提升工程”和畜牧园区建设,畜牧业产值突破150亿元。扩大烟草、蔬菜、中药材、蜂产品等特色产业优势,全年蔬菜复种面积100万亩,烟叶和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15万亩和40万亩。突出抓好河南襄城烟草产业集群里川示范区规划建设,推动烟草、生猪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流转面积达到148万亩,新增农业合作社200家。完善基础设施。加大防洪工程建设力度,扎实推进6条中小河流、33座小型水库和10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及重点岁修工程。突出抓好灌区节水改造、防洪除涝、河道治理等11个水利项目建设,提高水资源保障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工程建设39万亩。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设施建设,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投资2.06亿元,新解决农村居民安全饮水20万人,改造农村公路400公里,新建农村户用沼气5000口。加强扶贫开发和23个村整村推进工作,新解决2.72万人脱贫问题。加快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做好移民后期帮扶工作。

(五)着力深化改革创新,持续增强发展活力动力。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积极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释放发展的巨大潜力、源头活力和持久动力。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扎实进行20家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认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劣势资本退出,推动企业战略重组、产权转让、依法破产、转企改制和内部改革。按照内部监管、行业自律原则,巩固改制成果,促进企业发展。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加快电广传媒、文博旅游等文化团体整合重组,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抓好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工作,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统筹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提高集体林地家庭承包率和发证到户率。深化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以价格杠杆推动结构调整。创新要素保障机制。加强政银企合作,整合优质资产资源,做大投融资平台。强化多元融资,开展中小企业区域集优票据融资,推动城投债二期、集合债、企业债发行,实现全年社会融资总量260亿元,力争新增贷款180亿元,直接融资80亿元。加强征信体系建设,严厉查处非法集资行为,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科学推进征地拆迁,紧紧依靠群众,确保公开、公正、公平。严格落实建设用地政策,科学制定土地收储、出让、利用等计划,加强土地综合整治,积极推进人地挂钩试点工作,探索节余建设用地指标流转,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大力开展定向、定岗和订单式培训,强化人力资源支撑。坚持煤电运联调联动,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生产保障能力。

(六)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持续增创发展新优势。把开放作为应对复杂局面、促进改革发展“一举求多效”的综合性举措,靠扩大开放带动全局、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6116”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围绕承接产业转移,谋划推介600个重点招商项目,合同引进市外资金1100亿元,突出抓好60个重点招商项目。创新招商方式,围绕十大产业链发展计划,依托10个产业集聚区,瞄准世界500强、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办好第13届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第7届三国文化旅游周、第8届禹州钧瓷文化节等重大招商活动,突出招大引优,着力开展专业化、集群式招商。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机制、招商项目快速落地机制,进一步调动重点企业、相关部门、各级领导班子、沿海地区商协会的积极性,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扩大开放领域。积极引导外资更多投向主导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基础产业、城乡建设等领域,集中推介一批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项目,力争服务业开放招商实现新突破。积极推介许昌新区、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吸引外资参与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引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吸引外资来我市设立医疗机构、投资文化产业。借助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认真谋划建设许昌承接区,承接临空产业转移。优化开放环境。建立服务企业和项目落地开工的快速通道,加快完善招商引资信息处理和受理服务中心、联审联批中心、投诉权益保护中心,构建“三位一体”招商引资全程服务平台。建立全市外商投诉联席会议制度,开展投资环境评价评议活动,强化投资环境的督查问责,创造高效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完善交通物流体系和各类产业载体配套设施,加快大通关建设,力争许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半年挂牌运行,许昌海关申建工作取得新突破。

(七)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打造美丽许昌。把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为人民谋求长远福祉。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列入省千家节能低碳行动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惠民产品等重点节能工程。倡导“低碳生活”,加强公共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申报新能源示范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大周镇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加强生态系统建设。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突出抓好城区、高速公路及廊道绿化、西部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和矿区生态修复工程,巩固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水平,完成造林任务19.9万亩。加快禹州市第三污水处理厂等12个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清潩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深入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治理,做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准备工作。强化生态文明制度保障。坚持规划环评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制度,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坚持“五禁止、五限制”,加强项目节能准入管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

(八)着力提升民生福祉,持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十项民生工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积极扩大就业。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重点做好城镇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6.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万人以上。加快推进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开展各类培训20万人次以上。强化社会保障。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县级综合福利中心和社会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和优抚对象待遇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认真落实计生家庭奖扶政策,完善社会救助制度,重视解决弱势群体困难。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新建保障性住房1万套,逐步满足中低收入群体基本住房需求。办好社会事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43个新型农村社区学校项目,完成6所市区小学改扩建、35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农村中小学和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舍改造任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许昌电气职业学院二期、许昌卫生学校扩建等项目,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切实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加快实施东城区三甲医院等5个重点项目和73个重大疾病防控、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扩大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范围,认真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工作。大力实施文化旅游惠民工程,抓好11个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扎实做好许昌塔文化博物馆、市科技馆等文化事业项目,引导各类文化活动走进基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许昌市第七届运动会。维护社会稳定。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平安许昌创建,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做好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提高应急处突能力,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坚持“打非治违”常态化,加强对煤矿、交通、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检查,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实行“发放明白卡、签订承诺书、建立黑名单”制度,加快形成全链条、无缝隙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严格落实信访稳定风险评估、领导接访和包案制度,积极探索管用的信访处置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切实解决信访群众实际困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打牢和谐稳定基础。

继续加强国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重视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工作。切实做好外事、侨务、港澳、对台工作。全力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地方史志、新闻出版、人事、审计、统计、档案、地震、气象、人防、社科研究等各项工作。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把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能力水平作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关键,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落实意见,深入推进“两转两提”,着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完善依法行政各项制度,规范行政执法,不断提高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

(二)强化宗旨意识,建设服务政府。强化执政为民理念,进一步完善为企业、为群众、为基层服务的各项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

(三)转变工作作风,建设效能政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部署工作中出实招,在落实工作中求实效,不尚空谈,不做虚功,不图虚名。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减少检查评比,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精力办成一批大事、办好一批实事、办妥一批难事。坚持务实高效,雷厉风行,推动各项工作提速增效。切实提高执行能力,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机制,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四)坚持从严治政,建设廉洁政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监察、审计监督,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寻租。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控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钱花在建机制、增效益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严厉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惩治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人民寄予厚望,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克难攻坚,努力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率先崛起、富民兴许,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