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许昌市坚持“稳”字当头、依法管界治界,以创新工作机制、夯实界线平安基础建设为抓手,科学统筹、严密组织,多措并举、扎实工作,最大限度把界线风险隐患和矛盾问题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有效打出提质增效“组合拳”,打造平安边界创建新局面。
坚持部门联动机制。建立了民政牵头、部门协商、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公安、司法、自然资源与规划、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以共同维护边界地区的社会稳定、促进边界地名稳定发展为宗旨,定期会商交流,信息互通共享,重点探讨边界线附近发生边界及资源权属争议问题认定和解决方法,做到提前预判、及时妥善解决。坚持边界纠纷隐患月报和界线界桩管理季报制度,及时掌握界线附近地区影响和谐稳定的因素,使边界纠纷隐患能够早发现、早化解。
完善联合检查机制。按照《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责,把界线联检作为界线管理的一项长期工作,各县(市、区)加强领导,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严格按照“一个方案,两次会议,三个阶段,四项成果”工作要求,规范操作程序,确保联检工作有步骤、有秩序开展。今年以来,圆满完成了许漯线、开许线、许周线3条市级线及鄢长线、襄禹线、建长线3条县级线联检工作,有效维护边界清晰稳定。
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市及各县(市、区)建立健全边界地区纠纷隐患应急处理机制,制订边界矛盾纠纷排查会商处置的应急预案,做到信息上报及时,原因了解及时,相关资料提供及时,处置建议提出及时。对属于其他部门职责管理范围内的事宜,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积极协助配合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对发生的界线纠纷,争议双方有关部门必须立即派人到场,组成联合工作组,现场办公,及时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和处理结果报市创建平安边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市13条界线毗邻双方市、县、乡、村全部签订了《平安边界创建睦邻友好协议》。
落实“两图一责”机制。“两图”,分别是标绘行政区域界线走向、界桩及实地位置的“行政区域界线及界桩示意图”和标绘市、县、乡、村和界桩管理员五级管理责任人和联系方式的“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网络图”,“一责”是“行政区域界线管理责任书”。“两图一责”界线界桩管理模式,落实了界线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起市、县、乡、村、界线管护员分级管理,实现对界线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
巩固界桩管护机制。严格按照《河南省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办法》《河南省行政区域界线界桩管护办法》要求,建立健全界桩管护制度。由乡、村挑选责任心强、有一定文化知识、热心界桩管护工作的村干部或村民担任界桩管护员。实行三级管护责任制,即省辖市对县(市、区)、乡(镇)和管护员实行三级管护,省辖市与县(市、区)、县(市、区)与乡(镇)、乡(镇)与管护员逐级签订界桩管护委托书,明确管护职责。将管护证发放到每个管护员手中,实行“一桩一人一证”,为每个界桩颁发身份证。定期培训界桩管护员,落实界桩管护费,每桩每年500元,年底根据界桩管护情况及时足额发放到管护人手中。
许昌市坚持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以年度界线联检和平安边界创建为契机,全面排查梳理纠纷隐患。市、县两级民政牵头,联合综治、司法、公安、自然资源、水利等相关部门,深入开展纠纷隐患排查工作。全市涉及边界的33个乡镇(街道)、470个村积极配合,充分发挥村界桩管护员、治安员等各类事务员的作用,全面排查掌握边界地区跨界建筑、土地、矿产、水资源等情况,对可能存在的纠纷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协商,加强源头治理,将风险隐患消弭在萌芽状态。集中排查历时3个月,排查界线全长1019公里,排查界桩68颗,未发现界线实地位置认定不一致、资源管理使用等纠纷隐患,边界地区和谐稳定,群众睦邻友好。平许线6颗位于交通要道上的界桩处设置的界线法规宣传石碑,成为平安边界创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