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许昌要闻

五年来 我市持续扩大对外开放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筑巢引凤 花香蝶来

【信息来源:许昌报业传媒集团【作者:【信息时间:2021-09-14 09:01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地处中原腹地的许昌,开放的足音格外响亮。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成为许昌新时代发展最强音!

走出去、引进来,这座充满激情、充满希望的城市开放的足迹已然遍布全球:

去年,河南许昌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批准设立,成为我市对外开放和外贸事业的新起点。

落户我市单体投资最大的德国环保科技项目——百菲萨电炉除尘灰项目目前完成70%,建成后可年处理11万吨电炉除尘灰、年产4万吨氧化锌。

发制品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中国(许昌)国际发制品交易市场,如今已备案外贸企业146家、代理商29家、组货人22家……

招大引强,不断扩大对外交往。五年来,我市坚持开放带动战略,把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作为“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的全局性举措,完善机制、创新方式,开放招商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开放招商有力有效

我市先后开展了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产业转移招商活动,“许商回归工程”座谈会等专题招商活动,三国文化旅游周、花博会等本土节会特色招商活动,签约项目达478个,总投资达4192亿元。

不断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领域。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累计在800批次以上。截至“十三五”末,全市累计到位省外资金2502亿元,新设外资企业54家,实际吸收外资38.5亿美元。

——平台载体日臻完善

2018年,我市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发制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发制品集散地和出口基地。

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获得工信部批准,许昌成为全国第8个也是河南省唯一一个获批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

2020年5月,河南许昌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9月,许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获批。这是河南省第一个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也是发制品全国第一个国家级试点。

——对德合作不断深化

2016年以来,我市先后组织12次、120多家企业赴德国进行经贸交流,史太白集团、欧绿保集团、百菲萨集团、汉高集团等80余家德方企业先后70余次莅许对接项目。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签约对德合作协议132个,其中65个项目已相继落地,实现了“德国质量”与“许昌速度”完美嫁接。

尤其是在循环经济领域,我市引进了德国环保龙头企业百菲萨集团、欧绿保集团等,为全市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2020年6月,我市成功加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德开放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成为河南省对德合作的“桥头堡”和“主阵地”。

——对外贸易持续向好

我市发挥外贸经贸专项资金引导作用,累计申报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及出口信用保险项目646个,争取扶持资金6290.63万元。

借助广交会、河南投洽会、东盟博览会、高交会、进博会等国际性展会,我市组织超过350家企业“走出去”参展交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不断开拓新市场,为吸纳新订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19年、2020年,我市两次举办以“发动全球·货通天下”为主题的发制品跨境电商大会,吸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贵宾及商务团代表参加。

如今,我市对外贸易规模稳步壮大,尤其是“十三五”期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717.38亿元,其中出口总额649.7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90.8亿美元,总量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二位。

“从‘筑巢引凤’到‘花香蝶来’,折射出许昌对外开放事业实现了新突破、新提升,正在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市政协副主席、市商务局局长张巍巍说,下一步,针对开放招商工作存在的短板和差距,我市将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内外联动、量质并重、全域统筹,突出对德合作,大力实施开放提升战略,推进开放通道和平台融合聚合,发展壮大开放型经济,持续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