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许昌市人民政府数据发布 > 统计公报(可下载)

许昌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六号)——部分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信息时间:2025-06-04 11:22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许昌市统计局

许昌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4日)


根据许昌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新兴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末,全市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76个[1],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4.5%。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1个,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4.0%;高端装备制造业30个,占10.9%;新材料产业105个,占38.0%;生物产业29个,占10.5%;新能源汽车产业17个,占6.2%;新能源产业41个,占14.9%;绿色环保产业44个,占15.9%。

(二)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末,全市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40个,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0.8%。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8个,占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0.0%;数字创意产业9个,占22.5%。

二、高技术产业

(一)高技术制造业

2023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61个,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的3.4%。

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4.0亿元,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5.2%;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R&D(全称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R&D)经费支出2.7亿元,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8.7%;全年专利申请量24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32件;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55.0%,比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高19.7个百分点。

(二)高技术服务业

2023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50个,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3.6%。其中,信息服务14个,占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8.0%;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7个,占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4.0%。

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0.1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39.8%。

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2023年末,全市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4913个,从业人员6.3万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01.8亿元。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数字产品制造业262个,占5.3%;数字产品服务业601个,占12.2%;数字技术应用业2887个,占58.8%;数字要素驱动业1163个,占23.7%。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数字产品制造业1.0万人,占15.8%;数字产品服务业0.4万人,占5.8%;数字技术应用业3.7万人,占58.5%;数字要素驱动业1.3万人,占19.9%。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中,数字产品制造业115.1亿元,占28.6%;数字产品服务业25.5亿元,占6.3%;数字技术应用业189.3亿元,占47.1%;数字要素驱动业72.0亿元,占17.9%。

四、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

2023年,全市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304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6.0%。

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7146人年,R&D经费支出34.5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192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60件,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34.3%。

五、文化及相关产业

2023年末,全市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8536个,从业人员12.6万人,资产总计480.9亿元。其中,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8251个,从业人员12.2万人,资产总计469.6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88.2亿元;公益性文化事业(含社团)法人单位285个,从业人员0.4万人,资产总计11.4亿元,本年支出(费用)4.8亿元。


注:

[1]部分企业从事多个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生产活动,故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9大领域企业法人单位数量之和大于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

注释:

[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2]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精神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绿色环保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海洋装备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领域。

[3]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4]高技术制造业:按照《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高技术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R&D投入强度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6大类。

[5]规模以上服务业:是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个行业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3个行业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4个行业小类;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个行业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6]高技术服务业:按照《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高技术服务业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和其他高技术服务等9大类。

[7]数字经济:按照《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字经济产业范围包括01数字产品制造业、02数字产品服务业、03数字技术应用业、04数字要素驱动业、05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个大类。其中,01-04大类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

[8]研究与试验发展:是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也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设计已有知识的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3种类型。

[9]文化及相关产业: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范围包括:一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二是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

[10]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