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教基〔2025〕12号
各县(市、区)教育体育局,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社会事务管理中心、经济技术开发区法制与社会服务局、东城区教育局,市直各中小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及河南省教育厅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河南省贯彻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健全“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善家校社协同联动机制,结合春季开学特点及心理健康问题多发期的实际情况,现就做好2025年春季开学前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做好春季开学前准备工作
1.强化教师专项培训。开学前,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重点提升教师对春季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能力。培训内容应涵盖季节性情绪波动特点、压力管理、家校协同策略及心理危机干预流程,确保教师掌握科学应对方法。
2.深化家校协同沟通。通过线上家长会、家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寒假期间的心理状态及家庭关系动态。指导家长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协助学生调整作息、规划学习,营造温暖的家庭支持氛围。
3.开展针对性心理调适宣传。制作并发放《春季开学心理调适指南》,内容包含应对春季情绪低落、学业压力缓解、人际交往技巧等,通过学校公众号、班级群等渠道广泛传播,帮助学生及家长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二、做好开学后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工作
1.上好心理适应开学第一课。各学校的开学第一课要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学校实际、学生特点、学段不同,设计相关心理适应课程,也可直接或参考使用心理中心设计开发的心理适应课程,帮助学生渡过开学心理适应期。学校要开足开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小组活动、案例分析等形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应对技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加强心理健康动态监测。学校组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学科任课教师,了解学生家庭状况、个人信息,建立“三清单”。及时关注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新完善心理健康“三色档案”,对预警学生实施“一生一策”跟踪干预,安排专人持续关注,确保心理辅导及时有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干预工作。
3.开展“五育+心育”特色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五育活动,如体育运动、美术欣赏、艺术展演、国旗下演讲等,也可结合春季时令特点,开展踏青郊游、自然观察、绘画创作等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拓展训练、主题班会等。通过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4.强化重点人群关怀。针对毕业班学生、留守儿童、家庭变故学生等特殊群体,制定专项帮扶计划,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提供个性化心理支持,避免因春季环境变化诱发心理危机。
5. 及时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开放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服务。通过开通心理辅导热线,开展团体辅导等方式,为学生随时提供帮助。
三、工作要求
1.提高政治站位,压实主体责任。各县(市、区)、各学校需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明确分工,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2.深化协同联动,凝聚工作合力。加强与卫健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协作,统筹社会资源,完善心理危机转介机制,形成“预防--干预--跟踪”全链条管理。
3.严格督导检查,确保工作实效。各县(市、区)加强对本域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市心理中心将开展专项督导,对全市学校春季开学前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将进行通报,并限时整改。对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春季是学生心理问题的易发期、多发期,请各单位务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细抓实各项工作,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025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