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

《河南日报》报道许昌“智造之都”建设成就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作者:【信息时间:2020-04-20 07:10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近期,《河南日报》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对我市“智造之都”建设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重点报道,全面展示了我市一年来在建设“智造之都”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以及给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许昌日报今日予以全文转载,请读者关注。

“许昌人的互联网生活”(上)——胸中有“数” 乘“云”而上

你印象中的纺织企业,还是车间内纺织工来回穿梭、棉絮纷飞的画面吗?

在许昌裕丰科技公司智能纺纱车间,却有不一样的生产场景:只需轻点鼠标,一根根洁白纤细的纱线,通过高端智能纺织设备,实现纺纱、卷绕、络筒、打包入库全流程自动化,“白天无人、晚上无灯”照样生产!

打造“无灯工厂”,正是许昌市委、市政府以高“智”量发展为引领,推进“智造”升级的生动写照。在新时代发展征程中,许昌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应用,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向着“智造之都”阔步迈进。

“云端”发力 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一个“湖”能有多大?4月15日,在中原云都数据湖产业园建设工地,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禹州市信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刚说:“这是全省第一个实行市场化运营的数据湖,建成后数据总容量达100PB,面向全省提供数据存储、加工、计算服务。”

100PB数据有多大?按普通DVD约4GB容量算,就相当于2500万张DVD,每天观看一张,大约要68000年才能看完。

“湖面”之上是什么?

王刚介绍,以数据湖为支撑,“飘”着初具规模的“七朵云”,即数据中心云、高性能计算中心云、诚信云、可追溯云、工业云、中医药云、钧瓷云。

“七朵云”的背后,是业态的集聚、数据的打通、产业的相融。建成上线的钧瓷云平台,由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龚建雅领衔打造,是集钧陶瓷的创新、销售、金融服务和产品追溯于一体的产业互联云平台,现有近40家钧陶瓷企业的400多种钧瓷产品登上云端。“钧瓷企业上云后,实施窑炉温控信息化的改造成本大大降低。

出产的钧瓷实现防伪、可追溯,可以大大提升钧瓷品牌影响力和产品核心竞争力。”神州钧窑董事长李欣营说。

紧邻中原云都数据湖,是总投资100亿元的颍云物联网小镇。“这是一个‘小镇’,却吸引了10多家知名的互联网大数据企业入驻。”禹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长成说。

作为国家物联网开放体系架构中原节点示范项目,颍云物联网小镇建成后将吸引100多家互联网大数据企业落地,打造全国物联网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的标杆。

在许昌,新兴产业生机勃发,新增长点、新载体不断涌现。能拐弯、能会车、能路边停车……在许昌市芙蓉湖畔的“5G泛在小镇”,一辆5G人工智能消杀车正在开展清扫、消杀作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以电子通信行业专家、北邮温向明教授为首的研发团队通过协同攻关,成功研发出5G人工智能消杀车和智能调度平台,其主要性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多项核心技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许昌市政府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建设北邮许昌基地,打造“辐射中原、叫响全国”的云生态、创新型“5G泛在小镇”,目前已有5G智慧红绿灯等11个5G科研项目落地。

如今,许昌市围绕5G产业、新能源及网联汽车产业等9大重点新兴产业项目,正加快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加快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

“智造”升级传统产业再绽“芳华”

4月13日,在许昌远东传动轴公司智能制造车间,看不到一个操作工人,只有一个个工业机器人不停地来回挥动手臂,自动抓取、组装各种零部件。

“过去需要24个熟练工人,现在一条工业机器人生产线就能完成。”该公司董事长刘延生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在效益上,一条机器人生产线一年节省各项成本144万元;在质量上,机器人的精准作业,让产品品质达到欧美同类产品水平。

今朝的“风光”,源于7年前的抉择。彼时,受国际大环境影响,市场竞争激烈,产能过剩,依靠低成本要素投入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许昌一些装备制造企业一度陷入困境。

“要么翻身,要么翻船!我们必须主动作为,跨过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这道关口。”刘延生下定决心。

“智造”要活力,以创新拓市场。包括远东传动轴在内的许昌装备制造企业纷纷建设智能化制造车间,布局智能化物流体系,搭建大数据云平台……而今,远东传动轴的高端重型特种传动轴远销瑞典沃尔沃公司,“撬”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混凝土预制件生产是又脏又累的“苦力活儿”。而走入许昌德通振动公司的全自动高性能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生产车间,原料通过全自动地仓式上料系统“乖乖”地进入配料搅拌层,只需电脑远程输出指令,便可形成各种形态的柱墙、外挂墙板等建材,实现了生产线设备的远程控制及生产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通过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我们解决了传统搅拌设备存在的能源与材料消耗高等难题,单位产品制造成本降低33%、生产效率提高20%,实现了高效、节能、环保。”德通振动董事长张良奇的话语不无自豪。

创新转型“隐形冠军”乘势而上

一块铝材能够做什么?盖房子!

作为槽道生产领域的“隐形冠军”,长葛市大森机电公司在产业互联网平台下生产的新型铝模板,性能佳、重量轻、精度准,像承重墙等混凝土构件可以通过一次浇筑完成,3天能盖一层楼。

大森机电董事长赵晓东说:“有了智能化车间,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2%,产品不良率降低50%。”去年,大森机电发力智能制造,与中铁建集团合建的铝制板材生产基地,不到10个月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益”。

“每一次创新转型,都是一次新的超越。”手机扫码下单、支付、取面、配料,不到一分钟,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刀削面就放在了面前。在万杰智能公司,一款熟面机展示了现代食品机械的智能、高效、便捷。而另一款“智能鲜面机”,一键启动,8秒出面条。目前,万杰智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30多项,市场占有率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一。

“云”而上,新兴产业生机勃发;“智造”升级,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数字化“智理”,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许昌市近年来以战略眼光超前谋划、主动作为,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布局数字产业,诞生了一大批互联网小镇、精英企业、黑马产品和网红人物,成为我省数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互联网+’让智能制造的种子在许昌的土壤生根、开花、结果,为许昌‘智造之都’建设插上了腾飞之翼。”许昌市委书记胡五岳说。

“许昌人的互联网生活”(中) ——“智”行莲城“慧”万家

什么是“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搁以前,家住许昌市魏都区七一路的赵馨莲老人不太懂,可眼下她明白了。

年满80周岁的赵馨莲老人,需要到社区办理高龄补贴手续。过去办这事,得跑好几趟,需要两天时间。现在呢?从录入信息到办理完成,只用了5分钟!她说:“路少跑了,心贴近了。”

植入“互联网基因”,让城市更智慧,也让百姓生活更有品质。许昌市是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启用政务云中心,建设政府部门互联互通的“信息高速公路”,不断增强社会治理成效、提升为民服务水平,让“智慧许昌”点亮城市生活。

智慧之手让生活更便利

4月16日7时30分,家住许昌市毓秀新村的王晓伟,打开“许昌公交”App查看公交车实时运行情况,发现103路公交车距离自家附近的公交站点只剩一站路,马上下楼候车。

“许昌公交”App是一款专为公交乘客打造的实用型软件,能够定位使用者的位置,显示其周边公交站点、线路,日均使用次数在6万次左右,用户活跃。

手持一张卡,能看病、能付款、能领工资、能交水电费……在许昌,“许都通”居民健康卡发放量达到100万张,它具有身份识别、基础健康信息存储、医疗信息存储、金融应用4大功能,能把市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就医诊疗、金融支付、工资代发、公共自行车骑行等综合服务包含进去,实现一卡轻松搞定。

在公园、广场,许昌市民可以通过当地建设的惠民智能终端,免费使用城市Wi-Fi,实时查询周边路况等信息。

“智慧公交”到户外智能终端,智慧城市建设带给许昌市民的是便捷体验——

“智慧城管”:手机扫一扫,公厕、公共自行车位置就能找到;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主城区划分成1805个单元网格,遇到污水横流等问题,5分钟内可直达网格责任单位,每年解决各类城市管理问题逾30万个。

“智慧校园”:全市教育信息化工程全面推进,中小学班级接入教育专网,课堂教学全部实现多媒体化,家长甚至能对校园食堂“后厨”卫生状况一目了然。

“掌上审批”:“i许昌”App与公安、教育、人社、医保等多部门共建移动端“服务专区”,打造“掌上市民之家”,一网通办率达100%。

33个飘溢书香的“智慧阅读空间”在市区公共场所建成开放,13个“智慧菜市场”涵盖主城区……许昌以智慧之手,开启百姓生活的“幸福模式”。

打通数据让“大脑”更聪明

“这是婚姻状况证明,这是社保缴纳证明……”过去,许昌市民办理公积金贷款等民生事项,需要跑民政、人社等多部门准备证明材料。

“现在可不一样啦!”许昌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刘永涛介绍,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后台查询一目了然,“群众奔波”变成了“信息跑路”。

“智慧许昌建设,真正打破了各部门之间的界限,打通了城市管理和服务市民的渠道。它的背后,是政务云提供的强大数据支撑。”许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曹迪说。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强“大脑”,许昌市政务云中心建立了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社会信用、电子证照等6大数据库,汇集市直30多个部门的逾13亿条数据信息;建立了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打通“信息孤岛”,数据交换总量超1200万条。

社会信用,被称为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身份证”。许昌市建立了数据总量达6.78亿条的“信用许昌”门户网站,全市18岁以上户籍人口信用信息覆盖率、法人与其他组织信用信息覆盖率均为100%,谁守信、谁违规,一目了然。他们因势利导,通过在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设立信用门槛,将“守信者处处便利、失信者寸步难行”落到了实处。

城市的智慧融入了日常工作与生活。许昌市585个单位和小区的4900台电梯建起应急救援信息系统,中心城区356个建筑工地实现智能监控全覆盖,近百个大气监测微型空气站、重点企业在线监控基站布局合理,织就了一张智慧之网。

精准对接让治理更高效

疫情之下,独居、孤寡老人有事怎么办?许昌人打通线上线下,让智慧养老居家服务信息平台彰显威力。

手持“电子保姆”,77岁的张海文老人在家中就能得到上门护理服务。

他拿的“电子保姆”,与普通手机不同,不但按键大、声音大,而且机身上镶嵌着一枚“SOS”呼救键。无论白天黑夜,他只需按下“SOS”键,智慧养老居家服务信息平台的电脑屏幕就会显示来电者的姓名、年龄、住址、病史等个人信息,方便为其提供餐饮配送、家政保洁、生活照料等上门服务。

到今年年底,许昌市智慧养老居家服务信息平台覆盖服务对象将达到3万人。

许昌市以最前沿、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引领,全力建设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的智慧之城,让养老、交通、医疗等智慧化公共服务释放“民生红利”。2019年,许昌市居民获得感指数、幸福感指数等4项指标位居全省前茅。

“谁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先人一步,谁就能在新一轮城市竞争发展中抢占先机。”许昌市委书记胡五岳说,要进一步挖掘、整合和配置城市各类资源,实现信息化、智慧化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为许昌“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提供新动力。

“许昌人的互联网生活”(下)——“乡村网红”的筑梦空间

一个“乡村网红”的“能耐”有多大?

许昌市建安区五女店镇桃杖村村民钱美鸽告诉你:“圈粉”220万,3天直播卖出上万公斤农产品!

电商进农村,处处是商机:一个小村子,农户不足500户,却有196户网上开店,蜂产品年交易额上亿元;花农放下锄头点鼠标,建起网上“花木之家”,让花木添彩雄安新区;放弃稳定工作的返乡大学生,传承社火道具制作技艺,打造着独特的“非遗IP”……

“互联网+”春风,许昌一大批“乡村网红”迎来了春天,也让在乡村奋斗的年轻人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直击“淘宝村” 特色产业“触网”壮筋骨

每天17时,在长葛市佛耳湖镇岗李村,圆通、顺丰等快递公司的车辆准时停在村口的公路上,一件件包装好的蜂蜡、蜂蜜等蜂产品和养蜂机具从村民家中和厂院运出,装车发往各地。

岗李村党支部书记史强妞介绍,全村共491户村民,有196户开了蜂产品淘宝店,去年交易额1.5亿元,被阿里巴巴称为电商发展的“岗李现象”。

“过去岗李人是‘挑着扁担卖蜂蜜,天南海北到处跑’,现在是‘买卖双方不见面,照样还能把钱赚’,把生意拓展到了美国、德国等30多个国家。”长兴蜂业董事长李满长说,他专门聘请了6名精通外语和外贸知识的硕士生、本科生,以便更好地和“老外”打交道。

“触网”壮筋骨,做强了“甜蜜产业”。许昌市成为全国最大的蜂产品集散地,每年蜂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近10亿元,占全国销售总额的70%。

走进鄢陵县陈化店镇武庄村,榉树、雪松、元宝枫、红叶石楠等苗木生机勃勃。在植树造林的黄金季,以网为“媒”,上万棵武庄花木被栽种到雄安新区苗景园。依托花木种植优势,武庄村上百户村民开起淘宝店,建起网上“花木之家”,去年花木产业电子商务交易额2000多万元。

从蜂产品到花卉苗木,根植于乡村沃土的电商遍地开花。截至目前,许昌市农村电商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开设各类网络商铺上万家,年销售额近40亿元,拥有“中国淘宝村”13个,数量居全省第二位。

农民成“网红”

农产品搭“直播快车”销全国

4月15日,头条号“牛不啦”发布了一条“‘二牛’带你寻找最好吃的粉条”的视频。凭着滑稽的解说、有趣的“吃货”故事,该视频在24小时内被播放22万次,获点赞逾2000个。制作并上传视频者,是31岁的钱美鸽。

“3年前是抱着‘玩’的心态,以农民的身份拍一些乡村劳动与生活的视频,不承想渐渐‘拍’出了名堂。”钱美鸽说,当初注册头条号时,因为老公的昵称叫“二牛”,她就起名“牛不啦”。

迄今,“牛不啦”已发布视频3176条,拥有粉丝220万,获得点赞861万个。

做农村电商,钱美鸽笑称是“机缘巧合”。起初,看到外地有人通过网络直播销售柑橘,卖得挺火,她一下子被触动了:“咱能不能通过网上直播的方式,打开新的销售市场,把辣椒卖出好价钱?”

说干就干!2018年秋,钱美鸽和嫂子程丽娜第一次直播辣椒收获场景,“原生态”的丰收景象引来不少订单,原本觉得“能卖200公斤就行”,没想到销量接近900公斤。

学到经验的钱美鸽又把家乡的粉条、芝麻油等农产品搬上网络平台,还注册了“牛不啦”商标。2019年“今日头条金秋尝鲜节”,钱美鸽3天网络直播卖掉了5000多公斤辣椒、5000多公斤粉条。当年,她共销售10余万公斤辣椒、15万公斤粉条、1000多公斤芝麻油,客户来自全国各地。

搭乘“直播快车”的,不仅有“河街腐竹”“榆林花生”等特色农产品,甚至还有秀美多姿的乡村风光。

张家庄村位于禹州市鸠山镇,虽有原生态的山水美景,却因交通闭塞成了省定贫困村。在探索“旅游+扶贫”模式时,当地邀请10名“乡村网红”进行网络直播,让“养在深闺”的红叶谷、白龙潭等自然景观一举成名。张家庄成了“网红村”,去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旅游收入逾百万元,贫困群众人均增收近600元。

“过去是‘身在宝山空手归’,如今靠‘吆喝’风景蹚出脱贫路。”张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春生深有感触地说。

返乡创业忙

大学生扎根乡村卖“乡愁”

烤、粘、填、涂……40多分钟的忙碌后,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狮子”从和静静手上变了出来。

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的和静静,6年前毅然放弃北京稳定的工作,回到老家创业。

她的老家建安区灵井镇霍庄村,从清末就开始生产舞狮、旱船等30个大类500多个品种的社火道具,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欧美的华人社区,有“中国年味制造村”之誉。

“老手艺里有我们的乡愁,有国家政策扶持,肯定有市场。”和静静决定抓住机遇,将传承百年的社火道具制作技艺发扬光大。

改变的不仅是社火道具制作技艺,还有传统销售模式。打开淘宝网,输入“社火道具”,90%以上的店铺来自霍庄村。该村从事社火道具的加工户近400户,电商达305家。

像和静静一样,2000多名有知识、有活力的返乡大学生,为钧瓷制作技艺、档发传统制作技艺等许昌非遗项目注入新鲜“血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互联网+’让乡村创业有了更广阔的舞台。”许昌市委书记胡五岳说,农村电商已经成为许昌推动创新创业的新平台、加快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优化资源配置的新动力。

电商“网”天下,田野能生“金”!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