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郑许一体化

2007年:郑许融城起步三国文化焕彩

【信息来源:许昌报业传媒集团【作者:【信息时间:2018-11-27 06:13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1978年到2007年,我国的改革开放在走过近30年的路程后,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经济以年均9%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许昌也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67.25亿元,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城乡面貌又有新变化,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人民生活有了新提高,与时代相得益彰,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当年发生的几件大事,时至今日,依然对许昌城市发展产生着宏大深刻的影响。

对接郑州联动发展

郑州是河南的省会,在区位、交通、人才等方面拥有独特优势。而许昌紧邻郑州,如何发挥这种“近邻”效应,助力城市发展,许昌这些年来一直在思考、在努力。

早在2006年,我市就开始谋划郑许联动发展,在郑州组织召开许昌市在中原城市群的定位研究研讨会,确定了与郑州对接发展的战略方向。2007年,许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集群经济,推进许昌与郑州的产业对接、空间对接。

2007年6月14日至15日,推进郑许产业带发展座谈会在我市召开。我市对这次会议寄予厚望,希望能争取到与郑州对接的先机。许昌市政协是积极的推动力量。

“许昌市政协牵头邀请了省政协、郑州市委市政府、郑州市政协、省直部分厅局的领导和省社科院、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的专家学者,大家就郑州和许昌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龙头和南大门,各具优势和特色,怎样才能加强产业对接和空间对接进行了研讨。”市政协原秘书长王放鸣对当年的座谈会仍记忆犹新。他介绍,为了推进郑许联动发展,市政协还组织了专题调研并撰写了相关提案。

在对接郑州发展的进程中,许昌十年磨一剑,迎来了跨越赶超、加速崛起的黄金发展期:GDP增速连年位居全省第一,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产业、交通、生态、宜居、开放、创新等方面优势更加凸显。

从郑许联动、郑许对接到郑许融合,终于,融入大城市群的“许昌构想”瓜熟蒂落,郑许一体化的“河南战略”水到渠成。2016年,省十次党代会首次正式提出推进郑许融合发展。2017年7月2日,《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报告》专家评审会在郑州召开,来自省内外的高层次专家为郑许一体化把脉问诊,献计献策。2017年12月,郑许市域铁路开工建设,标志着郑许一体化发展迈出了重大步伐。在今年召开的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郑许一体化正式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省级战略。

随着郑许一体化的战略构想和行动路径越来越清晰,我市坚持把郑许一体化作为推动许昌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广阔空间和最强劲动力,坚持立足许昌、对接空港、发挥优势、错位发展,着力加强产业、生态、交通、功能、平台、空间对接,努力形成“1+1>2”的协同发展效应。

三国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抓一把就是三国故事,踢一脚就是汉砖魏瓦。”历经千年沧桑,在许昌的大街小巷和满城碧水中,依然流淌着三国风流、千年古韵。

2007年6月1日,由许昌市政府、省文联、省邮政公司共同举办的中国·许昌三国文化周暨《孔融让梨》特种邮票首发式在市区春秋广场隆重开幕。在开幕式上,时任市长李亚向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颁发了“荣誉市民”证书。

“开幕式当天还举办了三国文化旅游区域协作论坛,来自四川成都,江苏南京,安徽亳州,陕西汉中,湖北襄樊,河南洛阳、南阳等地的旅游界专家会聚一堂,共同商讨三国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计划。”市旅游局办公室主任杨向辉说,“6省8市相互交流,理清了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探讨了整合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途径,并共同签署了《中国三国文化旅游区域协作(许昌)宣言》。”

这是许昌递给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从2007年开始,犹如一场约定,我市已连续举办了12届三国文化旅游周,将其打造成了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节会品牌。

三国文化旅游周的举办,为市民带来了上百场丰盛的文化盛宴,累计数百万名学生、市民参与相关征文、书画展、艺术演出活动,三国故事中蕴含的智慧与诚信也深入广大市民心中,真正让三国文化活了起来、火了起来。依托三国文化旅游周,我市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在推进文旅融合、以文兴业、以文化城、以文惠民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走出了一条富有许昌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之路。与此同时,市区曹丞相府、曹魏古城等一批文化项目相继建成,逐步改变了许昌曹魏文化“有听头、没看头”的局面。

文化焕彩,“许”势待发。我市通过持续打造三国文化旅游周品牌,发掘三国文化内涵,传播三国文化精粹,使其成为提升许昌形象的金字招牌、促进文化繁荣的战略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扩大对外开放的有力支撑,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政务改革激活一池春水

政务服务水平,最能体现一座城市“软”环境的好坏。2007年9月28日,我市正式开通网上行政审批系统,成为全省首家应用网上行政审批系统的地市。

“当时的网上行政审批系统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主要功能是面向市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网上全天候行政审批服务。”市行政服务中心副调研员赵艳娟告诉记者,“该系统集网上咨询、表格下载、网上提交、网上受理、网上流转或中心流转、网上审批或窗口审批、网上查询、短消息发送和审批反馈意见、建议等于一体,并实现了窗口审批信息与国际互联网的服务中心网站互通,网络同步显示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结事项。”

“信息多跑路,服务更便捷。”如今,我市利用“政务云”平台搭建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电子证照库,推进数据实时交换和通用共享,全面建成了覆盖全市、协同联动、一网办理的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政务服务的标准化、便捷化、平台化、协同化和智慧化,持续提高了网上办事便捷度和实用性。目前,全市网上审批事项已全部按要求与省政务服务平台对接,100%实现网上办理。

近年来,我市以“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只跑一次腿”为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构建优良营商环境,致力打造全省“审批事项最少、投资环境最优、办事效率最高”的城市。目前,全市行政审批事项经过10多次“瘦身”,已由1328项减至93项,是全省审批事项最少的省辖市;清理涉企收费项目30余项,年降费额4000余万元;首批27家单位的421项依申请权力事项纳入综合窗口“一窗受理”,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

得益于良好的政务环境和高效的政务服务,我市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连续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省辖市”称号。在2017年《河南省社会治理发展报告》中,我市经济发展环境指数、行政环境指数、法治环境指数均居全省第一位。

如今,郑许一体化的壮美画卷,正在全市人民的奋进中铺展;一年一届的三国文化旅游周,成为许昌递给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放管服”改革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回望2007年,这些改革开放的故事“未完待续”,正在莲城大地演绎着新的精彩。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