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普生活

两爬世界的呆萌笨和小清新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作者:市政府办公室管理员【信息时间:2015-11-06 10:55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早在3.7亿年前它们就已经出现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了,如今它们的家族成员达到17570多种,它们是脊椎动物中从水里完美走向陆地的佼佼者。它们有的长着光滑修长的身体,有的披着漂亮迷人的外衣——千姿百态,无处不在。它们有的能飞檐走壁,有的能轻功水上漂——上天遁地,无所不能。它们就是神奇的两栖爬行动物!我们在上篇中讲述了5种两栖动物,在这里我们同样精选了5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爬行动物,讲述它们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神奇故事。

  继往开来的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是体被角质鳞片,在陆地上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羊膜卵的出现使胚胎发育摆脱了外界对水环境的依赖,使爬行动物成为了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爬行动物的皮肤一般很干燥,被有鳞片或甲板,能够有效防止体内水分大量蒸发;四肢强健,指趾端具爪,增强了在陆地环境中的运动能力和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已知世界上现生爬行动物有10270多种,主要分为喙头蜥、龟鳖类、鳄类和有鳞类,其中有鳞类包括蛇类和蜥蜴类,我国有400多种。

  高原上的舞者

  青海沙蜥是鬣蜥科沙蜥属的爬行动物,为我国的特有种,常生活于青藏高原干旱沙带及镶嵌在草甸草原之间的沙地和丘状高地,海拔达到2000~4500米。当地人亲切地称青海沙蜥为“蝎龙”(音译),意为“跑得飞快的小东西”。

  与低海拔地区相比,高原上的青海沙蜥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存难题,这里温度低、含氧量少,环境恶劣,食物匮乏。为了生存繁衍,青海沙蜥演化出了一种特殊的生殖方式:卵胎生。受精卵可以在母亲的子宫内完成发育,幼体出生后就是活蹦乱跳的小崽崽,这种方式能够帮助脆弱的小沙蜥熬过漫长、寒冷的冬季。

  更有意思的是青海沙蜥有着极其复杂的肢体语言,特别是它们的卷尾和摆尾动作。尾部时而如树干般直立,时而如麻花般极度弯曲,时而如微风拂动般轻微摆动,时而如狂风暴雨般急剧摆动,整个过程就如一舞姿精湛的舞者在展示它高超的舞技。它们卷尾和摆尾的每一个动作都代表着具体的含义,或许是在示爱,或许是在示好,或许是在拒绝,甚至是在警告。如此复杂而有趣的行为为高原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小心外来入侵者——红耳龟

  红耳龟,因头侧有两块红色斑块,像是红色的耳朵而得名。它们的龟壳和身上有很多黄绿相间的条纹,又被叫做巴西彩龟、巴西龟。其实它们并不来自巴西,而是美国的东南部和墨西哥。小的时候红耳龟十分漂亮,样子憨厚,吃东西时很萌,特别受人喜爱,既容易饲养,又便宜,因此很多人买来当宠物。

  然而这种憨厚可掬的红耳龟,其实是世界公认的生态杀手,被世界环境保护组织列为100个最具破坏性的物种之一,多个国家已将其列为危险的外来入侵物种。

  随着年龄增长,红耳龟会变得越来越丑,红色斑块也会模糊消失。红耳龟的食性很杂,蚯蚓、蝗虫、蜘蛛、青蛙、鱼、虾、菜叶、瓜果等,只要能吃下的它都吃,甚至还会吃弱小的同类。它们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生性好动,喜欢抢夺食物和地盘,此外它们还是沙门氏杆菌传播者。

  作为一种强大的外来入侵物种,红耳龟已经对本土龟类的种群数量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必须格外小心。

  极其稀有,却又特别“憋屈”的鼋(yuán

  中国鳖资源相当丰富,约有7种,最常见的是中华鳖,最出名的是斑鳖,最憋屈的要算是鼋了。鼋和斑鳖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斑鳖享受人类全天候的服务。而鼋呢?在野外被人抓住,不容分说直接把它们当作中华鳖给吃了。

  鼋其貌不扬,它的亚成体或者幼体很难和中华鳖区分,因此在保护方面十分困难。实际上,鼋比鳖更扁,鼻子更加短粗,脖子也粗,身材也更宽大。它们的幼体还有一圈亮黄色的裙边。鼋在古代有助力周穆王出师东征“鼋鼍为梁”的故事。

  鼋也被称作鳖中的大熊猫,以前鼋广泛分布在浙江、福建、云南、广西、广东和海南等地,如今它们已经极为罕见,很多关于它们的知识和奥秘我们也已经不得而知。所幸的是目前鼋被列入了国家一级保护,也被列入了CITES附录Ⅱ,被限制国际贸易。但如果得不到有效保护,它们很容易成为下一个斑鳖。

  几进鬼门关口的云南闭壳龟

  云南闭壳龟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仅产于我国云南。栖息于海拔2000~2260 m的高原山地,以蠕虫、螺类、虾及小鱼等为食,也吃植物的茎叶。目前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CITES附录Ⅱ收录。

  然而,云南闭壳龟已经几进鬼门关口了!对于蒙着一层神秘面纱的它们,我们知道的实在太少。云南闭壳龟于1906被发现,之后四十年里都没有关于它的报道,人们开始认为它灭绝了。直到1946年在昆明发现一只,才证明它们还存在。然而这之后更是长达六十多年杳无音讯,这一次人们普遍认为它们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

  2008年饶定齐老师在野外调查中又一次发现了它们,并自己设立了保护小区,尝试野外精心保护。不幸的是2012年云南大旱,云南闭壳龟的原始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保护小区里再也找不到它们的踪影。

  云南闭壳龟灭绝的可能性再次极大升高。几进鬼门关口的云南闭壳龟,这一次它们能否成功逃出鬼门关呢?它们的命运又会怎样?它们会永远离开我们吗?我们都不得而知。

  莽山上的小青龙

  在湖南的莽山上生活着一种奇特的蛇——莽山烙铁头蛇, 当地的瑶族居民称之为“小青龙”。瑶族人认为他们和“小青龙”都是伏羲女娲所生的亲兄弟,是有灵性的,把莽山烙铁头蛇奉为图腾。

  莽山烙铁头也称为莽山原矛头蝮,全长可达2米,是蛇亚目蝰蛇科下的一种大型的管牙类毒蛇,凶狠诡异的响尾蛇和妖艳的竹叶青蛇都是它的表亲。

  莽山烙铁头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湖南省,最重的达17.75千克,是目前《吉尼斯世界纪录》记载的最重的毒蛇。它通体绿褐色,其间杂以极小黄绿色或铁锈色点,背鳞的一部分为黄绿色,尾后半部为白色,因此人们又称它们为“白尾蛇”。

  莽山烙铁头蛇在捕食过程中,它的身体会通过色斑进行伪装,通体与环境相似,白色的尾部伪装成“诱饵”。尾部微微晃动,酷似一条扭动的小虫,将猎物吸引过来,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对猎物进行攻击。

  1994年,《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将莽山烙铁头蛇列为“国际上一级优先保护的濒危物种”。2004年,国家林业局公布全国野生动物调查结果显示,莽山烙铁头蛇的数量仅为500条左右,因此也被列入当年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中国11种比大熊猫还濒危、急需拯救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单之中。

  作者注: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要求尽量使用自己拍摄的照片,目的是希望给大家呈现一个自然而真实的动物世界。然而在文中关于“鼋”和“云南闭壳龟”的照片我们不得不引用“维基百科”——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鼋和云南闭壳龟的数量十分稀少,想在野外拍摄到它们几乎不可能。这一点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保护这些珍稀濒危动物的严峻和紧迫。这次科普创作的目的也是在向大家讲述动物故事的同时,倡导野生动物保护,培养公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希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来。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