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普生活

科技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支撑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06-04-14 00:00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转自:科技日报 时间:20062218:47

 

    刘燕华在贵州毕节调研时指出:科技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支撑

 

    2月15至17日,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贺铿一行来到贵州省毕节地区,先后考察了大方县科技特派员文平领办的九龙天麻公司、贵州省首席科技特派员李桂莲等指导建设的反季节蔬菜示范基地、毕节学院和毕节地区农科所等,就科技如何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集成社会力量推动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毕节地区是典型的贫困落后岩溶山区。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经深入调研,提出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构想,同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试验区。在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国家各部委的关注和支持下,毕节地区各族人民围绕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和人口控制三大主题艰苦奋斗17年,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刘燕华认为,下一步毕节试验区要提高发展水平,要有新的突破,应该加大开放度,改变过去封闭解决粮食问题,偏于重视常规农业发展的做法,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确定新的目标,让特色区域性优势产业引领毕节试验区实现历史性跨越。他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科技要发挥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针对毕节试验区“十一五”工作,他建议要以网络建设为重要平台,建好一个科技服务网,让数以百万计的农民提高素质、开阔视野、学习先进实用技术、获取信息、联通市场;要建设几个示范区,这些示范区首先要做好科学规划,明确要发展的特色产业,这些特色产业必须要集成各方力量,以企业为龙头,科技为支撑,农民为主体,将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广大农民受益。

 

  刘燕华强调,做农村项目一定要千方百计把现代化生产要素导入农村,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利益牵引机制,让技术、信息、管理、市场、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入农村,把优势资源做大;一定要以农民为主体,政府创造环境培养新型农民,让农民干,让农民富;要体现有效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形成各种联合体,避免无效竞争,共同做大做强;要形成新型产业结构和产业分工,大大延伸产业链,增大农民就业致富机会,改变过去传统产业价值分配形式,让农民从原始材料生产环节走出来,进入加工、销售、流通领域。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