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三大攻坚战专题 > 精准脱贫

扶贫一线的“尖兵本色”——我市退役军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侧记

【信息来源:许昌报业传媒集团【作者:【信息时间:2020-07-31 08:53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在许昌有这样一群人,摸爬滚打,有着光辉的历程。

在部队,他们吃苦耐劳,锤炼铁军作风,是保家卫国的人民子弟兵;

在地方,他们始终保持军人本色,自强不息,顽强奋进,争当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在扶贫路上,他们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战在一线攻克一道道难关,成为活跃在脱贫攻坚最前沿的时代红色尖兵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表示,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我市广大退役军人、驻村第一书记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强基础、兴产业、解民忧,始终保持只争朝夕的干劲,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在别样的战场上展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践行着时代交给的光荣使命。

铁肩膀扛起脱贫重担

投资3.7万元安装覆盖全村的监控设备1套、高清摄像头32个,增强了村民的安全感;

投资32万元新打40米深的农田机井36眼,解决了粮食增收问题;

投资141.2万元修建宽3米、厚15厘米的道路3480米,村民出行更加便利;

……

这些都是鄢陵县望田镇蔡家村村民关心、期盼的实事、好事,如今都一件件得到落实。原来,3年前,驻村第一书记段华珍主持召开诸葛亮会,请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畅所欲言,为蔡家村发展把脉问诊村里没路灯,群众意见大”“庄稼是望天收,得解决用水难题”“缺少产业支撑,经济就很难上去”……村民的所缺、所需、所忧、所盼,他都默默记在心里。

现年38岁的段华珍,年轻时满怀着对军人的崇拜和军队生活的向往,成为原济南军区铁军部队的一员。在军旅生涯中养成的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作风已深深刻在了段华珍的骨子里。

201711月,由市农机技术中心选派,他到蔡家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蔡家村是豫中平原典型的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5673人,无资源、少企业,人均耕地仅1亩。脱贫任务像石头一样压在段华珍的心窝子上。

不敢再耽搁时间,军人出身的段华珍失眠了几个晚上后,下定决心,挑起蔡家村脱贫致富的担子,用真心、下真劲儿,一口一口啃硬骨头。

他认为,自己从部队到地方、从训练场转战到脱贫攻坚战的新战场,虽然岗位发生了变化,但是军人情怀没有变,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不能变。

段华珍首先抓党建、强组织,抓班子、带队伍,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第一职责、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村党员要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党员、帮扶责任人一起帮助贫困户确定发展思路,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

村民殷延锋一家因其父亲长期有病致贫,2016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针对殷延锋家的情况,一方面,帮扶队员帮其父亲办理了相关医保手续;另一方面,段华珍不断鼓励殷延锋学习手艺脱贫致富。

一次,殷延锋到段华珍的住处说,他的妻子怀孕了。延锋,有没有信心让孩子一出生就有一个好环境?面对兄长般的鼓励,殷延锋说:肯定有!

就这样,孩子出生之前,殷延锋不仅建起二层小楼,还光荣地脱了贫。

在推动产业发展上,段华珍看准当地产业优势,引入鄢陵亿鑫实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小辣椒深加工扶贫基地,让贫困户既能在扶贫基地打工,又能享受利润分红,使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强。

目前,蔡家村的文化大院建起来了,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办起来了,全村贫困群众已从3年前的155672人减少至66人。

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的路还很长,我还得加把劲儿。段华珍最后表示。

铁脚板走出致富新路

这个驻村干部不讲究那么多,在扶贫路上靠双脚来回奔波,啥事儿都想办法帮着咱解决,像这样的干部不多。”728日,襄城县姜庄乡许邓村老党员邓海德对驻村第一书记冯克厂评价道。

201711月,冯克厂从部队转业到市直工委,刚工作9个月就被选派到许邓村任第一书记。

许昌拥军有句话叫响全国,那就是把驻地当家乡。我是军人出身,到许邓村当驻村第一书记,就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把驻村当成回家,以实际行动为村民服务。当时,冯克厂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来到许邓村,他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农村。在走访村里的每家每户、了解村民的实际困难后,冯克厂便决定先把集体经济搞起来。

冯克厂深知,发展经济是村民的迫切愿望,也是该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必要条件。2018年,通过努力,冯克厂为许邓村免费协调了15台制鞋针车,在一个简陋的民房里建起了小小加工厂。2019年,他利用国家支持第一书记的20万元扶贫资金,盖了厂房,建起制鞋扶贫车间。

在许邓村扶贫车间,一块块布料经过妇女们的一双双巧手变成一个个精美的鞋面。在家门口上班,工资不少拿,还方便照顾家人,谢谢冯书记帮俺找了个好工作。贫困群众韩晓娜一边加工鞋面一边说。

扶贫车间建立至今,主要从事来料加工。目前,加工好的半成品鞋面有4万多双,盈利11.3万元,村集体增收1万多元。冯克厂告诉记者,扶贫车间安置了多名贫困户就业,使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

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村民享受到了福利,年轻人也有了创业致富的梦想。为此,冯克厂决定个人致富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一起抓,通过致富带头人做强做大带贫模式。村民许晓博在冯克厂的鼓励下,建起了一个可以饲养1万多只兔子的现代化饲养场。

冯克厂告诉记者,他准备和许晓博一起尝试带贫模式,使用村集体资金购买兔种,由许晓博代养,有收益后给贫困户分红,同时发展贫困户在饲养场打工,增加其收入。

冯克厂驻村两年多来,许邓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该村109472人已稳定脱贫,剩余15人未脱贫。

冯书记干工作很有部队作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公共设施短板,冯书记发挥派驻单位优势,动员社会扶贫力量,多方筹措资金,为村里解决了大问题。村党支部书记韩晓生说起自己的搭档,脸上挂满了笑容。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作为一名驻村书记,一定要咬紧目标,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让群众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顺畅!冯克厂表示。

热心肠办好解难实事

来,到屋里来!”727日,记者刚一走进建安区桂村乡老岗杨村,该村村民杨胜利便热情地打起招呼来。

杨胜利一家4口人,他本人身患残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在驻村第一书记陈伟立的帮助下,通过辛勤劳动,他家顺利摘掉了穷帽子,还被评为模范脱贫户。

陈伟立是市农业农村局驻老岗杨村第一书记,曾在部队大熔炉锤炼14年。201711月驻村以来,他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工作,成为村民们的贴心人。

老岗杨村位于桂村乡东南部南岗区域,基础条件差、发展落后,于2014年被定为省定贫困村。

驻村伊始,陈伟立便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摆在各项工作首位。他在换届选举时配齐配强了村两委班子,让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他按照一编三定工作法要求,根据每个党员的能力和特长,定岗位、定责任、定奖惩,分别编入脱贫攻坚岗、服务发展岗、文明建设岗等岗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在全村营造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

在抓班子、强队伍的同时,陈伟立把主要精力投入脱贫攻坚中,把目光聚焦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上——成立一枝花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帮扶资金10万元成功育肥湖羊325只,为贫困户实现红利2.75万元;积极争取帮扶资金280万元,新建村文化活动中心、标准化卫生室、标准化公厕、村内游园等项目;利用扶贫资金53.96万元,建起了6座蘑菇大棚,与贫困户逐一签订了带贫协议并分红600……

一件件让村民们交口称赞的好事背后,无不凝结着陈伟立忙沟通、跑项目的心血和付出。

在老岗杨村,哪家最穷、最困难,陈伟立就最爱往哪家跑,村民遇到大事小事找他成了习惯。该村村民葛留根因伤不能干重活儿,妻子患病需长期服药,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生活相当困难。陈伟立得知情况后,三天两头往他家跑,给他们夫妻鼓劲打气,除了帮助申请低保、优先发放扶贫物资外,还经常自费购买生活用品、营养品送到他们家中,主动想办法解决其生活上的难题。

该村贫困户易国学因车祸受重伤,陈伟立不仅经常自己买礼物上门嘘寒问暖,还帮助他们走法律程序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让这个命运多舛的贫困家庭重拾生活的勇气。

虽然现在全村贫困户剩下412人,但越到最后,脱贫任务越艰巨,再硬的骨头我也要下去!陈伟立对记者说,部队锻炼了他的意志,磨砺了他的品性,改写了他的人生,正是部队大熔炉的冶炼和培养让他走得更远、更坚实。

像段华珍、冯克厂、陈伟立一样的兵书记在全市还有很多。他们退役不褪色,转业不转志,撸起袖子,扑下身子,用铁肩膀”“铁脚板”“热心肠在脱贫新战场上全力攻坚,让军人本色在脱贫一线闪闪发光。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