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11月份重大工作事项落实情况
市政府督查室对11月份市长议事会确定的45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现通报如下:
一、整体情况
从督查情况看,45项工作中,9项已完成,35项有序推进,1项需要加大力度。
9项已完成。主要是:举办百名科学家许昌行活动和5G峰会,开展11月份赴德经贸合作活动,出台《许昌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植树造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召开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暨2019年度林业生态建设动员大会及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治理等。
35项有序推进。主要是:全力抓好经济运行,持续打好“四张牌”,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郑许一体化,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改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推进机构改革,市区集中供暖,农民工工资清欠等。
二、工作亮点
近期工作中总结了16大亮点:
1、我市“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初见成效国家级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27名市级领导、100多名县级领导积极投入到“四个一百”专项行动中,共收集掌握企业反映各类问题326条,其中已办结和正在推进解决的问题158条。11月26日,我市召开100家银企对接第一次推进会,24家银行与41家企业现场签约金额9.4亿元。“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引起了各大主流媒体关注。11月26日,人民网以《许昌市积极开展“四个一百”专项行动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为题,对我市的主要做法进行了转载报道,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产业新闻报等国家级主流媒体也纷纷予以报道。
2、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坚持经济运行周碰头、半月例会制度,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全市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居全省第8位,较前三季度前移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居全省第3位,较前三季度前移3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9.7亿元,增长13.3%,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全省第9位;财政八项支出增长6.5%,较前三季度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117.8亿千瓦时,增长12.6%,增速居全省第6位,其中工业用电量69.5亿千瓦时,增长9.8%,增速居全省第4位,较前三季度前移1位。
3、我市在全省智能制造观摩点评活动中荣获小组第一。11月21日至24日,省政府组织开展了2018年全省智能制造观摩点评活动,由省政府副省长刘伟带队,对18个省辖市的72个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进行观摩点评,许昌获得第四小组第1名。同时,我市的森源电气、远东传动轴入围全省18家智能制造优秀示范企业名单,我市也成为全省唯一入选两家企业的省辖市。
4、我市荣登全国产业竞争力百强市。日前,在2018国家城市发展市长论坛上,国家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了《2018年中国城市产业竞争力指数白皮书》暨“产业竞争力百强城市”榜单。在百强榜中,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前三,我省郑州、洛阳、南阳、许昌、周口5个城市入选,我市以全国第86名、全省第4名的成绩荣登榜单。
5、开放招商取得明显成效到位省外资金进度居全省第一。今年1—10月份,全市新增省外资金项目271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426.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84.9%,进度居全省第1位;同比增长6.4%,增速居全省第3位。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第六届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中,我市对外发布合作项目121个,签约项目35个,总金额203.9亿元,吸引省外资金152.65亿元,现场签约项目数量居全省第1位,签约金额居全省第2位。11月5日至10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我市现场签订采购意向合同10份,合同及意向金额为356万美元。11月18日至25日,市委书记、市长胡五岳带队赴德国、捷克和奥地利开展经贸对接活动,参加了“一带一路”中德经济对话会、中德(许昌)电力科技创新论坛等推介对接活动,签约了5个合作协议,取得了显著成效。
6、我市“放管服”改革经验做法被全省推广。11月1日,在省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工作例会暨兰考现场会上,我市就“放管服”改革作了典型发言。省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简报第五期,专门刊登了我市“放管服”改革经验做法。
7、百名科学家许昌行活动成功举办。11月7日至9日,2018中国科学院(河南)科技成果发布暨项目对接会——百名科学家许昌行活动在我市成功举办,35家中科院科研院所的125位专家和河南省各地企业代表近700人参加。本次成果发布暨项目对接会征集了中科院最新科技成果556项,共有33位专家进行项目发布,我市有2个科技成果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项目金额1800万元。同时,我市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签署了人才交流合作协议。
8、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截至10月底,19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1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8.7%;69个省重点项目整体推进顺利,累计完成投资持续保持全省第2位,综合考评排名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此外,11月16日,河南省首山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环己酮项目开工仪式在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举行,建成后可年产环己酮20万吨、副产品环己烷3.4万吨,年产值28亿元、利税6亿元,新增就业人员1500人,将为推动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9、部分民生实事提前完成。一是免费开展妇女“两癌”筛查。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宫颈癌筛查73557例,任务完成率为102.02%;完成乳腺癌筛查74811例,任务完成率为103.76%,两项筛查指标均超前完成省定目标任务。二是“四好农村路”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已提升改造农村公路410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提前超额完成380公里的省定目标任务。
10、恒达集团在香港成功上市。11月12日,恒达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恒达集团成为我市首家香港上市公司,实现了我市企业主板上市的新突破。目前,全市共有主板上市公司6家(许继电气、黄河旋风、瑞贝卡、森源电气、远东传动、恒达集团)、新三板挂牌企业21家、中原股交中心挂牌企业157家,募集资金300多亿元。
11、我市新增一家省院士工作站。近日,省科技厅公布了2018年第三批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名单,我市许继集团院士工作站位列其中。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2家省院士工作站,为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12、我市超额完成2018年度造林绿化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任务。造林绿化方面,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30.23万亩,占任务的112%。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方面,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8.25万亩,占计划的121.7%,已超额完成建设任务3.25万亩,预计年底可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8.4万亩。
13、我市被评为赴京上访专项治理工作先进省辖市。近日,河南省信访工作联席办公室作出决定,对在赴京上访专项治理活动中工作成效显著的郑州市、许昌市等8个省辖市,兰考县等4个省直管县(市)和郑州市上街区等42个县(市)给予通报表扬,其中,许昌市被评为赴京上访专项治理工作先进市,长葛市和鄢陵县被评为赴京上访专项治理工作先进县(市)。
14、市区居民集中供热工作顺利开展。按照胡书记关于延长供暖期的指示精神,确定今年我市中心城区供暖时间将由往年的90天延长至120天,居民供暖价格延续2017年价格标准按120天交费,这一政策的实施,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已办理用热手续的小区、单位全部开通供暖,供热设备运行正常,供热效果良好。
15、我市三个省控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位居全省第一。持续做好各县(市、区)河流目标责任断面水质考核工作,每周组织对各地河流出境断面开展监测工作,每月发布水质监测结果通报,并按要求对各县(市、区)进行生态补偿和水污染防治攻坚考核。截止10月底,我市三个省控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6.7%,位居全省第1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
16、长葛市、建安区成功创建“河南省质量强县(市、区)示范县(市、区)”。近日,河南省质量强省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质监局正式命名长葛市、建安区为“河南省质量强县(市、区)示范县(市、区)”,示范期为3年。这是继开发区成功创建后的又一次突破,全市“河南省质量强县(市、区)示范县(市、区)”已增至3个。此外,近日,省质监局正式下达批复,同意我市建设河南省不锈钢产品质检中心,这也是我市获批建设的第7个省级质检中心。
三、1项需要加大力度
郑许市域铁路许昌段项目专项计提资金缴纳工作。责任单位:长葛市、魏都区、建安区。市轨道办联合市财政局、市建投公司等单位已多次下发催缴通知书,要求各有关县(市、区)于11月19日前缴纳计提资金,但个别县(市、区)仍存在计提资金欠缴情况,其中,长葛市欠缴45961万元,魏都区欠缴38968.58万元,建安区欠缴5184万元。
四、督查建议
关于郑许市域铁路许昌段项目专项计提资金缴纳工作。建议长葛市、魏都区、建安区制定专门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紧抓资金筹措,确保专项计提资金尽早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