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时节,春夏交接;天朗气清,惠风和悦。天象人事,自然和谐;万物勃发,劳动创业。
古语有云,人生在勤。勤者劳也,实为人本。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高屋建瓴,一锤定音。所谓“劳”者,非特身之运动,亦心之活跃也;所谓“动”者,非特力之作用,亦智之运转也。中华民族,古来勤俭,劳动自强,坚韧刚健,稻黍亿陇,广厦万间,璀璨风貌,文明悠远。华夏人民,以吃苦耐劳之美德,创造灿烂物质之文明。看温润美玉,巍峨青铜,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缣帛纸张,浑天地动;再看古寺佛塔,园林宫城,雕龙画凤,榫卯斗拱;更有长城万里,兵马陶俑,都江水堰,运河涛声。各具风貌,无一不精。诸般奇迹,出自匠农,纵览史籍,难觅影踪。然则大义慷慨,傲雪迎风,披星戴月,持之以恒。信念坚定,劳动光荣。
及至近代,方有劳动者之五一节。此节源于工业革命,西方工厂笋起,工人沙聚。然条件艰苦,工作繁重,报酬低廉,压迫横行。无产阶级,奋起抗争,不屈不挠,流血牺牲。第二国际,决议形成,各地纷纷响应,节日自此诞生。长夜漫漫,岁月流转,艰苦卓绝,曙光乍现,百年风云过,人间换新颜。看我中华儿女,或捉鳖深海,远征两极;或河汉摘星,撼动天宇;或生产粮食,耕耘四季;或奔波九州,栉风沐雨;或胸怀天下,为国献计;或呕心沥血,披荆斩棘。有王进喜纵身一跃,油田开辟;杨拯陆扎根边疆,魂逐雪域;赵梦桃献身纺织,创新工艺;张秉贵坚守柜台,苦练绝技。又有黄文秀深山扶贫,筚路蓝缕;南仁东潜心攻关,天眼开启。世界东方,改天换地,沧桑巨变,日新月异。辉煌成就,岂非劳动之功绩?!
神州大地,耕耘者勤奋劳作;使命在肩,奋斗者初心如昨。振兴中华,如荼如火,砥砺前行,舍身忘我。抚今追昔,宣于笔墨,癸卯五一,为劳动者而歌!
白沙海解读《劳动节说》
劳动节全称为“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世界上八十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也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节日,同时还是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历史性进步的节日。劳动节的时间为每年5月1日(某些国家为其他时间,如美国、加拿大)。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工人阶级通过艰苦奋斗争取来的。十九世纪下半叶,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工人每天被迫进行大量的劳动,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工人们奋起斗争。1886年,美国芝加哥等城市的三十五万工人举行大罢工和游行示威,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改善劳动条件,美国当局迫于国际舆论和社会压力,宣布实施8小时工作制。为了纪念这次斗争,1889年7月,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的代表大会将5月1日确立为五一国际劳动节。
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举行集会或文体活动。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将五一国际劳动节定为值得纪念和庆祝的节日,放假1天。而后放假时间不断调整,1999年调整为7天,形成黄金周。2008年后,五一假期开始缩减,曾出现放3天、4天、5天的情况。经国务院2024年11月8日修改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劳动节放假2天(5月1日、2日)。可合理安排统一放假调休,结合落实带薪年休假等制度,实际形成较长假期。除个别特殊情形外,法定节假日假期前后连续工作一般不超过6天。
2023年4月28日,《光明日报》发表赵献东的《劳动节说》。文章短小精悍,仅四段二十八句七百二十字符,但写得气韵强劲,情意奋发。作品简要叙述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国际劳动节的形成,热情赞美勤劳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用充满诗情画意的歌喉“为劳动者而歌”。诵读该文,令人精神振奋,真切地体会到劳动的美丽、快乐和光荣,特别是会在以下三个方面感动身受,经久难忘。
一、精要叙述工业革命促使劳动节形成
作品首段仅二句,连同标点符号四十字符。作者结合时序节气,点明在“春夏交接”“天朗气清,惠风和悦”的“五一时节”,在“天象人事,自然和谐”“万物勃发”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情景中,人民群众“劳动创业”之光荣与伟大。上述情景与劳动者应有的地位来之不易,作者在文章第二段阐释劳动的本质与劳动者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所创造的伟大成就。
为了表述方便,笔者先来说第三段前五句这一句群。这个句群着重叙述劳动节在国际和国内的形成过程。第一句:“及至近代,方有劳动者之五一节。”言简意明。第二句:“此节源于工业革命,西方工厂笋起,工人沙聚。”概述十九世纪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笋起:指各国新建的工厂如雨后竹笋出现。沙聚:像沙一样聚集,形容工人多。资本家为追逐利润,普遍采取增加劳动时间与劳动强度的办法来剥削工人,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在那段岁月里,工人每天工作超过十二小时,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上述背景就是该段第三句概括的那样:“然条件艰苦,工作繁重,报酬低廉,压迫横行。”1866年9月,第一国际在日内瓦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根据马克思“从法律上限制工作制,这是使工人阶级智力发达、体力旺盛和获得最后解放的第一步”的提议,通过了“为获得每日工作八小时而奋斗”的决议。此后,各国工人都以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与资本家展开斗争。在这一波斗争中,美国工人阶级处于率先地位。1867年,美国六个州通过了规定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次年6月,美国国会制定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八小时工作制的联邦法律,但1876年美国最高法院又宣布取消这一联邦法律。次年美国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大罢工。工人们走向街头游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缩短工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强烈要求。在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但由于美国资产阶级掌权派的狡诈,这项法律最终成为一纸空文。1882年,美国工人提出要把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规定为上街游行日,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884年,美国劳联大会决定,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工人的全国休息日。美国国会不得不通过法案,同意工人阶级的要求。1884年12月,为推动八小时工作制斗争的发展,美国劳联作出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从1886年5月1日起,一天的合法劳动应该是八小时,并且向本区所有的劳工组织建议,请它们在上述日期把它们的规章修改得符合这一决议。”与此同时,决定在1886年5月1日举行总罢工,迫使资本家实施八小时工作制。这一决议得到了美国全国工人阶级的热烈支持和响应。当时工人联合会的罢工示威通知写道:“起来,美国的劳工们!1886年5月1日那一天放下你的工具,撂下你的活,关闭工厂和矿场,一年就这一天。这是反叛的一天,非休闲之日!……这是开始享受‘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另8小时任凭自己支配’的日子。”那天一到,许多城市数以千计的工人投入了这场斗争,芝加哥等城市三十五万工人举行大罢工和游行示威。风起云涌的工人大罢工,导致美国主要工业部门处于瘫痪状态,火车停驶,商店关门,所有的仓库都被贴上封条。这次罢工遭到美国当局镇压,很多工人被杀害和逮捕,震撼整个美国。上述情况就如本句群第四句所写:“无产阶级,奋起抗争,不屈不挠,流血牺牲。”在世界进步舆论广泛支持和全世界工人阶级坚持斗争下,美国政府终于在一个月后宣布实施8小时工作制,美国工人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为纪念美国工人这次“五一”大罢工,显示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力量,推进各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会议通过决议: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这就是第五句所写:“第二国际,决议形成,各地纷纷响应,节日自此诞生。”
二、热情赞美中华劳动者创造了灿烂文化
我们古老的中国,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处于农耕社会时代,从事体力劳动的主要是分散在田野的农民,因而较难组织起来有效地与地主阶级斗争。而工人阶段的形成要到清朝晚期,即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列强得知在世界东方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度,权贵阶层管理能力极其低下,所以列强们纷纷组织强盗军队入侵,肆意掠夺财富。这个阶段里,资本主义也随之涌入,中国的买办官僚阶层则推波助澜,在国内扩大资本主义生产,于是中国也产生了工人阶级。
在此之前,热爱劳动的国人,整体来说,以个体劳动为主,各自发挥其聪明才智。亦正如《劳动节说》第二段第一、二句所写:“古语有云,人生在勤。勤者劳也,实为人本。”国人用劳动产生的财富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进而创造更加美丽的境界,同时,劳动者的优秀品质不断得到淬炼与提纯复壮,成为更加优秀的国民。正如本段第三、四句中恩格斯“高屋建瓴”地“一锤定音”之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接着第五句具体阐释我们国人劳动的本质特点:“所谓‘劳’者,非特身之运动,亦心之活跃也;所谓‘动’者,非特力之作用,亦智之运转也。”中华民族之“劳”与“动”,大多是“智”“体”并用,所以能创造出极其灿烂的文化。灿烂到怎样的程度?请看十九世纪法国、也是世界伟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的有关描述:
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见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6月第1版)
当然,圆明园那样杰出的创造,好比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塔尖。其塔座就是丰厚的物质基础。而《劳动节说》第二段第六句中“中华民族,古来勤俭,劳动自强,坚韧刚健”四个四言小句和第七句“华夏人民,以吃苦耐劳之美德,创造灿烂物质之文明”是我国人民优秀品质的基础,“璀璨风貌,文明悠远”是其思想文明的基础,而“稻黍亿陇,广厦万间”与第八句“看温润美玉,巍峨青铜,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缣帛纸张,浑天地动;再看古寺佛塔,园林宫城,雕龙画凤,榫卯斗拱;更有长城万里,兵马陶俑,都江水堰,运河涛声”句中的“看”“再看”“更有”三个领字(短语)领出的十四个四字小句,则是有了优秀的思想品质基础而创造的无比丰富灿烂的物质文明。只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明与文化无法一一列举,文章运用借代修辞手法中部分代整体的艺术手法,读者自会展开想象的翅膀纵横飞驰,无往而不至。第九句“各具风貌,无一不精”是小结式的赞美。第十句:“诸般奇迹,出自匠农,纵览史籍,难觅影踪。”写得极其含蓄精彩,其中“出自匠农”紧扣“劳动者创造了文明”的意旨;“纵览史籍,难觅影踪”两小句,一方面说明诸多撰著“史籍”的文人对劳动者的忽视,另一方面也揭示包括帝国主义强盗的掠夺与破坏所造成如今圆明园的败落与荒凉的景象。第十一句:“然则大义慷慨,傲雪迎风,披星戴月,持之以恒。”概括全段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既指中华民族的劳动者不知疲倦地奋发努力,也指对帝国主义强盗对圆明园肆意掠夺后放火焚烧这样滔天罪行的控诉。第十二句:“信念坚定,劳动光荣。”进一步小结本段落的大意并点明主题。
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即使在某些时候遭受强敌的攻击与蹂躏,我们也会重新站立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治好创伤,恢复健康,并养精蓄锐,终究会彻底战胜敌人,伸张人间正义。
下面继续解读第三段第六句后的句群所描述的内容。这个句群集中反映了我国人民坚强不屈的韧性。第六句:“长夜漫漫,岁月流转,艰苦卓绝,曙光乍现,百年风云过,人间换新颜。”第一个四言小句“长夜漫漫”,概括了数千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惨痛历史。第二个四言小句“岁月流转”,正应验了民间流传的金句:“六十年风水轮流转。”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大致经过了六十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并领导全国劳动人民,经过了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奋勇斗争,终于迎来胜利的光芒。再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我们又迎来建党以来的第一个一百年,全国劳动人民经过努力,终于看到了“人间换新颜”,国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七句:“看我中华儿女,或捉鳖深海,远征两极;或河汉摘星,撼动天宇;或生产粮食,耕耘四季;或奔波九州,栉风沐雨;或胸怀天下,为国献计;或呕心沥血,披荆斩棘。”这个先总后分的复句,生动叙述了我中华儿女根据社会分工,在各自岗位上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劳动的情况。或:有的。捉鳖:比喻探索深海以及南极北极的奥秘。第一个分句的领字“看”,抒发出强烈的自豪之情。第二个分句,叙述探索深海和远洋;第三个分句。记述探索宇宙,包括从月球取回月壤作进一步的科学研究等。第四个分句,摡述农业生产奠定了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五个分句,描述“奔波九州”搞活经济的交通运输。第六个分句,摡述学术理论研究“为国献计”。第七个分句,描写科研攻关队伍潜心研究。第八、九句:“有王进喜纵身一跃,油田开辟;杨拯陆扎根边疆,魂逐雪域;赵梦桃献身纺织,创新工艺;张秉贵坚守柜台,苦练绝技。又有黄文秀深山扶贫,筚路蓝缕;南仁东潜心攻关,天眼开启。”前一句四个分句,由“有”字领出,生动描写王进喜、杨拯陆、赵梦桃、张秉贵四位劳动模范的典型事迹,后一句两个分句,由“又有”一语领出,继续描写黄文秀、南仁东的模范故事,且都运用部分代整体的修辞方法,从而反映出我国全体劳动者积极地、创造性劳动的故事。第十句:“世界东方,改天换地,沧桑巨变,日新月异。”小结本段,说明我国的劳动人民经过“改天换地”的辛勤老动,使得“沧桑巨变”,收获了“日新月异”的伟大成果。第十一句:“辉煌成就,岂非劳动之功绩?!”通过加强了语气的反问,进一步强调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奋劳动,才取得了诸多辉煌成就。结合本解读文字主体第一部分第二段对《劳动节说》第三段前五句的阐述,可见《劳动节说》这第三段是在叙述劳动节在国际上的形成和近现代我国以劳模为代表的全体劳动人民所创建的巨大功勋。
第四段仅三句,连同标点仅六十八字符,像豹尾一般简短而有力。第一句:“神州大地,耕耘者勤奋劳作;使命在肩,奋斗者初心如昨。”用对偶的“四七文”,概述国人都是勤奋劳作的耕耘者和初心不改的奋斗者。第二句:“振兴中华,如荼如火,砥砺前行,舍身忘我。”进一步赞美我们国人身上所体现的为了振兴中华,不怕一切困难、不计个人得失、勤奋劳动、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第三句:“抚今追昔,宣于笔墨,癸卯五一,为劳动者而歌!”概括我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用劳动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并说明本文创作目的和写作时间,深情表达要执著地歌赞劳动者,为五一国际劳动节献上诚挚的重礼。癸卯:干支纪年法,指作者创作本文的2023年。
三、用充满诗情的歌喉“为劳动者而歌”
作者是一位杰出的脑力劳动者,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又是一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的中层干部,上通下达,平时工作繁忙,深谙劳工神圣,在2023年劳动节来临之际,热情恳挚地创作了这篇回顾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产生历史,纵情讴歌劳动者创造了历史,拨动了劳动者的心弦。和作者一样出身于劳动者家庭的笔者,深有同感,反复吟咏,寻味无穷。
这篇作品在韵律方面与作者的同类作品略有不同。即,出于内容的特殊性,在遣词造句方面有一些整散交织之处。如第二段第三句:“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采用了散句形式,作者完全是出于对伟大革命导师及其名句的确认与敬重,况且,非如此写则很难确切表达劳动的伟大与神圣。又如该段的第五句:“所谓‘劳’者,非特身之运动,亦心之活跃也;所谓‘动’者,非特力之作用,亦智之运转也。”特,这里意为“只”。这个长句子,虽不机械地追求押韵,但用了古汉语的判断句式,古瓶装新酒,古色新香,异常精彩。再如第三段的前二句:“及至近代,方有劳动者之五一节。此节源于工业革命,西方工厂笋起,工人沙聚。”虽然韵律与其后的语句不同,但是恰似古代赋文中的散句,因奇崛而异彩纷呈,令人耳目一新。除此之外,文中其他的叙述和描写,仍都采用韵文形式,很好地体现了全文末总结句“为劳动者而歌”的主题思想与用韵特点。
还是逐段逐句来分析一下吧。首段首句首联的出句“节”字即入韵,紧接着四个对句分别押了“接”“悦”“谐”“业”四韵,内容与形式密切相关,而且令读者深切感受到作者对劳动者孜孜不倦勤奋创业所产生的由衷赞美与无限欣“悦”之情。
第二段十二句,共押了二十九韵。第一句“古语有云”,“云”为“晕”韵,对句韵脚字为与“云”通押的“因”韵“勤”字;第二句韵脚为“恩”韵“本”,合起来意为“勤”是劳动者之“本”,在遣词造句方面简直是天造地设,精彩有加。第三句“恩格斯说”的散句引文,句末叠韵词“本身”正好也押了“恩”韵,好像也是汉语言音韵所注定的。紧接着的第四句赞颂革命导师名言的“高屋建瓴,一锤定音”两小句,出句与对句都押“英”韵。第五句两个文言判断小句中的“动”与“用”,又正好押“轰的韵母”,与赞美劳动的内容珠联璧合。然后“亦智之运转也”一句末的实词“转”押了与“安”同源的“弯”韵,就引出第六句的“俭”“健”“间”“远”四个“安”韵,赞美劳动人民有着勤俭的美德,强健的身体,在天地之间创造财富与奇迹,他们确实任重道远。随后第七句的前鼻韵母“民”与后鼻韵母“明”,恰好表达称赞华夏人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美德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的意思。随后由“明”这个后鼻韵母引出第八至十二句的十四个后鼻韵母,它们分别是“铜”“灯”“动”“城”“凤”“拱”“俑”“声”“精”“农”“踪”“风”“恒”“荣”。仔细诵读这五句,会发现这十四个韵脚字又都是描述或赞颂劳动人民所创造文明成果,其表情达意真是巧妙绝伦。
第三段共十一句,押了三十一韵。除第一句外,第二句的“起”与“聚”,在《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表”都属于i、u、ü系列,在现代诗歌语中属于通押的韵。作者在这里主要叙述工人阶级在团结起来,为了捍卫自己应有的利益而准备斗争。第三、四句记叙劳动节诞生之前暗无天日的情况,用了“重”“行”“争”“牲”四韵。这些韵脚着重写出了工人工作繁重、资本横行,也描述出工人们奋起抗争甚至流血牺牲的严峻形势。而第五句的“四六文”押了声势昂扬的“成”“应”“生”三韵,记叙第二国际为工人阶级谋利益的决议形成之后各地纷纷响应,五一国际劳动节终于诞生的形势。第六句押了“漫”“转”“现”“颜”四个“安”韵(包括“烟”韵和“弯”韵),记叙终于结束了漫漫长夜,工人们的抗争形势出现了好转的局面,旧貌换成了新颜。第七句连用了五个分号,形成六个分句,一连押了“女”“极”“宇”“季”“雨”“计”“棘”八韵,赞美中华儿女披荆斩棘所创立的巨大成就。第八句连用了三个分号,写了四个分句组成的排比句,相继押了“辟”“域”“织”“艺”“技”五韵,热情赞颂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各个领域的杰出代表所创造的光辉业绩。第九句的两个分句又押了“缕”“启”二韵,补写两位劳动英雄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最后两句押了“地”“异”“绩”,概括地赞美世界东方的劳动者所创造的辉煌成就,押了“衣”韵,激起读者情如潮涌,感动不已,决心向劳动模范学习,勤奋与努力不止。
最后一段三句,押了八韵。第一、二句押了“作”“昨”“火”“我”“喔”四韵,纵情赞美神州大地的劳动者,为了振兴中华而初心如昨,勤奋劳作,发挥出来的劳动热情如荼如火,他们舍身忘我,革命干劲无比高涨。篇末句四个分句,不仅在二、四句押了“墨”与“歌”,而且在一、三句中也押了“衣”韵,形成了现代诗中罕见的“呼应韵”,形成了错落有致的韵律美。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文中所押的韵,其单个的字所包含的意思,与整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是明显相通的,这种极其含蓄的表达手法,已经融会贯通在作品的语言艺术之中,特别精致入微,特别耐人寻味。
小结
这篇《劳动者说》,虽然篇幅简短,但内容非常丰富。作品写出了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的艰难曲折的历史,也就体现出其重要的意义。作品意在说明,劳动节是无数劳动者经过艰苦努力甚至流血牺牲得来的,劳动者(包括脑力劳动者)都应当重视劳动节,热爱劳动节。
作者在赞颂劳动节的同时,特别歌颂劳动者本身的光荣与伟大。特别是颂扬我们中华民族的劳动者,为祖国乃至为全人类创造的极其巨大的物质与精神的财富,形成了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
而这样丰富的思想内容又是作者用优美而又激越的诗歌语言来表达的。纵观全文的韵律,作者将歌赋的精美形式紧密地与厚实的思想内容相结合,使文章精彩又美丽。读者读之诵之,精、气、神受到激励、激发、激动、激扬,会更加热爱劳动者,也会更加热爱劳动本身。
(白沙海,浙江嘉兴知名学者、教育专家朱伯荣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