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献东 此文发表于2022年12月30日《光明日报》)
宇宙洪荒,沧海桑田,物种进化,历史斑斓;人类起源,拨枝理干,两种观点,相持多年。或曰:非洲根脉,四方繁衍;或曰:多地并行,互动交连。双方旁征博引,各抒己见,二者取一,实属困难。丁亥岁末,“许昌人”见,云雾待拨,助解谜团。
“许昌人”者,伏居嵩岳之麓,颍水之畔,许昌城西,灵井村边。其地也,西临山川,东接平原,灵泉瑞溢,终年不断,旱而不涸,涝而不漫。乙酉之春,考古再探,天道酬勤,百器呈现。越三年,突然间,奇石出,状如碗,头盖骨,色如土,测其龄,十万年。石破天惊,重大发现。
万世之秘,一朝露轩,全球震惊,学界哗然。 距今一百七十万,八十万,五十万,二十万,一十万,三万年……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金牛人,许昌人,山顶洞人……环环相扣,节节相传,华夏血脉,赓续不断。
抚今追昔,遥念祖先。断石为兵,御天敌而胜荒蛮;磨研骨器,裁兽皮以避风寒。窈窕淑女,妙目欢颜,积聚橡栗,果腹充餐,织结渔网,垂纶河畔,哺育子女,瓜瓞绵绵;威武男丁,奔放雄健,披荆斩棘,越岭攀山,围猎凶兽,勇往直前,延续族群,排除万难。八千里之云与月,十万载之风和烟。往者已已,来者眷眷。
嗟呼!中华民族,光辉灿烂,史前之发展,“许昌人”意义非凡。繁衍链条,重要一环。
相关链接——
“许昌人”,考古界的重大发现,被评为200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2013年,发掘遗址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许昌人”考古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早在1965年,在“许昌人”遗址发掘地(许昌市建安区灵井村)驻队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周国兴在村民挖井挖出的堆积物中,采集到一批“中石器时代”的动物化石和打制石器,引起了史前考古界高度重视。因遗址地层长期积水,直到2005年(农历乙酉年)初附近煤矿透水,露出原生地层,该遗址才开始发掘。几年间,共出土“旧石器时代”的石器、骨器和动物化石3万余件。2007年(农历丁亥年)12月17日,考古队在此发掘出一块人类顶骨化石,被命名为“许昌人”。这块化石,距今10.5至12.5万年,是河南省境内发现的第一例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也是我国第四纪晚更新世早期地层中首次经科学发掘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填补了中国古人类进化的一项空白。不但是中国考古学和古人类学领域的一次重大发现,而且对研究东亚古人类演化和中国现代人起源具有重大学术价值。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中央主流媒体都做了专题采访报道,新华社和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世界知名新闻社也进行了专题报道。2017年3月,世界顶级科学期刊《Science》发表了题为《(Late Pleistocene archaic human crania from Xuchang, China)在中国许昌发现的更新世晚期古老型人类头骨》的研究论文。
为了更好地保护、进一步开发、充分利用和大力宣传‘许昌人’遗址,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决定建设“‘许昌人’遗址公园”。目前,已完成整体规划,正在筹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