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东方,文明之光,枝繁叶茂,源深泽广。浩浩中华,万里河山莽莽;昭昭青史,千秋文脉煌煌。传三皇五帝之道,协和万邦;承周公孔孟之学,化育四方。地灵人杰,锦绣华章;更迭延续,悠久绵长。然自鸦片战争,晚清沦丧,受百年屈辱,罹九州板荡。炎黄子孙,艰辛万状,俯仰挣扎,歧路彷徨。仁人志士,东奔西忙,救国救民,守土卫疆。
一九二一,七月建党,黄埔江畔,南湖画舫,开天辟地,碧波云祥。追求人民幸福,立志国家富强。国共合作,剑指腐朽之北洋;五卅运动,掀起反帝之巨浪。然革命未成,中山先生殒身匆忙;腥风血雨,白色恐怖妖魔猖狂。荆棘丛生,前路茫茫,共产党人,奋起反抗。
一九二七,八一南昌,打响第一枪;秋收惊雷,建立工农武装。森严壁垒,雄踞井冈;枪林弹雨,蹈火赴汤。敌势汹汹,气焰嚣张;前进道路曲折,决议挥师北上。湘江洒热血,遵义定方向,雪山聚英魂,陕甘红旗扬。狼子野心,蛇腹吞象,国共重合,抗日救亡。敌后游击,壮大力量,运筹窑洞,驰骋沙场;同仇敌忾,驱逐东洋,三大战役,雄师渡江。二十八载峰路转,天翻地覆慨而慷。
一九四九,硕果飘香,十一京城,金风送爽。旭日东升,天安门上,三十万众,汇集广场;华表巍峨,礼炮鸣放,红旗招展,国歌高亢;伟人宏声,全球回响,中华儿女,挺起胸膛;百年阴霾,一朝涤荡,万里山河,尽披红装。为新中国诞生而歌,为民族复兴而唱。
噫乎!星回斗转,巨变沧桑,来时风雨漫漫,未来前程辉煌。何以铭心知其所来,何以振奋明其所往,盖十月一日为其滥觞。今欣逢盛世,初心不忘,振兴中华,使命担当,勇往直前,斗志昂扬。
赵献东现代古体散文《十一颂》,以赞颂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及其不平凡的艰难历程为主题,远续上古《尚书》“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民本思想,近接梁启超的雄文《少年中国说》中所表达的豪爽气势、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时代声音,成为一篇罕见的思想丰富深刻、情感激动人心颂歌。该文又以极为缜密的思路、非常精彩的语言和句句押韵、一韵到底、热情奔放、气壮山河的形式,成为汉语言文学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的新杰作。
江山代有人才出。经过绵远漫长的历史时期,时任中共河南省许昌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赵献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三周年前夕,挥舞如椽之笔,写下这篇《十一颂》,道出全国人民的心声,唱出时代的最强音。
笔者当时在《光明日报》读到这篇现代古体散文,被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反复吟诵,咏叹,爱不释手,旋即下载,写了简要评注,写上朗读建议,印发给所教学生,在国庆长假之前的课堂上,学生们放声诵读,意气风发,那豪放、豪迈的诵读声,从教室飞出,回荡在校园,飘扬到附近社区,不知激发起多少人热爱祖国的情怀和决心报效祖国的意愿。
此文在写法上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分写部分抓住三个重要历史节点来叙述。因为是赋体文,语言像优秀诗歌,有跳跃性,所以概括叙述为主,但又注意尽可能地形象描写(大多点到为止,令读者展开想象)。全文四言为主,间以六言(形成“四六文”),句子大多对偶。但又不因文害意,根据表达需要,也有在对偶中插入散句或整句中加几字的情况。有些成语为了押韵与协调而倒装或省略一些字。
还是来细品这篇《十一颂》吧。
全文共五段,六百四十八字符,纵情赞美有史以来在“世界东方”这片风水宝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创造出灿烂思想文化的中华民族,同时又感叹在近代受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欺凌、蹂躏、剥削、压迫的吾国吾民,颂扬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华儿女,孜孜不倦、百折不挠地寻求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为了表现这些有深刻历史厚度的思想内容,也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为了淋漓尽致地表情达意的需要,作者创造了“现代古体散文”这种继往开来的形式,令人百读不厌。
这篇《十一颂》,首段第一句:“世界东方,文明之光,枝繁叶茂,源深泽广。”现代韵律为:仄仄平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形式犹如汉末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四言诗。这四个短语,别样的和谐别样地美,艺术表现力也格外地强,高度概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所创造的灿烂文明。有人说,作者所生活的河南许昌已有十万年历史。诚然,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来没有断链,人类历史有多悠久,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有多悠久,这完全可想而知。
第二句:“浩浩中华,万里河山莽莽;昭昭青史,千秋文脉煌煌。”由两个分句组成。现代韵律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这是汉赋中常见的四六文。前一分句侧重赞美中华幅员之辽阔,后一分句侧重颂扬历史文脉之辉煌。从布局谋篇看,在为第二、三段叙述现代革命史铺垫,为第四段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蓄势。
第三句:“传三皇五帝之道,协和万邦;承周公孔孟之学,化育四方。”现代韵律为: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句式既对偶,又互文,音节抑扬顿挫,语调铿锵有力。前一分句概述三皇五帝时的部落和地方邦国之间的协调共处,后一分句概述西周早期周公和晚期孔夫子以及战国时代孟子等圣贤,凭他们渊博的学识与包容的情怀及其对普通民众的关爱和熏陶。
第四句:“地灵人杰,锦绣华章;更迭延续,悠久绵长。”现代韵律为: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概述在那些圣贤们的感化下,山河锦绣,风物昌茂,薪火长传,文化悠久。中华文明史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作者如此写来,为下文的思路发展与抒情高潮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五句:“然自鸦片战争,晚清沦丧,受百年屈辱,罹九州板荡。”现代韵律为: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随着一个“然”字之转,引出近代鸦片战争以后晚清日益衰败的历史。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百多年历史,是中华民族遭受空前灾难的艰苦岁月,一群穷凶极恶的帝国主义国家正要发展他们的资本主义,得知世界东方有这样的国度:人民克勤克俭,物产用之不竭,而统治者腐败无能,他们可以肆意抢夺,想要什么就抢夺什么,想要多少就掠夺多少。他们看到这正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大好机会,于是凡是想要的、拿得走的金银财宝,都要抢走、拿走;凡是拿不走的文化宝藏,就破坏、焚毁。因此,中华民族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
第六句:“炎黄子孙,艰辛万状,俯仰挣扎,歧路彷徨。”现代韵律为: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这句继续概述近代史上中华民族遭侵略、受压迫的苦难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百姓遭殃,无数志士仁人一直在求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跋涉,也走过不少弯路。
第七句:“仁人志士,东奔西忙,救国救民,守土卫疆。”现代韵律为: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这生动地描述与激越的韵律中,包含众多优秀中华儿女殚精竭虑,学习与引进马克思列宁主义,先后在全国各地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点燃星星之火,以期形成燎原之势。这一切,为下文作了坚实的铺垫。
接下来的第二至四段,作者分别抓住三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来风起云涌地记叙和痛快淋漓地描述。
先从1921年7月这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年月写起。
第二段首句:“一九二一,七月建党,黄浦江畔,南湖画舫,开天辟地,波碧云祥。”现代韵律为: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明确写出中国共产党诞生于“长夜难明赤县天”“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日子里。当时,由身处国内外的优秀中华儿女派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于1921年7月下旬陆续抵达上海黄浦区兴业路七十六号,郑重地出席建党会议,后因被法租界巡捕发现,代表们当机立断,立即疏散,决定隔日分别赴浙江嘉兴举行最后一天的会议。就这样,历史的光芒照到了南湖的一艘画舫上。本段的首句中“开天辟地,波碧云祥”两个短语,前者由两个动宾式双音词构成并列关系的四字短语,后者由两个主谓式双音词构成并列关系的四字短语,前者表示历史发生巨变,后者形容历史巨变后的大地一片吉祥;前者突出“动”,后者突出“静”,一动一静,互相映衬,“平平仄仄,平仄平平”的韵律进一步显示出大革命给神州带来新面貌。
第二句由两个六言小句子构成:“追求人民幸福,立志国家富强。”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的韵律,像进行曲一般的声势,揭示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锋战士“七月建党”的坚定志向和奔向崇高目标的坚定步伐。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革命胜利,就是因为心中想的是为人民谋幸福,把国家建富强。
第三句:“国共合作,剑指腐朽之北洋;五卅运动,掀起反帝之巨浪。”现代韵律为: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这句可谓四六文的变格。接二连三的仄声字,真好比大革命掀起的滔天巨浪一般,简练的语句,写出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大好形势。
第四句:“然革命未成,中山先生殒身匆忙;腥风血雨,白色恐怖妖魔猖狂。”现代韵律为: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开头与上一段第五句第一分句的“然”字一样平起平收,表达出无比痛惜之意,转而叙述孙中山先生的逝世,使中国革命遇到重大挫折。而袭取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成果与领导权的反动帮派,背叛革命,与帝国主义分子沆瀣一气,在“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极其恶劣凶残的口号下,疯狂地屠杀共产党人,在神州大地掀起“腥风血雨”,制造“白色恐怖”,反革命妖魔猖狂到了极点。
第五句:“荆棘丛生,前路茫茫,共产党人,奋起反抗。”现代韵律为: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先通过比喻,形象地勾勒出当时的形势极其险恶,革命道路出现弯道,革命事业受到挫折。但英勇无畏的共产党人,仍表现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前赴后继,不达目的不罢休。
第三段首句:“一九二七,八一南昌,打响第一枪;秋收惊雷,建立工农武装。”现代韵律为: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建党六年之后,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本段写到“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代指中国革命史上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三大起义”。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二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是年12月11日,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发动广州起义。次年9月9日,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三大起义的革命洪流后来都汇聚到井冈山,标志着新民主义革命开创了新的道路。
第二句:“森严壁垒,雄踞井冈;枪林弹雨,蹈火赴汤。”现代韵律为: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概括而又生动地描述出井冈山时期的革命形势。当时,有人曾经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虑,事实做出了最好的回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不仅保存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火种,而且为中国革命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烈火燎原的正确道路。
第三句:“敌势汹汹,气焰嚣张;前进道路曲折,决议挥师北上。”现代韵律为: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这句用四六变格文概述从井冈山会师后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纠集一百万军队围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敌人得逞于一时,党中央被迫转移。
第四句:“湘江洒热血,遵义定方向,雪山聚英魂,陕甘红旗扬。”其韵律为: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这里用了四个小句子组成的五言诗,前三个小句子平仄交织,第四个小句子全为平声,特殊的音律,抒发出特殊的思想情感。当时,日寇加快侵华步伐,中国工农红军抓住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实行战略大转移。经过湘江战役极其艰难而可贵的胜利,在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才又走上正确道路。随后,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到达陕甘宁边区,建立起抗日根据地。这四个五言小句子,表达出作者对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深切关注和诚挚赞颂。每个小句子均以地名为首,依次写来,正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缩影。其中“洒热血”写出红军战士在湘江战役中奋勇拼杀终于获胜的艰难历程;“定方向”高度评价遵义会议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关键作用;“聚英魂”则写出对在爬雪山、过草地途中英雄牺牲的红军战士深切缅怀;“红旗扬”写出对红军长征胜利后、开辟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民群众英勇抗日的热情赞颂。
第五句:“狼子野心,蛇腹吞象,国共重合,抗日救亡。”现代韵律为: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字数均等,读上去感觉急促,与紧张的思想内容相符。前两个短语揭露侵略者的思想行为,正应了中华俗语“人(其)心不足蛇吞象”,狂妄野心暴露无遗。后两个短语“国共重合,抗日救亡”说明统一战线形成,抗战出现新气象。
第六句前一分句:“敌后游击,壮大力量,运筹窑洞,驰骋沙场”,现代韵律为: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四个短语中仄声多于平声,更加深沉地歌颂党领导下的军民,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不屈不挠英勇抗战,蓄势鏖战,有待战略防御转变到“相持”阶段。后一分句:“同仇敌忾,驱逐东洋,三大战役,雄师渡江”,现代韵律为: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声远多于仄声,风卷残云般概述这段极其复杂、无比艰难,对日寇的战争由战略相持到战略进攻的阶段。而且这一阶段的民族斗争史,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与国民党反动派以及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汉奸的斗争史,是交织在一起的,所以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与抗战胜利后与被迫进行的解放战争,像秋风扫落叶般一气呵成地叙述。然后以“二十八载峰路转,天翻地覆慨而慷”、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两个六言句小结本段丰富复杂的意蕴,并引出下一段的焦点内容。
在艰难曲折的中国革命史的层层铺垫之后,第四段点明主题和题目: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本段第一句:“一九四九,硕果飘香,十一京城,金风送爽。”现代韵律为: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在郑重地点明极其重要的时间、地点包括场合的同时,描写出一派“硕果飘香”“金风送爽”的美满而壮丽的景象。四个短语不但押韵,而且糅合交织,而“硕果”又是夸张兼借喻,指的是巨大的革命果实。而“飘香”又是类喻,在“硕果”这个比喻上再比喻,而“金风送爽”又与“飘香”密切相关。这样美丽的句子,没有对祖国倾心相爱的情感,没有娴熟的修辞技能,是很难写出来的。
第二句由四个分句构成,淋漓尽致地描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天,天安门城楼和广场上壮丽辉煌的浩大景象,第一分句:“旭日东升,天安门上,三十万众,汇集广场”,现代韵律为: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后三个短语均仄声收尾,欲扬先抑,为下文大蓄其势。前两个短语“旭日东升,天安门上”,用了比喻兼双关的修辞方法,毛主席和一大批功勋卓著的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在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中作出特别贡献的民主人士等,先后登上天安门城楼。后两个短语描写“三十万众,汇集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胜利诞生,参加庆典的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上汇集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第二分句:“华表巍峨,礼炮鸣放,红旗招展,国歌高亢”,现代韵律为: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声远多于仄声,酣畅淋漓地描写新中国宣告诞生、三十万人民群众高唱国歌的盛况。这一分句先描写“华表巍峨”,写出开国大典的浩然正气。第三分句:“伟人宏声,全球回响,中华儿女,挺起胸膛”,现代韵律为:仄平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十二个平声对四个仄声,且四个仄声的第一个又出现于首个短语的首位,另三个仄声分别出现在各个短语之末,体现文武之道有张有弛、有伸有折、跌宕起伏的魅力。作者用如此精湛的艺术语言描写毛主席向全场群众、向全国人民、向整个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主席的富含湖南话音的宏伟的声音响彻全场,响彻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山川大地,传遍五大洲四大洋!中国人民挺起了正直伟岸的胸膛!第四分句:“百年阴霾,一朝涤荡,万里山河,尽披红装”,现代韵律为: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声仄声十一比五,气宇轩昂,声势豪壮。作者描述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曾经遭受的苦难,早已成了过眼烟云,飘然而逝。帝国主义和国内的反动派所泡制的污泥浊水,都遭到革命洪流的冲刷和涤荡。作者挥舞如椽之笔,描写出“万里山河,尽披红装”的无限风光。
第三句:“为新中国诞生而歌,为民族复兴而唱。”现代韵律为: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用两个字数不等而结构相同的偏正关系的动词短语,兼用拟人、互文等修辞手法,写出整个神州大地都在为新中国的诞生而纵情歌唱的天人合一的崭新气象。两个小句子字数不一,体现不因辞害义、灵活圆熟的遣词造句原则。回顾这一段,前两句,句读整齐,四个音节一顿,而每一个句式及其短语的结构形式不尽相同,显得错落有致;最后一句的两个小句子,句式相同而字数不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形成波涛跌宕之美。
第五段为总结段,共四句。首句“噫乎”,独词感叹,两个平声字连用,表达出无比惊喜之情。
第二句也是四六文的变格:“星回斗转,巨变沧桑,来时风雨漫漫,未来前程辉煌。”现代韵律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前两个四言小句子,句子内平仄转换顺畅,上下句相对工整。前一小句子形象地描写时间的发展,后一小句子真切地概述社会形态的变化,都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后两个六言句,前一小句子用“来时”这一口语作引导语,亲切生动,又用“风雨漫漫”描写,有“万千痛苦一指轻”之味;后一小句子用“未来”一词引出,又显得严肃认真,表达出全国人民会以一百多年来前赴后继的艰苦奋斗,自我勉励:富国强民的目的一定要达到,建设繁荣富强新中国的目标一定会达到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
第三句:“何以铭心知其所来,何以振奋明其所往,盖十月一日为其滥觞。”现代韵律为: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先用两个宾语前置的“何以”领出并形成语气显著轻微的设问,说明全国人民对走过的艰难道路不会忘记,时刻自励要继续振奋精神,跟着共产党走,继往而开来,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都将新中国的建立,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开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把开国大典视为新长征的起点。
最后一句:“今欣逢盛世,初心不忘,振兴中华,使命担当,勇往直前,斗志昂扬。”现代韵律为: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全句由“今”字领出,六个小句子一气呵成,气势如虹。前两个小句子仄声收尾,为之一抑;后四个小句子均平声收尾,抒发出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革命,锐意改革开放,初步迈入小康社会的境界后,不忘初心,不懈努力,不骄不躁,为进一步“振兴中华”,完成历史交托的光荣而伟大的使命,不仅继续“勇往直前”,而且永远“斗志昂扬”。
纵看这个总结全文的段落,句式灵动多样,语音有力铿锵,诵之读之,仿佛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
(白沙海,浙江嘉兴知名学者、教育专家朱伯荣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