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许昌 > 文旅资讯

写在三月五日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15-03-06 19:30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作者:赵献东  此文发表于2015年3月6日《许昌日报》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争艳。又是一度芳草绿,依然千里杏花红。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齐聚一堂,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共商国是。1998年以来,每年的全国人大会议都在这一天开幕,作为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好事,回顾总结上年工作,谋划部署当年工作,承上启下,意义重大。此时,我思绪翻滚,漫溯历史,想起了历史上的今天和我们党和国家三位伟人的关系。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诞生了

周恩来一生情系国家和民族,从小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他为探求救国真理,先后到日本、法国求学。1917年,19岁的周恩来赴日留学前夕,挥笔写下“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滔海亦英雄”的诗句,气势磅礴,表达了负笈东渡寻求救国之道的决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砥砺奋进,奋发向前。因诗而想到诗,1941年1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周恩来为《新华日报》题写了“为江南死难者致哀”及“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整个诗篇感情激愤,凛然的民族大义,共产党人忍辱负重的胸怀,用诗的张力让人民觉醒,让敌人理屈胆寒。他胸怀民族大局,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最大化出发,在历史紧要关头,化危为机,功勋卓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在盛世太平的今天,我还想到作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伟大的政治家,周恩来无意也无暇做诗人,但只要他挥毫泼墨,即为不朽篇章,使我们悟出许多为人为事为文之道。

作为新中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为党为国为民族,意志坚定,志存高远,呕心沥血,兢兢业业,用毕生的精力书写了壮丽的人生篇章。他一生信念如一,操守如一,言行如一,表里如一,78年如一日,26年如一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具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和多方面的知识修养,集东西方智慧于一身,而且一生不停地学习,一生践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一生坚持行重于言,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实践到老。他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忠心耿耿,越是在艰苦环境下,越是在危难局面下,越是在重大转折关头,他的大智慧和浩然正气越是充分显现。他内忧天下,日理万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胸怀全球,对外邦交,留下一段段不朽的外交风云;他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心怀坦荡,光明磊落;他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劳而无怨;他官而不显,死不留言,坚定着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

今天,我们怀念他,因为他理想纯粹,信念坚定,清正廉洁,慎言笃行,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主义者的无私情怀。他的一生品格至高无上,为广大公务人员树立了道德标杆,受到了人民的崇敬和爱戴。人民深深怀念他,是对美的呼唤,更是对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鞭策和期待。

1957年3月5日:刘少奇来到了许昌

这一天,刘少奇长途跋涉,风尘仆仆地来到许昌,利用晚上时间在许昌地委会议室亲切接见了许昌一高、二高、师范和一中、二中的师生代表50多人。针对当时的中小学毕业生不能继续升学,参加农业生产的客观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认识不清,在上学和就业的问题上思想波动等问题,刘少奇为广大青少年答疑释惑,引导鼓励青少年积极投身革命工作,扎根基层,走工农结合的道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刘少奇在两个小时的讲话中始终和广大师生站在一起,同志们几次劝坐,他都婉言谢绝。他讲话推心置腹,言辞中肯,亲切感人,让广大青少年如乘春风,如沐雨露,心头的疑虑涣然冰释。许多学生当即表示:“只要祖国需要我到农村,我马上打起行李就走。”广大毕业生高高兴兴奔赴基层,为建设新农村贡献力量。

作为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鼓励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社会大熔炉,扎根基层群众,坚定为社会服务的信念,到群众当中增长才干、锤炼思想。他殷切希望青少年在成长道路的选择上树立正确的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提倡下农村,到基层,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所学知识与为基层群众服务相结合,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锻炼能力,提高水平。刘少奇的谆谆教诲,像永不熄灭的火焰,激励着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他倡导实事求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率先提出1961年为“调查研究年”,提倡新闻报道要实事求是,丁是丁,卯是卯,坚决反对“客里空”;他扎根群众、求真务实,与群众打成一片,为群众答疑释惑;他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关心青少年成长,引导青少年投身火热社会实践……

时至今日,刘少奇在许昌的故事依然激励着无数优秀青年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同时,激励着广大文艺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创造出接地气、有筋骨、有温度、有人情味儿,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文艺精品;激励广大青少年下得苦功夫,学得真本领。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已经非常普遍,一批批大学毕业生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如何追求人生成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而我们看到许多饱学之士,艰难地挤在大都市狭窄的空间,苦苦挣扎生存,让所学荒废,令人叹惋。我们的基层确有发挥才能的广阔天地,真诚地希望他们选择基层,发挥才智,锻炼本领,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在《人民日报》发表

这一天,雷锋的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家喻户晓。如今的雷锋已成为好人的代名词和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崇德尚善,见贤思齐,助人为乐,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雷锋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连班长,他爱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奋不顾身、艰苦奋斗、乐于奉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1960年1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入伍后表现突出,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评为“节约标兵”,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虽然他只度过短短的22个春秋,他那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崇高精神却长留人间。

雷锋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持久动力和行动指针。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学雷锋、志愿服务为先导和生动载体。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文明市民,必将是时代的持续强音。

在许昌西湖公园,矗立着一座雷锋雕像,每年的“学雷锋纪念日”,这里总会聚集着许多小学生、青少年、社会志愿者和普通群众,举行纪念仪式,开展宣誓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着一代又一代许昌人学习雷锋精神。今年2月28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许昌以全国新参评地级市中名列第四的综合测评成绩,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殊荣。许昌市委书记出席大会并领回了“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并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这充分说明了举国上下对精神文明创建以及培育践行雷锋精神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雷锋精神既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蕴含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许昌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紧紧围绕智慧型、创新型、文明型、美丽型、幸福型五型许昌建设,成立了近百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定期不定期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践行雷锋精神。如今,3月5日已经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学雷锋、争当雷锋已在全国在许昌蔚然成风,雷锋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虽然周恩来、刘少奇、毛泽东三位伟人3月5日的这些事分别发生在117年前、58年前和52年前,但穿越时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一天既是平常的日子,又是如此不平凡。

百余年弹指一挥间,人和事仿佛在眼前。

3月5日,一个值得纪念的好日子,我们在老一辈开创的康庄大道上铿锵前行。

3月5日,一个值得欣慰的好日子,我们的综合国力蒸蒸日上,改革发展硕果累累,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3月5日,一个值得憧憬的好日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正在有序推进。如今的许昌人民在全国文明城市殊荣的鼓舞下,围绕“五型许昌”建设,秉承“为民创建、持续创建、全民创建”理念,奖牌拿到手,创建不松手,实现由“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的新跨越。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的3月5日,恰逢元宵佳节,神州骀荡,百舸争流,亿万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驾驭东风,扬帆远航,踌躇满志,奋勇向前……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