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有古镇,居禹州,曰神垕,乃华夏之名镇①。
其地也,东依许昌,南接宛襄;西望嵩岳,北连河洛。三山环峙,中流二河;景色秀美,名胜众多。瑞兽驺虞,迎宾道坡②;七里长街,古院座座。伯灵翁庙,供奉窑神;关帝庙堂,崇尚诚信。花戏楼台,貂蝉隐身③;祖师庙院,道教求真。大刘山上,蓝天白云;灵泉寺前,古木森森。
神垕古镇,其始山村,地出釉瓷名曰钧,唐明皇钟爱有加,叹为“神”来之笔,皇天“后土”之功,故赐其名。自此民以瓷为业,至宋大盛,为华夏名瓷之首,所谓钧汝哥官定也。
夫钧瓷,汲水土之灵气,粹草木之英华,神奇妙绝,名冠天下。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红轮经天,皓月出海,窑变之神也;静中寓动,如琴似铃,纵横交错,图色天成,开片之奇也;浪去无痕,风来留印,山川幻影,江河流韵,纹理之妙也;云破天青,聚色成形,包罗万象,无所不呈,景观之绝也。钧瓷之美,内外交感,物我相成,在形,在色,在纹,在光,亦在观,在品,在赏,在想。乃华夏文明神韵之化形,天人合一精神之具现也。
古人云:“黄金有价钧无价”。钧瓷也,置室而生雅,陈厅以显贵,古为深宫之宝藏,今乃大国之礼器。
美哉,钧瓷,国之珍品,天下共赏之!
奇哉,神垕,钟灵毓秀,得天独厚者也!
注释:
①《新华字典》:“垕,神垕,地名,在河南省”。《辞海》“神垕”词条:“镇名,在河南省禹县西部,自宋以来为我国瓷器重要产地之一,所产钧瓷驰名全国”。神垕钧窑遗址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神垕镇2003年被授予“中国钧瓷之都”称号,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②据《明史》和《神垕山神庙瑞兽碑》记载,明永乐二年九月,周王朱橚在神垕山林获瑞兽驺虞敬献朝廷,百官请贺。
③据《三国演义》记述,貂蝉帮助义父王允除掉了奸臣董卓。民间传说,神垕是貂蝉的出生地,有“神垕出貂蝉”之说。
钧瓷网采访:赵献东为何要写《神垕古镇》?
小编语:2017年6月30日,《光明日报》刊发了一篇文言散文《神垕古镇》。此文400字,语言优美,笔墨精当,当天在微信朋友圈热传,许昌、郑州、北京还有国外的朋友都在转发。
此文作者赵献东系许昌市委宣传部领导干部。近年来,他撰写的文言散文《春秋楼记》《许昌相府说》《灞陵桥颂》等,在中央主流媒体和境外媒体发表后,引起了广泛反响。2014年1月3日发表于《光明日报》的《春秋楼记》,通过“记”春秋楼来写关羽,进一步诠释了许昌是关公精神的主要发源地;2015年12月20日发表于香港《大公报》的《许昌相府说》,通过“说”许昌相府来写曹操,进一步明确曹操是“超世之杰,真英雄也”。今年3月10日发表于《光明日报》的《灞陵桥颂》,通过“颂”灞陵桥一写关羽忠义勇,二写曹操慧眼识英雄,三写许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三篇文章“一记一说一颂”,三点成一线,虽然每篇只有数百字,但是三位一体,围绕曹关文化(曹魏文化和关公文化)这一主题,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许昌的三个主要三国文化景点及其丰富内涵,立意新颖,内容翔实,语言典雅,字里行间,体现了许昌人对家乡的真挚情感。
那么,赵献东缘何写《神垕古镇》?写作《神垕古镇》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近日,钧瓷网对他进行了专访。
钧瓷网:赵部长,您好!在写作文言散文《神垕古镇》之前,您已写过《春秋楼记》《许昌相府说》《灞陵桥颂》《许昌治水记》《问鼎中原》等文言散文。是什么原因又促使您写了《神垕古镇》?
赵献东:许昌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我工作的地方。今日许昌,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许昌大地也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我非常热爱这个地方。就文化而言,这些年来,我们许昌一直在打造三国、钧瓷、花木这三张名片。关于三国文化,这几年写了几篇小文章,对于钧瓷文化,我也很感兴趣。神垕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是钧瓷的原产地。早就想写一篇关于禹州、关于神垕、关于钧瓷的文章。今年春节前后就更留心了这个事儿。虽然过去也多次来过,但春节过后,工作之余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又专程来了神垕多次,更着意来了解这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风景名胜、名优特产等等。为什么要写?一是热爱,用文中的一个成语来说就是“钟爱有加”;二是责任,作为许昌人尤其是许昌宣传部门的一位同志,也有义务更有责任来发掘、弘扬我们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钧瓷网:为写《神垕古镇》作了哪些准备?
赵献东:一是实地察看了神垕的主要名胜古迹,伯灵翁庙、关帝庙、祖师庙、灵泉寺等地,神垕的每一条街道几乎都走了一遍或多遍。二是到神垕先后与孔相卿、苗长强、晋晓瞳、王金合、周松建、刘志军、杨晓峰、王伟峰等钧瓷专家多次交流,请教有关钧瓷方面的知识,还问过神垕街头的行人、正在肖河边下棋的老人,也听过讲解员武双珂的有关介绍。三是认真观察过钧瓷拉坯、涂釉、烧制、开窑等过程,还曾动手学过,也多次听到过钧瓷的开片声。四是查阅了关于禹州、神垕、钧瓷的多种文献,如《钧州志》《钧瓷研究与探索》,还有苗锡锦、苗长强的《中国钧窑考》,晋佩章、晋晓瞳的《中国钧瓷探源》、李争鸣的《中国当代钧瓷名家》、王建伟的《宋元钧瓷制作技艺研究》、王洪伟的《中国钧瓷艺人录》、丁建中的《钧窑艺术》、郑永彪的《中国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贺文奇的《钧窑传统制瓷技艺》等。从刘志军处借的两本书现在还没有还给他。
钧瓷网:写作《神垕古镇》作了哪些努力?
赵献东:(赵献东熟练地背诵了这篇文章,然后才回答问题。)这几年写了几篇小短文,我都能背诵下来。并不是我记忆力好,而是每写一篇文章,因为水平有限,只能下笨功夫、苦功夫,打磨的时间长,几乎都深深地印到了脑子里。先是立意谋篇,然后是遣词造句,接着是不厌其烦地改。时常整篇文章全盘推翻重来,基本成型后,再一句一句地斟酌,一字一字地推敲。我非常赞同鲁迅说的话:“文章是改出来的。”尤其是像我这样文字功底不算很高,不专业,只是业余爱好,只是兴趣所致,只是责任使然,只能靠执着,靠打磨。常常在手机上改,有时还拉出来放到枕边睡前醒后反复琢磨,甚至做梦也在修改文章。就拿这篇文章来说,修改了有几十遍。每一个字,都是经过翻来覆去思考、反反复复推敲才最终定稿。比如,“其地也,东依许昌”,仅一个“依”,我先后用过“通”“达”“接”“连”“临”等字,后来感觉只有用“依”,才可以比较好地表达神垕与许昌的空间概念和情感关系。
钧瓷网:您是怎样着重写“神垕”的?
赵献东:整篇文章都是在写神垕古镇,但感觉还不够,神垕的山,神垕的水,神垕的人,神垕的文化,神垕的内涵,神垕的积淀,神垕的精神,怎样表达都不过分,但由于篇幅所限和水平有限,总觉得表达不够,不到位,于是就专门加了注释,用《新华字典》和《辞海》这些权威工具书中对神垕的介绍来说明神垕的独特价值,进一步加重神垕的分量。关于神垕地名的来历也有多种说法,这里我选用了有关唐明皇的说法。因为唐明皇是一代明帝,更能给我们带来正能量。“唐明皇钟爱有加,叹为‘神’来之笔,皇天‘后土’之功”,“神”和“后土”,正好组合为“神垕”。像类似这样的思考,贯穿全文。也就是说,所有的努力,都是围绕宣传神垕这一主题来谋篇,来布局,来遣词,来造句的,突出“神垕”这个地方,突出“钧瓷”这个特产。
钧瓷网:您还着重写了钧瓷。您是怎样考虑写钧瓷的?
赵献东:神垕和钧瓷密不可分。写钧瓷,其实我前面已经说过,我多次实地看过钧瓷的整个制作过程,一直在欣赏钧瓷制品,有许多感性认识,查阅了不少典籍,请教过不少钧瓷艺人和专家,早年与周有、臧文莹等老一代也有很多交往,并且关系很好,获取了许多理性知识。考虑再三,还是用“神奇妙绝”来概括它最好。这四个字不是我创造的,不少资料都用过。我把重点放到对这四个字的进一步阐释和表达上,努力使它更准确,更符合实际情况,又能够更生动,更有诗情画意,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经过多方打磨,就用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红轮经天,皓月出海”来表达窑变之“神”,用“静中寓动,如琴似铃,纵横交错,图色天成”来表达开片之“奇”,用“浪去无痕,风来留印,山岳幻影,江河流韵”来表达纹理之“妙”,用“云破天青,聚色成形,包罗万象,无所不呈”来表达景观之“绝”。然后,继续升华,“钧瓷之美,内外交感,物我相成,在形,在色,在纹,在光,也在观,在品,在赏,在想”,“形色纹光”说的是物,是钧瓷呈现的现象;“观品赏想”说的是我,是人的感觉。无论是创造美的过程(制作钧瓷),还是欣赏美的过程(观赏钧瓷),这是人和物之间的一种天人合一之感,相辅相成,当你的内部世界在欣赏外部世界时,外部世界也在欣赏你,人与人是如此,人与物也是如此。
钧瓷网:为何在《神垕古镇》一文中写貂蝉?
赵献东:写貂蝉,一是因为民间的确有“神垕出貂蝉”的传说。如果历史上有貂蝉这个原型的话,她也很有可能就出生在我们这个地方。一是这里距离都城洛阳比较近,其义父王允之墓就在许昌清潩河畔,说明其与许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二是貂蝉是众人熟知的四大美女之一,能够给我们这个地方增加许多魅力。一些有传统思想的人认为,貂蝉是风尘女子,与神垕淳朴的民风不合拍。时过境迁,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把貂蝉写成我们这个地方的人,我也很慎重。在神垕调研时,了解到大部分人还是比较认可的,但也有个别人持反对态度。我想很多地方为发展旅游,无中生有,编造了很多故事。而我们本身就有,反要拒绝,要舍弃,这很可惜。况且,貂蝉帮义父王允除掉了奸臣董卓,是舍生取义,是献身为国,应该是巾帼英雄,代表的是正能量,也应该是正面人物。把貂蝉写进去,我想宁可让人误会一时;也不想漏掉,导致遗憾一世。希望父老乡亲们能够理解。
通过写这篇小文章,让我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了神垕、认识了神垕,更进一步认识了很多淳朴、善良又有奋斗精神的神垕人,长了知识,更振奋了精神。感谢神垕,感谢神垕人!
这篇文章,刚好400字,一字不多,一字不少,也有“事事美满”的喻意。衷心祝愿神垕古镇越来越美,神垕父老乡亲事事如意,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