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九,金风送爽,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重阳者,双九重叠之谓也。上古先贤,道法阴阳;仰则观于天象,俯则察于四方;穷数理之机奥,窥大化之微茫。以二、四、六、八、十为阴,一、三、五、七、九为阳,九则阳数之尊也。《易》云:“以阳爻为九。”两阳相重,故曰“重阳”。
重阳一词,出自屈原。其《远游》歌曰:“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时值东周,岁庆季秋,百谷蕃熟,农事备收。天子诰命家宰:举五种之要,会天地之藏。上祭天帝,下祀先王,饮宴群臣,共求安长。及至汉代,王侯之节,播撒流传,民间互佩茱萸,共食蓬饵,同饮菊酒,以求长寿。后至李唐,节俗渐定,糅合南北,绵延明清。当此日也,九州同庆,倾心游乐,亲友相从,解除凶秽,趋吉避凶。或可登高,遍插茱萸,吟诗作赋,豪情奕奕,摩诘居士,遥寄兄弟①;或可赏菊,把酒东篱,淡紫融黄,袖盈香气,天高云淡,心旷神怡。或轻放纸鸢,逍遥云碧,心飞物外,徜徉天地;或知己共聚,惺惺相惜,契阔谈宴,抚今追昔。
中华传统,敬老尊贤,人间百善,以孝为先。九九谐音久久,寓意长久长寿,故重阳又添敬老之意。欲以此千秋同乐之日,唤得天下尊老之心。膝下儿女,心存感激,使父母老有所依;远游之子,长怀感恩,隔千里牵挂双亲。万千老者,夕阳未晚,光芒灿烂,红霞满天。孟德举觞,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②。
九九重阳,登高敬老,岁月悠长,浩浩汤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愿天下老者幸福安康!
注释:
①据唐王维(字摩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②据曹操(字孟德)《龟虽寿》等。
白沙海解读《重阳说》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2020年10月23日《光明日报》刊发了一篇现代古体散文《重阳说》。
这篇《重阳说》全文共五段,计五百九十二字符,字字情意长,语语千钧重。作者赵献东通过描述、化用、说明等手法,挖掘出丰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励人们饮水思源,在百年未遇之世界大变局中,继承优良传统,总结宝贵经验,发扬勤奋精神,珍惜劳动成果,把我们历史极其悠久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一、颂扬闪耀红色的优秀传统文化
文章在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矿藏方面举重若轻。感恩天地自然在先,继之歌颂劳动创造,并以孝敬老人为美德。
该文第一段横看是四个四字短语,纵读是三个长短不一的句子。“九月初九,金风送爽”一句点明时序后即为精致描写,然后“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两小句,从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诗人毛泽东于1929年创作的《采桑子·重阳》中引出。
《采桑子·重阳》全词为: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全词表达出作者在1929年中国土地革命战争中艰苦岁月里的乐观主义精神。《重阳说》的开头段引用《采桑子·重阳》上片中前一复句中的后一分句和后一复句中的前一分句,两个分句均为四言,引用在此处,与前一个八言句“九月初九,金风送爽”一逗到底,一气呵成,同时点明题意。原词的四个七言句“人生易老天难老”“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寥廓江天万里霜”,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和对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意。两个四言句“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通过“重阳”与“春光”的对比,热情赞美“重阳”之日别样的美。然则,作者赵献东所蕴含的情感都包含在这篇《重阳说》开头段简练的描述中。
该文第三段第三、四句说:“时值东周,岁庆季秋,百谷蕃熟,农事备收。天子诰命家宰:举五种之要,会天地之藏。上祭天帝,下祀先王,饮宴群臣,共求安长。”据《吕氏春秋·季秋纪》载:“(帝于九月)申严号令,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入以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西汉刘安《淮南子·时则训》中也有类似的语句:“(帝)命有司申严号令,百官贵贱,无不务入以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乃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谷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以上两段引文意思都是说,天子上朝召见群臣。命令卿大夫家中的管家,严明号令,各级官员无论级别高低,都必须致力于收获纳藏之大事,并且一定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来顺应天地秋季肃杀闭藏万物的旨意,劳动的成果绝对不可有散逸外泄的浪费之事。还命令有关官员在农事结束之后,必须统计五谷收成情况及记入账簿,将天子名分的土地上的收获藏入国家仓库里。还要祭祀老天保佑和先王的福荫,共同来实现人寿年丰、长治久安的愿望。
文章第四段前三句写道:“中华传统,敬老尊贤,人间百善,以孝为先。九九谐音久久,寓意长久长寿,故重阳又添敬老之意。欲以此千秋同乐之日,唤得天下尊老之心。”热情赞颂“敬老尊贤”是“中华传统”,说“人间百善”中“以孝为先”,指出“九九谐音久久,寓意长久长寿,故重阳又添敬老之意”,意为如今我们国家重视重阳节和老人节,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近几十年来帝国主义文化入侵我国的坚决抵制,对帝国主义在我国的代理人、所谓的“公知”、汉奸们的倒行逆施行径的有力反制。喜看今日之中国,人们对中华文化越来越自信,有良知、有良心的中华子孙,在与老一辈一道庆祝重阳节表达敬老爱老之乐的时候,孝心更执著,与父母朝夕相处时“心存感激”,“使父母老有所依”;即使年轻人因工作或学习之需“独在异乡为异客”时,也“长怀感恩,隔千里牵挂双亲”,真正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虚实结合精妙备至的表现手法
这篇《重阳说》在虚实结合方面也很有特色。如果说,首段总起、末段总结是“虚写”的话,那么,第二、三、四段则是“实写”为主了。
第二段从文化传统方面说明重阳节的由来,其写法全部是实实在在的判断、解释和说明。首句是文言文规范的判断句式。第二句说明阴与阳的对应与联系。第三句围绕本文主旨,深入浅出地解释何为阴、何为阳。第四句引用《易经》说明“以阳爻为九”后自然引出第五句“两阳相重,故曰‘重阳’”的阐释,并做段末小结。
第三段从文学方面描述“重阳”的由来以及历代节庆的习俗。前两句具体说明“重阳”一词出自屈原的《远游》,并直接引用“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两句。帝宫,天帝的宫殿;造,造访,指郑重其事地访问;旬始,星宿名;清都,天宫名。全句描述屈原欲积集九重阳气进入帝宫,肃然起敬地拜访旬始星,兴致勃勃地参观清都天庭。屈原的《远游》共九段,计一百七十八句,主要描述他不愿与奸贼佞臣同流合污,因而遭到政敌诋毁、打击、迫害,很想“远离”是非之地,但又不忍心眼看着祖国在乱政中走向衰败而独善其身去“远游”,故只能在思想上“远游”,星宿之上、天庭之中,就成了他“远游”的目的地。屈原渴望将大地到九重高天的阳气集聚其身,压制住乃至战胜奸贼佞臣制造的阴风邪气。
第四段前三句亦如前所言,具体阐述“敬老尊贤”之意。后三句具体描述子孙后代对父老“心存感激”,使他们“老有所依”,即使是“远游之子”,也“长怀感恩,隔千里牵挂双亲”。还描写在如此关爱长辈的社会风尚中,“万千老者,夕阳未晚,光芒灿烂,红霞满天。”写得生动感人。接着还举曹孟德“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例子来具体描述。
三、多种表达手法水乳交融地综合运用
这里所说的表达手法,主要指通常的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而言。这五大表达手法的综合运用,乃为散文所得天独厚,对多种表达手法综合运用所形成的艺术冲击力,一般仅在优秀散文的阅读中才能感受到。
比如,这篇《重阳说》开篇一段,总的来说是概括叙述,属于记叙。但细察起来,会认识到,“九月初九”是说明时间,“金风送爽”是描写景象,“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则是引用中的暗引,属于说明。综合这一段来看,又充满了抒情意味,是典型的描写、说明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第二段总体而言是说明。具体说来,第一句:“重阳者,双九重叠之谓也。”判断句中含议论,也饱含对“重阳”的感怀。第二句:“上古先贤,道法阴阳;仰则观于天象,俯则察于四方;穷数理之机奥,窥大化之微茫。”整体而言是说明,但“仰观天象”“俯察四方”以及“窥微茫”又是细致地描写。第三句:“以二、四、六、八、十为阴,一、三、五、七、九为阳,九则阳数之尊也。”前两个小句子表现出对阴阳调和、生活和美的喜悦之情,后一个小句子突出地表现出对“九”这个“阳数之尊”的推重与厚爱。但总体而言,其基础层面仍是说明,那股浓浓的抒情味是建立在有关说明的基础上的。第四句:“《易》云:‘以阳爻为九。’”修辞方法是引用,这样的语句若在议论文里,属于议论或理论论证,而在这篇现代古体散文中,则属于说明兼有淡淡的抒情。第五句:“两阳相重,故曰‘重阳’。”前四字是说明,后四字则是议论兼抒情。“故曰”二字流露出作者明晓自然以及生活的逻辑而产生的喜悦心情;“重阳”二字又将文意“簇拥”到表达的巅峰。由此看来,这一段的五句话,从第一层面具体说来,都有某种明确的表达方法,但结合全文立意与情调,细心赏读的话,又会感受到很多记叙、描写、说明的语句,兼有议论与抒情的意味,是不同表达手法的水乳交融,浑然天成。
第三段的第一句:“重阳一词,出自屈原。”第二句:“其《远游》歌曰:‘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就本质而言,前一句是说明,第二句是通过引用来说明。紧接着的第三、四、五句主要描写东周时期,托上天之赐和先王荫祐,百谷丰登,君王与群臣宴饮欢庆的情景。第六句具体描写帝王在重阳时节与民同庆,民间则“互佩茱萸,共食蓬饵,同饮菊酒,以求长寿”的祥和美景。茱萸,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茱萸的花通常在三四月盛开,形小而色黄,先花后叶,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有补肝肾止汗的功效。佩茱萸,是民间风俗之一,人们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蓬饵,亦为药材。据《西京杂记》载: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离开皇宫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她跟人言及早先在宫内时,正月上辰(好时辰)到池边盥濯和食用蓬饵以祓妖邪。第七句:“后至李唐,节俗渐定,糅合南北,绵延明清。”这里虽然只有寥寥四个四字短语,但也具体描写了从唐代到明清,重阳节的习俗定型及其历史发展情况。上述五句的描写当然不同于一般散文中的详细描写,但简要的描写,本质上当然仍是描写。第八句:“当此日也,九州同庆,倾心游乐,亲友相从,解除凶秽,趋吉避凶。”小结本段前述从东周以来每到重阳节这天“九州同庆”的盛况,虽是高度概括,但仍有“亲友相从”如此具体生动的描写,六个四言句,押了“庆”“从”“凶”三个韵,抒情味尤其强烈,读上去富有后劲。至于第九、十两句,虽然都是概括描写,但由“登高”引出“遍插茱萸,吟诗作赋”,将概括描写与具体引用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结合起来,使笔触落到了实处;又化用东晋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以及描写“或轻放纸鸢,逍遥云碧,心飞物外,徜徉天地”“或知己共聚,惺惺相惜,契阔谈宴,抚今追昔”的情景,都因写得实在,所以格外真切而动人。
第四段第一句:“中华传统,敬老尊贤,人间百善,以孝为先。”第一、三两个四字短语都是概括叙述,第二、四两个四言小句子记叙兼议论,二者结合,浑然而成。第二句:“九九谐音久久,寓意长久长寿,故重阳又添敬老之意。”前两个分句说明“久久”的寓意,第三个分句议论兼抒情,抒发敬老爱老的情怀。第三句:“欲以此千秋同乐之日,唤得天下尊老之心。”前一小句是插叙,后一小句主要是说明中华民族的敬老文化源远流长。第四句:“膝下儿女,心存感激,使父母老有所依;远游之子,长怀感恩,隔千里牵挂双亲。”从语意与表达方式看,是一般记叙,由于采用了两个“四四七”句式,又加运用了“心存”“有所依”“隔千里”“牵挂”等生动的词语,使语意的表述产生了强烈的感情色彩。第五句:“万千老者,夕阳未晚,光芒灿烂,红霞满天。”前两个四言短语(组成了一个主谓句),主要是说明。后两个四言短语分别构成分两个主谓句,则是典型的描写。第六句:“孟德举觞,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通过引用来抒发对曹孟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典型细节的由衷赞美,使文意从“敬老”的描写升华到对优秀老人“壮心不已”的热情赞美,更令读者振奋。
(白沙海,浙江嘉兴著名学者、教育专家朱伯荣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