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许昌 > 文旅资讯

七夕说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20-08-22 16:44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作者:赵献东  此文发表于2020年08月21日《光明日报》


华夏神州,天涵地负,乾坤交泰,化育万物;伏義女娲,合璧连珠,刚柔相济,阴阳互补,生息繁衍,人类始祖。故曰一阴一阳谓之道,一刚一柔成其妙。

七夕者,中华阴阳刚柔和合之道也。

回眸远古,先民崇拜自然,观天象而定九方,名星宿以应地物,补人生遗憾于勤勉,寄美好愿望于上苍。望太空,天河之西,星布如梭,一星灿然,晶莹灼灼,若女子纤纤素手,札札织罗,曰织女之星。秋夜清凉,星移斗转,织女星光芒璀璨,柔情蜜意,洒向人间。闺房怀春之少女,或穿针乞巧①——夜间焚香燃烛,对月穿针,当有酒曲兰草,四溢飘香;或投针验巧②——午时置水日下,投绣针于水上,看针体扰动,载升载降,掠影浮光,仪态万方。或成鸟飞兽惊,或作云开花放,或见绣鞋之形,或如剪刀之状,可谓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女子乞巧忙。乞手巧,乞颜容,乞知己,乞钟情,乞姻缘,乞子盛,乞年丰。

织女怅望,天河之东,六星罗列,群星如拱,若男儿身强力猛,牵牛躬耕,曰牛郎之星。牛郎织女者,乃上古万民男耕女织之化身。两星隔河相望,银汉迢迢,飞星传恨,梦牵魂绕。唯有七月初七,鹊桥搭起,双星相逢,互诉别离,两情相悦,如胶似漆,情之所至,身不由己,真挚情感,忠贞不渝,难舍难分,感天动地。魏有《燕歌行》③,宋有《鹊桥仙》,莫不因其事而伤感,惜其情而咏叹。关山重重,河梁无限,金风玉露,千载汗漫,爱情经典,万古流传。双星夜夜苦盼,梁祝化蝶翩翩,孟姜泪尽泣血,断桥宿约千年④。守一岁之期,沧海桑田;取一瓢以饮,弱水三千;牵一线之缘,人生漫漫;得一人之心,芸芸众生,虽九死而无憾。

嗟呼,吾国吾民,忠厚之心,痴情儿女,心心相印,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七夕传承,家国温馨。

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亲!


注释:

①穿针乞巧:七夕之夜,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女子借此乞求织女星保佑自己心灵手巧,乞求智慧和精巧女工技艺,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

②投针验巧:七夕午时,女子把“鸳鸯水”(白天和夜晚取得水混合或河水和井水混合)倒在盆里,放在阳光下暴晒生膜。此时将绣针放在膜上,观察针在盆底的倒影。针影若笔直一条,则寓意“乞巧”失败;若成各种形状,便表示“乞巧”成功。

③三国魏曹丕《燕歌行》和宋代秦观《鹊桥仙》,均以织女星和牵牛星的典故,表达忠贞不渝的爱情。

④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


白沙海解读《七夕说》

有文论家阐述:如果将文学比喻为皇冠,那么,诗歌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如此说来,大学(文科)、中学、小学的学子孜孜不倦所学的语文就好比庄重华美的衣装。语文学不好的人,其思维与语言的寒碜可以想见。中华文化中的诗歌,从来都是易诵易唱动听易记。可惜一百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有些人写的诗歌,没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越来越离易诵易唱动听易记的特点,成为一般散文的分行。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赵献东所创之“现代古体散文”不仅具有丰富深刻的现代思想内容,而且发扬了散文和传统本色。就如这篇《七夕说》,虽然没有像众多现代诗歌那样分行书写,但其内容和形式,从根本上说仍是“诗”其标题后缀“说”说明其继承和发扬了《师说》《马说》《爱莲说》《黄生借书说》《少年中国说》等杰作的优秀传统而且由于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直达真爱文学者的心底!

文学最古老、最真切的体式应该说是散文与诗这篇《七夕说》恰恰是散文与诗的精美结合,成为脍炙人口的散文诗!众所周知,或散文,诗,散文诗,都具有高度概括诗意描写情赞颂三大特点。下面就具体解读一下这篇文章

一、高度概括的思想内容  

全文共分六段,连同标点符号不满七百字符,却囊括了从“远古”到如今我们华夏人民热爱劳动、忠于爱情、追求幸福与生生不息的悠久历史。

文章开篇四组成的长句子,可谓一四言诗。其中既有“华夏神州”“化育万物”“生息繁衍”“人类始祖”这样高度概括的短语,叙述我们中华民族从有记忆流传以来的悠久历史,又有“伏女娲,合璧连珠”“刚柔相济,阴阳互补”这样具体生动的小句子,描述自古以来在这片广袤地域上的美丽爱情,然后照应整个长句中“乾坤交泰”“生息繁衍”等小句子。接着“故曰”两字引出“一阴一阳谓之道,一刚一柔成其妙”的联句来照应。写到这里,又另起一段,用一个典型文言判断句“七夕者,中华阴阳刚柔和合之道也。”独句成段,点明题:说明七夕的故事只会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才能孕育而成

接着主体部分的第具体描述织女星的位置与人间七夕节乞巧活动及其所表达的良好愿望与执着追求。段紧接上文意蕴,写织女“怅望”天河之东的牛郎,因为织女与牛郎“感天动地”的美好情感,正好反映了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段用感叹词“嗟呼”引出押了六个韵的八个四字短语。这些短语也是一首精美的诗,热情赞颂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最后一段引用“愿天下有情人成眷属这样金玉良言只是将句末的“眷属”改“眷亲”,以便紧承上一段的鼻韵母使内容同形式和谐圆满

 诗意描写的经典细节

《七夕说》的经典细节在于“乞巧”。文章主体部分详细描写七夕“穿针乞巧”的情景和过程: 

午时置水日下,投绣针于水上,看针体扰动,载升载降,掠影浮光,仪态万方。或成鸟飞兽惊,或作云开花放,或见绣鞋之形,或如剪刀之状,可谓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女子乞巧忙。

在生动的描写前,文中先说明时间是“午时”。再写有着美丽追求的女子们“置水日下”,并且“投绣针于水上”。这里的动词谓语“投”,写出了人们热忱而虔诚的态度;如果用动词“放”,那就似乎有点儿漫不经心;若用动词“扔”,那更显得不以为然;唯有“投”字,表情达意最精准。再说,原本“于水上”这个介宾短语是动词谓语“投”的状语,现在倒置在句末尾作补语,就显出女子们忠诚的爱意脉脉流露不绝。我们知道,语言现象中,凡倒装什么成分就是为了强调什么成分。这里的“于水上”这个介宾短语如果按照一般的语序,放到动词谓语“投”的前面,那就成了四平八稳的描写。而现在这样的句式,则饱含了无尽的美意。在“投绣针于水上”之后,再描写人们所看到的“针体扰动”的情景。一个“扰”字,就写出那些绣针带上了“乞巧”女子们的意愿和思想感情,就有了人情味。看,绣针们“载升载降”……这里的“载”,与高中传统课文《诗经·卫风·氓》(见普通高中教科书统编本《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中“载笑载言”的“载”一样,用在句首或句中,作语气助词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与现今常用的成语“载歌载舞”的“载”用法一样。你看,那些绣针很通人意,一会儿飘起来、一会儿沉下去的情景,简直懂人情,通人性,令人心花怒放。在描写那些绣针的美妙“动作”之后,作者又描写绣针们“掠影浮光,仪态万方”的“神态”。“掠影”一词出自清代冯班《沧浪诗话纠谬》中的“浮光掠影”一语。此成语原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而写在《七夕说》这里的掠影”,是描写水中绣针的影子闪耀,发出闪闪银光,而且各种形态都美丽、动人、漂亮,引起“乞巧”的女子们无限向往的神情。而且,那些绣针刚投入水中时,有的像鸟儿飞翔,有的像走兽惊慌;有的像云开日出,有的像花儿开放;有的显出绣花鞋的形状,有的好像剪刀的样子;总之,一盆清水之中,在午时的太阳照耀下,绣针们活像纵横密布的星星闪着宝珠一般的光芒。结合唐代诗人林杰的七绝《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见基础教育阶段统编本《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诗意来看,女子们在七夕的“乞巧”活动,是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夜晚的。这些具体生动的描写,令人如临其境。在这些细节描写之后,文中还补充说:

七夕女子乞巧忙。乞手巧,乞颜容,乞知己,乞钟情,乞姻缘,乞子盛,乞年丰。

这里面七言“忙”字,引出后一句七个“乞”为首的排比动宾短语。这个排比句中的“乞”字,不但照应了“七夕”的题意,而且以第一小句“乞手巧”与最后一小句“乞年丰”,形成一“始”一“。整个排比句“人勤年丰”作为基调,在此基础上“乞知己,乞钟情,乞姻缘”,句意的伦理清晰且符合常情,说明人们追求理想的爱情、婚姻、家庭,都是建立在勤勉劳动的基础之上的

三、热情赞颂劳动者爱情

这篇多姿多彩的“现代古体散文”《七夕说》之所以格外值得品读,是因为作者将歌颂诚挚的爱情与赞美人民群众的劳动紧密结合,真正使二者成为一对“比翼鸟”,又如一枝并蒂花

我们知道,健康而能持久的爱情,无一不劳动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作为基础。没有劳动作为基础的所谓爱情,历朝历代只能在剥削阶级那里才有可笑可鄙的一席之地,而且那也只是病态的爱情。即使是唐玄宗(李隆基)“三千宠爱在一杨贵妃,那建立在“后宫佳丽三千人”的背景之下,为劳动人民所不齿。

《七夕说》赞颂的是“一刚一柔成其妙”的“刚柔相济”的幸福家庭。这样的家庭基于忠贞不渝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七夕说》主体部分的第一段第一长句中“补人生遗憾于勤勉”这个小句子就包含了爱情的基础在于“勤勉”二字之意。由此可见,作者的思想倾向十分鲜明。

《七夕说》描述“回眸远古,先民崇拜自然,先民观天象而定九方,名星宿以应地物”,“寄美好愿望于上苍”,归根结底,就是人民群众信奉只有勤奋劳动才能使爱情建立在扎实的经济基础之上,也才能寻觅到真正的能托付终身的持久而健康的爱情。

又如第四段第一句,作者巧妙地通过织女之“望”,赞美化身为星宿的“身强力猛,牵牛躬耕”的牛郎。如上所述,牛郎织女的爱情、婚姻是建立在双方“勤勉”劳动的基础之上这才成为天作之合。文中在高度概括的记叙与生动的描写后议论兼抒情道“牛郎织女者,乃上古万民男耕女织之化身。”诚然,对照我们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都应该是这样的。现实社会中,有些组成了家庭的有情人,后来由于一方遇到特殊情况,丧失了劳动能力,但另一方仍忠贞不二,加倍努力劳动,以扶养对方,就这样的夫妻来说,他们的爱情仍是以劳动为基础的。

我们再看《七夕说》,作者由衷赞颂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真挚情感”之后,又引述三国魏曹丕的描写爱情的旷世杰作《燕歌行》来衬托。那首《燕歌行》虽然出自曹丕那样的封建君王之手,但表达的是对底层劳动人民中有些夫妻长期仳离现象的深切同情。再如文中所引述的宋代《鹊桥仙》,其词牌名本身就是七夕那天地上的喜鹊都飞到银河之上为牛郎织女团聚而搭“桥”。据《词朱彝尊、汪森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2月第1版)所载十二首《鹊桥仙》,仅有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全写本题之意,成为宋代歌颂爱情的代表作,其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写出了爱情的真谛是忠贞不渝,心心相印,经得起离别的考验,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古往今来成为了眷属的有情人,或为了事业,或因谙知“事业”是爱情、婚姻、家庭的基础,在包括从军、戍边、保家卫国等的事业中,他们深知,一时的分离,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爱情,纵处天各一方时,也会始终恪守这份挚情。恰如南宋诗人朱淑真在她的《鹊桥仙·七夕》中所言:牵牛织女几经秋”,只要“天上人间满意”,又“何如暮暮与朝朝在《七夕说》的作者看来,天河之东的牛郎星,“六星罗列,群星如拱”,“身强力猛,牵牛躬耕”,因而获得织女的由衷而永恒之爱。牛郎之所以有那么一股使不完的劲,因为同时织女之“纤纤素手”一直在“札札织罗”。二者虽天各一方,但坚信,只要勤勉地劳动,终会有团聚幸福之时。

我国当今基础教育阶段的统编本《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两篇课文,编者用了整整八页的篇幅描述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正是建立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之上。写到这,笔者想起东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干宝在其《搜神记》中,也写到一位织女与凡人董永成为夫妻的故事,有关内容如下

(董)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

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

 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这个故事中也说到一位下凡的织女,织女和董永虽然都能干而勤勉,都讲信用,们成婚的过程与牛郎织女不一样。牛郎织女永生永世的爱情是建立在《七夕说》描述的“勤勉”基础上;而董永与那位织女极为短暂的婚姻建立在天帝令帮助董永偿债方面。两位织女的婚姻不可同日而语。但纵然董永与织女的婚姻极其短暂,也是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更不要说真正的永恒爱情了

 

(白沙海,浙江嘉兴知名学者、教育专家朱伯荣笔名)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