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盘活县域医疗资源 让优质便捷医疗普惠群众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24-03-19 16:50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为急性广泛前壁梗死,现在还在溶栓‘窗口期’,尽快给予治疗……”近日,许昌市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范湖分院(范湖卫生院)接收了一位59岁的男性胸痛患者,急救人员初步判断患者为心肌梗死,并同步将心电图报告发送至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胸痛中心。襄城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值班医生第一时间进行了确认并给予远程指导。征得患者家属同意、评估患者无禁忌症后,急救人员为其开展溶栓治疗。30分钟后,患者胸痛症状有所缓解,复查心电图,结果显示病情明显好转。随后,襄城县人民医院调派车辆将患者转运至上一级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这是许昌市襄城县盘活县域医疗资源,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一个缩影。

“许昌市集全市之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襄城模式’,其实践案例入选‘首届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优秀创新成果展’,这是襄城县深化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的生动体现。”许昌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干静说。

高位推进 以点带面 “襄城经验”盘活县域医疗资源

经过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深度帮扶后,汾陈镇卫生院耳鼻喉科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现在看病不用往县城跑了,在卫生院就能看好,花费还少。”近日,作为受益人,襄城县汾陈镇67岁的患者常某连连称赞。

而这并非个例,在医疗健康集团的对口帮扶下,襄城县众多卫生院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都得到很大提升。

如今,襄城县王洛卫生院的眼科不仅能治疗屈光不正、黄斑裂孔等眼科疾病,还能完成睑内翻和倒睫、翼状胬肉等眼科手术。

许昌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成立由县级党委、政府牵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聚焦医共体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标对表,明确思路,持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统筹推动医共体建设发展。

襄城县全县组建1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襄城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6家乡镇卫生院为医共体分院,448个行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层网底,其他民营医院纳入医共体同质化管理,形成覆盖城乡的紧密型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框架。

此外,襄城县还投资2400余万元,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互联网医院,完善人口信息库、基础资源库、电子病历库、健康档案库四大数据库,联通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孤岛”,实现诊疗信息互通共享。通过“互联网+医疗服务”,让患者不出乡村就可享受到县级医院专家提供的诊疗服务,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020年以来,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投资400万元为每家乡镇卫生院配备一辆救护车,投资3321万元为乡镇卫生院添置CT(计算机层析成像)、DR(数字X线摄影)等医疗设备。牵头医院为每家乡镇卫生院配备一名名誉院长,明确一个帮扶科室,县级医院下派100多名技术骨干到乡镇卫生院开展驻点帮扶和巡诊帮扶。截至2023年年底,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累计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技术人员242名。目前,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共建科室14个,乡镇卫生院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3项。

通过开展“一村一医”医师包村活动,从县级医院下派医务人员入村开展诊疗指导和健康宣教,为村卫生室配备巡诊包、全自动血压计、血糖仪、心电采集盒等设备,免费开展远程会诊,筑牢卫生健康村级网底。

在预防疾病方面,襄城县县级医院成立16支家庭医生服务专家指导团队,与16家乡镇分院签署《慢性病协同管理合作协议》,制定标准化的慢性病管理路径,促进县、乡、村慢性病标准化协同管理;免费为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发放药品。2022年以来,襄城县连续两年将高血压病、糖尿病健康干预纳入县民生实事,提升居民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

辐射带动 全面提升 基层百姓健康获得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9年,许昌市对襄城县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带动全市县域医共体建设扎实推进。许昌市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整合18家县级公立医院、9家民营医院、70个乡镇卫生院、2226个村卫生室,建成高质量县域医共体8个,实现实质性运行。

随着医共体的全面铺开,许昌市基层服务能力也显著提升。全市102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基本标准;村卫生室公有化率达89.7%,积极开展“5个100”实践样板创建行动,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市级复审,进入全省首批创建序列;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增加至1779支,全市脱贫户和“三类户”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

许昌市建设覆盖县域的医共体信息平台,实现县域内信息互联互通,打破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孤岛”,满足医疗业务协同、双向转诊、家庭医生签约、日常运行监测等需求。目前,许昌市4个县(市)全部建成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等共享中心。2023年,各医共体远程共享中心累计完成远程心电、影像、会诊、诊断等45.48万人次;累计下派医务人员4326人次,指导开展手术1081例。

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许昌市县级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其中,禹州市中医院、鄢陵县中医院晋升为三级中医医院;全市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均设置了中医科;建成省、市级重点(特色)中医专科22个;开展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培训551场、培训3万人次,完成“西学中”培训2081人次;投资1780万元,建成省级示范中医馆27家,“乡乡有中医馆、村村有中医服务”的基层中医药网络已搭建完成,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干静说:“紧密型医共体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社区),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病再转诊的就医新模式,让群众就近、便捷就医,有效提升了基层群众就医的获得感。”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