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许昌市民政局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 提升困难群众保障水平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24-03-06 16:43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2023年,许昌市民政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的决策部署,不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续完善救助政策体系。为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结合工作实际,许昌市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慈善超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许昌市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认定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完善救助对象经济状况评估认定机制,实现低保、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等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稳步提高救助标准。2023年,全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470元,月人均补助不低于220元;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630元,月人均财政补助水平不低于315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截至2023年底,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1133人,累计发放资金8377.6元,农村低保对象62261人,累计支出资金16771.4万元。共有城市特困人员1453人,累计发放资金1576.3万元,农村特困人员20076人,累计支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15502.2万元。共实施临时救助7140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560.7万元。

不断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定期与乡村振兴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将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全部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范围,并进行排查,对符合低保、特困、低保边缘、支出型困难家庭的及时纳入相应的救助范围,并关注其家庭经济状况变化。以城乡低保特困人员、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以及其他低收入人口为重点,建立健全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依托河南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健全完善社会救助资源库,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共享,为相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力量开展救助帮扶提供支持。全年共录入低保、特困、低收入人口等困难群众信息11.5万余条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定期更新维护,对全市低收入人口实施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

大力推进基层救助服务能力提升。大力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全市106个乡镇(街道)实现了社工站全覆盖,目前,全市共有持证社工500余人,有效增强了基层专业服务能力。印发《许昌市全面完善村(社区)级社会救助协理员制度的实施意见》,从完善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制度入手,对设立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的配备数量、任职条件、履行职责等提出具体要求,明确标准,强化培训,加强指导,不断提升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队伍经办服务能力水平,及时为困难群众提供及时、高效、专业的救助服务。全市2524个村(社区)均已配备了社会救助协理员。

不断加大救助资源统筹力度。为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服务,切实兜稳民生底线,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加大统筹力度,吸引相关社会资源,不断推进社会救助提质增效。1月,聚焦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为全市农村低保对象、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孤儿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赠送“爱心小药包”11.9万份。“爱心小药包”包含感冒药、退烧药等西药及有关部门专业指导配制的中药包、中药饮片和酒精、口罩等药品和物品。“爱心小药包”发放后,由各地村(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家庭签约医生负责指导群众用药,确保群众能对症治疗、合理用药。鼓励长葛市积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探索“1+N”服务救助模式,即1名护理员定期为多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探视援助、生活照料、助急助医和精神慰藉服务。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