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贯彻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系列述评之二

【信息来源:许昌报业传媒集团【作者:【信息时间:2019-12-23 08:20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一)

关键时刻,须有关键谋划。

当前,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凸显,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进入关键期,需要以高质量发展确保经济“稳”中有“进”。

实现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长期增长的基础如何夯实?潜伏的潜力怎样激发?新的增长点又在哪里?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抓什么能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体现新发展理念,符合调结构、促转型要求,既可实现量的增长,又能实现质的稳定提升?

处大事贵乎明而能断,临大势贵在顺而有为。许昌,选择建设“智造之都”。

(二)

正确的决策,往往需要从大势上着眼、关键点入手、全局上谋划。

建设“智造之都”,是世界大势所趋。随着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蓬勃发展,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焦点,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实施了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颁布了“工业互联网”“工业4.0”等一系列以“智能制造”为主题的重大举措,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变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国家战略的核心,智能制造已成为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关键。

建设“智造之都”,是国家政策指向。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9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首项任务就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这些重要论述和政策安排,凸显了党和国家对于发展制造业、壮大实体经济的决心和态度。

建设“智造之都”,是许昌优势所在。日前,HUANGHE牌鲲鹏服务器和PC机生产制造基地落户许昌,正是得益于许昌长期积累形成的制造业比较优势。工业竞争力居全省第三位,是全省第二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集聚区,形成了电力装备制造、再生金属及制品、煤基化工、超硬材料及制品等一批百亿级甚至千亿级产业集群——制造业是许昌最厚的家底,也是赢得未来竞争的基本盘。

建设“智造之都”,是发展形势倒逼。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就许昌而言,外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弱等“倒逼”,内有产品层次不高结构不优、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等短板——许昌制造业必须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否则将落在后面,被淘汰出局。

登高望远观大势,剖根析源寻路径。根据新发展理念指引,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许昌市委确立了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发展定位,以“智造之都”建设挺起“有产业、有就业、有税收,可持续”发展的脊梁,提升许昌综合实力、积蓄许昌发展底气。

(三)

“制造”到“智造”,一字之差,体现的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

狭义上,智能制造是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贯穿于制造业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是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

广义上,智能制造要求,形成推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与现代制造融合发展的产业战略支撑体系,形成产业结构合理、发展动力强劲、产业效益良好的高质量产业生态体系,既要求活力、动力、竞争力的高度一致,质量、效益、环境的有机统一,也要求速度、结构、品质的相互协调。

一句话,“智造”,是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的迈进。

(四)

建设“智造之都”,绝不是建设几个“智造工厂”“智造车间”,非短时之功可成。

建设“智造之都”,需顺应以变革、创新和融合为特征的制造业发展趋势,构建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集群配套优、开放跨度大、企业架构新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需优化存量、扩大增量两手抓、齐发力。

量大面广的传统制造业是许昌经济的基础。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可能抛弃现有产业、另起炉灶,必须更多地立足现有传统产业,依托已形成的产品、技术和市场优势,植入新技术、引入新业态、运用新模式,大力实施以智能制造为引领的“三大改造”,实现产业智能化、智能产业化。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赢得未来竞争的重点。德国百菲萨电炉炼钢除尘灰项目开工,黄河鲲鹏项目落地……今年以来,我市聚焦九大重点新兴产业,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带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顺利实现了“抢滩登陆”。接下来,应继续围绕九大重点新兴产业,聚焦发展智能制造,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优存量、扩增量,都必须打造产业集群,形成链式产业生态:

向外看,长沙市在发展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围绕22个优势产业链开展定向招商,平均不到3天就引进1个投资额2亿元以上的产业链项目;

向内瞧,襄城县依托煤炭产业,形成了煤化工、硅材料、碳材料、尼龙材料等产业链条,实现了原材料“吃干榨净”,迈向了产业链高端。

这些都提示我们:要把提升产业链水平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不断去掉“剩”的、拉长“短”的、扩大“优”的,持续补链、延链、强链,更好地形成产业聚合效应。

(五)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建设“智造之都”,需要创新支撑。

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也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命根子”。

德国之所以能成为全球制造业强国和欧洲最大经济体,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系统连贯的创新制度环境;

全国一线城市从“北上广深”变成如今的“北上深杭”,背后是杭州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华为面对残酷“外压”,仍接到全球65份5G商用订单,归根到底在于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掌握了核心技术;

……

目前,国家、区域、企业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创新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建设“智造之都”,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更大的力度壮大创新主体、引进创新人才、转化创新成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形成企业主体、产业研用一体发展的创新体系。

正因如此,今年以来,我市积极举办了首届中原人才发展环境高峰论坛、中国·许昌第二届5G泛在峰会,目的就是为发展集聚更多智力和人才支撑。特别是前不久,我市正式发布了“许昌英才计划”2.0版,致力营造更优的人才生态,让创新的活力充分迸发。

(六)

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市场主体,活力在市场主体,潜力也在市场主体。

建设“智造之都”,需要质量高、活力强的各类市场主体支撑。近年来,许昌经济之所以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正是得益于此——森源、黄河、瑞贝卡、远东传动等知名企业蹄疾步稳;平煤隆基、万里交科、开普检测等新兴企业不断涌现,全市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抢占发展高地”的发展图谱。

龙头昂扬向上,才能带动龙身劲舞。近年来,福建宁德通过引进宁德时代、上汽、青拓、中铜等“金娃娃”项目,培育形成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4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集群,构建起支撑宁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许昌建设“智造之都”,同样需要龙头企业的引领,要大力培育、全力引进“金娃娃”项目,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集团,带动形成配套集群,拉动产业上下游发展。

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许昌建设“智造之都”,迫切需要拥有千千万万个“行业小巨人”,要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培育更多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隐形冠军”,让“百年老店”成为许昌企业的追求,让“专精特优”成为许昌智造的代名词。

(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许昌要加快发展、走在前列,必须有新的市场主体涌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市场主体、增长点从何而来?需要持续扩大开放,招引项目、拓展空间。

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既是稳增长的当务之急,也是强后劲的长远之策。建设“智造之都”,必须把对外开放作为必由之路,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明确主攻方向,突出招大引优,创新招商模式,提升招商实效,最大限度汇聚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

对外开放,点多面广,应从何处突破?德国,拥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既有大众、戴姆勒、宝马、西门子、博世等大型高端工业制造企业,又有占据全球近半壁江山的“隐形冠军”企业,质量先导、精益求精的“德国制造”享誉全球。

标杆要高,更要准。近年来,许昌将对德合作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增强“互引力”,织密“联络网”,着力引进德国企业、德国技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德国质量”与“许昌速度”有效“嫁接”。

对德合作虽然已成为许昌对外开放名片,但放眼全国,合作成效、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近年来,太仓市聚焦智能制造,强化对德合作,目前拥有德企300多家,近50家是所属行业的全球“隐形冠军”,被誉为“中国德企之乡”。我们要学习借鉴太仓经验,持续深化对德合作,用好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的“金字招牌”,推动更多德国项目、技术落地许昌。

大树参天,其下必有沃土。得益于许昌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本地树”扎根不走,“外来凤”还纷至沓来。我们要坚持“政府办好围墙外的事,企业办好围墙内的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四个一百”专项行动,让许昌良好营商环境的名片更“靓”、招牌更“响”。

(八)

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和重要趋势。

在刚刚举办的中国·许昌第二届5G泛在峰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随着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两者的产业边界也越来越模糊。

目前,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设“智造之都”,要顺应技术革命、产业变革、消费升级的趋势,加快完善制造业、服务业融合的产业生态系统,培育覆盖全周期、全要素的服务产业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入相融相长、耦合共生。

(九)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定位已然明确,路径愈发明晰。让我们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聚焦定位坚如磐,认准路径砥砺行,加快建设“智造之都”,推动许昌从“工业大市”向“智造强市”转变,让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脊梁更加坚挺!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