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鲁湾村:古老铜器舞注入“新生命”

【信息来源:许昌报业传媒集团【作者:【信息时间:2019-06-10 08:37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咚咚锵”“咚咚锵”……5月21日16时许,建安区艾庄回族乡鲁湾村的花鼓大街上,伴随一阵欢快的锣鼓声响,一群身着彩衣的孩子们开始从两面大鼓旁跑出来,手持大锣的站在后面,手持小锣的围在一名用鞭子打鼓者的周围。伴随铿锵有力的乐声,颇有气势的舞蹈赢得围观者的掌声和喝彩声。

这是鲁湾中心小学的学生放学后在排练艾庄铜器舞的场景。11岁的李怡铎学习铜器舞已有一段时间,他在整个舞蹈中的任务是执鞭子鼓,只见他一手执鼓把并将鼓高举过头顶,一手拿鼓槌用力击鼓……

“放学后我经常带着孩子们在这里排练,表演铜器舞需要有团队精神,孩子们相互配合,进步很快。”鲁湾中心小学的体育老师朱方方说。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艾庄铜器舞是鲁湾村的一大特色。艾庄铜器舞表演时人数一般不少于50人,表演铜器的一般不少于30人,涉及的乐器有铙、钹、挑子锣、擂子鼓、鞭子鼓、弓子锣等。整套舞蹈动作十分舒展,注重营造活泼、欢快、喜庆的氛围。

“去年9月,市、区等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力度。我们担心有一天这种古老的民间舞蹈技艺会失传,正好村小学的学生想学铜器舞,我们就找了村内一块空地,他们放学后可以免费学习。通过我们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学得很快。现在,学生配备有专业的演出服、铜器,可以有模有样地表演了。铜器舞后继有人,村民们都很开心!”74岁的王保河是目前村里年龄最大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艾庄铜器舞的传承人,也是鲁湾村铜器社社长。在他的记忆中,几十年前村民们所跳的铜器舞无论是舞蹈形式、表演规模还是服饰道具都无法与现在相比。

艾庄铜器舞始于清朝中叶,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由古老的祈雨祭祀仪式演变而来。诞生之初,带有戏剧性的幽默和诙谐,以表达欢快的心情。早在2007年艾庄铜器舞就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艾庄铜器舞需要更多的人来传承、展示。全村现在会跳铜器舞的有150多人,到了演出时,会有六七十人登场。去年农历三月三,我们在长葛市石固镇古庙会上演出,现场真是人山人海。”王保河说,跳铜器舞的村民以前男子较多,因为很多乐器需要一定的力气,后来慢慢地女舞者也多了起来。

54岁的王福成也是艾庄铜器舞的传承人之一。令他引以为豪的是,作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艾庄铜器舞为艾庄回族乡挣得了很多荣誉:2001年河南省首届民间艺术节金奖、2005年河南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节的鼓舞精英大赛“金鼎奖”、2007年河南省少数民族文化展表演类一等奖。王福成、王保河等人曾参与过庆祝香港回归、许昌市首届农民丰收节等活动。2016年,王福成、鲁国栋、王保河3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中国海军南海舰队“许昌号护卫舰”官兵教授了具有中原风情的“艾庄铜器舞”,表现了许昌人的爱国拥军情怀。

花鼓大街、铜铙路、铜锣巷……光看路牌,很多人会误以为进入了旅游区。事实上,这只是鲁湾村人对村中道路进行的命名,是充分彰显铜器舞文化特色的一项小举措。王保河说,最近他们还想邀请专家就艾庄铜器舞方面的工作进行再指导,让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融入新的时代元素,赢得更多观众认可,更好地将先辈们留传下来的铜器舞发扬光大。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