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打造“翡翠长廊”添彩宜居之城——聚焦我市城市绿道建设

【信息来源:许昌报业传媒集团【作者:【信息时间:2019-04-15 08:18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若在许昌街头停下脚,很多人或许告诉你:他们引以为傲的地标,除了春秋楼、灞陵桥等三国历史遗迹,还有500多公里长的城市绿道。

多年来,我市将城市绿道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将其纳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坚持“系统化、人性化、特色化”的原则,全市绿道建设总长度达574.46公里,逐步形成了“绿道成网、景观相连、景随步移、人景交融”的城市绿道格局。

助力绿色出行,添彩宜居莲城。占地3300亩的中央公园、以护城河为核心的10.8公里环河绿道、清潩河旁的滨水绿道织出绿色路网……如今,许昌的城市绿道如一条条“翡翠长廊”,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理想之地。2018年,我市的城市宜居度和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对生态环境满意度4项指数均位居全省第一。

规划引领 挖掘城市“绿色潜力”

春暖花开,踏青赏景,串联起城乡风景的一条条绿道,如今已经成为老百姓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何为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中这样定义。

城市绿道不仅仅是一条路,还是城市规划的“思路”。为了将绿道天生就有的“绿色”“健康”基因融入城市建设之中,在顶层设计上,我市坚持高点起步、高位设计、城乡统筹、全域覆盖,结合许昌地形、地貌、植被、水系及城市功能定位,高标准制定了《许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编制实施了《许昌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5—2030年)》《许昌市道路(含停车设施)专项规划(2015—2030)》《许昌市绿道规划(2017-2030)》等专项规划,确定了“五横、五纵、绿绕城”的绿道绿廊系统总体规划结构,通过绿道连接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整体空间形态。

小小绿道,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绿道建设,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许昌市绿道建设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督战,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靠前指挥;同时,健全完善决策推进、资金投入、定期通报等一系列工作机制,确保绿道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城市绿道,不仅是种草植树,而且是用理念铺路。“按照《许昌市绿道建设工作方案》,我们将绿道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相结合,市区新开发建设项目,必须同步规划建设绿道或预留充足空间,这是城市规划的进步所在。”市城管局局长刘静说。

绿脉融合 水文历史“串链成网”

4月7日,风和日丽,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占地3300亩的中央公园绿道蜿蜒、林木葱郁、游人如织。 “走在公园里,到处都是花草树木,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家住市区天宝路腾飞花园小区的李国庆说,过去节假日他一般都待在家里看看电视,如今却爱上了与朋友们在中央公园散步。

在许昌街头,不乏和李国庆一样的市民,他们已经习惯出门见绿的惬意生活:在每天清晨或晚饭后,沿着城市绿道到附近的园林广场或袖珍绿地公园,舒展筋骨、放松心情。

市民的生活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改变,得益于我市在加快绿道建设过程中,以绿为魂、以水为脉、以文为核打造城市绿道,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提升了人居生活品质。

——以绿为魂。从2016年开始,我市累计投入2亿多元,大力实施“绿满许昌”行动计划,2019年更是加大投入力度,斥资10.89亿元实施生态园林城市提升项目144个,无论是项目数量、项目规模,还是投资额均创近年来新高;通过绿地建设,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生态网络,形成以湿地公园、城郊森林公园、城区游园为“绿点”,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主要河流等生态廊道为“绿线”,以花卉苗木基地、国家储备林基地、森林城市群为“绿面”,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生态网络格局。

——以水为脉。2013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清潩河、饮马河、灞陵河等水系景观建设,结合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沿河实施绿道建设,串联起城区内主要河流、湖泊、城市公园绿地等。同时,沿水系河道修建了10余公里的亲水栈道,进一步拓展了市民亲水空间。目前,我市中心城区沿清潩河、饮马河、中央公园等重要城市轴线及干道,已建设绿道278.86公里,同步建设驿站35处,成为城区休闲慢行系统的首批展示线路。

——以文为核。许昌是“三国文化之乡”,在绿道建设中,我市注重将其与三国文化有机结合,将西湖公园和春秋楼景区、灞陵桥景区、曹魏古城等一批具有三国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文化街区等联系起来,沿绿道建成三国文化景观节点23处、雕塑33座,绿化面积368.7万平方米,塑造了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园林文化景观。

以人为本 蔓延市民幸福之路

绿道是承载休闲游憩、文化体育等多元化功能的“绿色之道”,是美丽环境转化为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道”,更是一个城市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之道”。

绿道建设工作并不是简单地铺路种树,而是一项系统综合工程,打通这条城市的“绿色动脉”并不容易。在绿道建设过程中,我市坚持把节约型建设放在首位,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滨水道、公园园道、休闲廊道等,对符合建设条件的现有道路、路侧绿带、景区道路游径进行改造,在广场、游园铺设中优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透水砖、再生砖,减少硬质铺装使用比例,有效节约了建设成本。同时,我市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使占地150亩的垃圾山嬗变为“香山公园”;在低洼废弃地上打造出占地900多亩的秋湖湿地公园;让拥有500多年历史的护城河再现了“十里荷花半城柳”的莲城风韵。

建设城市绿道,归根结底是要让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市民的主流选择。我市对于滨河绿道不连通的问题,2019年投入2000多万元实施清潩河游园沿线桥梁桥下道路贯通工程,更好地满足市民出行和健身需求;对重要道路两侧绿化带进行提升改造,铺设园路,增设座椅、廊亭等配套设施,为市民创造了更多游憩空间。

实施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也给市民提供了更多体验自然、欣赏自然的机会。目前,我市已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350个、投放自行车8000辆,今年拟再建站点5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1500辆,彻底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我市还加大公厕、垃圾中转站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了5分钟、500米内有1座公厕;购置公共体育设施和儿童游乐设施,安装在绿地游园,新增468处公共体育和儿童游乐场所,市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随着服务的不断升级,市民的幸福感逐渐增强。

绿色发展没有休止符。许昌的城市绿道,不妨长一些,再长一些。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