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社火道具手艺精 小村名头响千里 霍庄村的“年生意”做到大年根儿

【信息来源:许昌报业传媒集团【作者:【信息时间:2019-02-02 08:03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昨日已是腊月二十七,农村的年味已十分浓郁。但记者在建安区灵井镇霍庄村见到郑宪章时,他仍端坐在院里的小板凳上,埋头给狮子头“描眉画眼”。“订单还没赶完,估计要做到年三十了。”郑宪章嘴里说着话,手里的活儿却一刻没有放下。这已是他家“做着社火道具过大年”的第35个年头了。

“我从十几岁起,一放学就帮家里做狮子。”郑宪章说,“霍庄村的社火道具生意清末时便有了,是百年传承的老手艺。国家改革开放后,村里的社火道具产业真正红火起来了,我们算是抓住机遇的第一代人。”

他家的客源大多是这些年积攒下的老客户,以及客户推荐,光这些,就够他们忙一整年了。他儿子郑超说:“虽然到年下时我们最忙,但其实全年没有淡季,入夏就得备下一个春节的货了。”

在霍瑞婷的影视戏剧服装店里,她刚刚送走从山东济宁开车来订货的老客户。“这位客户是我们20多年前在山东济南做剧服生意时结识的。后来我们回到了霍庄,他们仍然每年都找我们订货。”霍瑞婷边介绍边理货。她家的货架上,各种戏服道具花红柳绿、款式迷人。

“除了山东,还卖到哪儿了?”记者问道。“陕西、河北、新疆,甚至欧美、东南亚,多远的都有。”霍瑞婷答。

做舞龙道具的陈广申家,正忙着扎龙头。陈广申说:“我们村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专营品种,你家做鞋子,我家做灯笼,他家做旱船,很少重样。如果做的样式多了,质量就上不去,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正说着,两位从市区来的摄影发烧友进了屋。其中的杨国祥已来过多次,他拿起一个龙头边研究边说:“我拍民俗照片已经30年了。瞧这龙头的工艺,真是日渐精进,从最开始的藤编纸蒙,到竹编布蒙,再到现在的铁丝编烫金布蒙,越来越精致漂亮了。”他这次来,是想在夜晚的光影中展示龙头制作工艺,再传到国外摄影网站上,因为“老外们对咱传统民俗的东西很认可”。

一旁的村监委主任霍振亚也感叹:“霍庄的社火道具生意越来越出名,400多户村民几乎家家经营这个,年轻人很少外出务工了。村里每年销售产值达2亿元,还辐射带动郭店、泉店等周边6个村从事社火道具加工。”

“互联网改变了村里的经济生态。你在淘宝上搜社火道具,出来的店铺大部分都是我们村的,我们可是阿里巴巴认定的‘淘宝村’。”霍振亚自豪地说。

年根儿已至,霍庄村的“年生意”还没忙完。当我们离开陈广申家时,他们还在扎龙头,那两位摄影发烧友已取出相机、三脚架,准备“夜战”。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