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打造生态宜居新家园——我市创建文明城市之安居乐业篇

【信息来源:许昌报业传媒集团【作者:【信息时间:2018-12-14 09:10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两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如今,行走在许昌,你会看到蓝天碧水相映生辉,绿化景观争奇斗艳,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宛如置身于一幅美丽的水彩画之中。

这座梦幻般的城市,有着许多“名片”: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花木之都……这些荣誉为创建文明城市、打造宜居许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了强劲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许昌正以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为契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日夜兼程、砥砺奋进……

舍得投入

让生态宜居充满“质感”

“许昌变大、变美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味道了。”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不少市民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每逢节假日,市民王花蕊都会带着孩子掏3元钱坐“水上公交”,享受乘船的快乐。

每天晚上,许都公园都有数百人跳广场舞,跳出了欢乐情、舞出了新生活。

护城河、清潩河提升改造后,环境越来越好,市民生活得越来越舒心。

……

这些变化得益于许昌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创建全过程。

近年来,我市以创兴水,补齐水资源短板,建设水生态文明;以创增绿,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以创促管,摘掉“许脏”帽子,提升城市“颜值”;以创惠民,倡导绿色发展,共享美好生活。

生态惠民不仅是目标,更是承诺。创建中,我市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推广清洁能源,推动绿色出行,开展绿色服务、便民服务,让城市更加宜居。

在市区煤炭中转站家属院,记者看到,院内环境干净整洁,令人心情舒畅。特别是家属院南侧还“藏着”一个小花园。

原来,小花园所在的位置,过去是菜地,杂草丛生,没人愿意来,现在改成了小花园,环境清雅幽静,成了家属院居民悠闲游玩的好去处。

像这样的家属院在市区还有很多。从2018年起,市区3年内改造391个老旧小区和88条老街道,改造提升31家老厂院和12家老市场,建设和改造21个停车场,新增车位7762个。作为2018年我市10件民生实事之首,这项工作将使10余万居民受益。

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全市人民的生活质量再上新台阶,2016年,我市启动“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工作,力争2020年完成创建任务。

今年,全市谋划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项目402个,目前已开工项目230个,完成投资161.4亿元,进一步加大提质力度,更加注重满足百姓需求、补齐城建短板、破解“城市病”,融入了“四改一增”等新内容、新亮点,让城市更美、更宜居,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正是我市坚持为民惠民,持续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使城市因为“高颜值”和“好气质”而魅力大增,让城市吸引力进一步增强。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642.1亿元、同比增长8.7%,总量居全省第四位,增速居全省第一位,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服务提质

让百姓享受民生“红利”

想健身,附近的游园广场就有设施完善的场地;需看病,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的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在身边;要买菜,品种多样、价格公道的社区生鲜便利店就开在家门口……这是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动实践和取得的丰硕成果。

我市一直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创建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把“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作为出发点,把夺杯拿牌与为民办事统一起来,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完善社会服务,使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成为惠民的过程。

在创建活动的推动下,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公共秩序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不断规范,人民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创建带来的变化,享受到了创建带来的实惠,增强了自觉参与创建、主动创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市中心城区相继建成占地3300亩的中央公园、468处公共体育和儿童游乐设施,实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和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打造了15分钟健身圈、便民服务圈和医疗服务圈,让群众得到具体可感的创建红利。

全市实现建筑工地智能监控全覆盖,在585个单位和小区的电梯建起应急救援系统;建立全省首个“智慧城管”便民服务平台,年均受理事项40余万件。

走进“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只见一块块蓝色的大屏正在运行,覆盖城市各个角落的监控探头传送过来的实时画面清晰地出现在大屏幕上……

“一个问题从发现到结案,只要一个半小时。”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主任王磊说,全市“数字城管”启用以来,年均受理事项40多万件。目前,全市“数字城管”按期结案率保持在85%以上,整体结案率接近100%。

每个许昌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人本理念,创新城市治理方法方式,丰富“绿”内涵,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着力做足“美”文章,用绣花精神提升城市颜值;大力彰显“高”品质,提升文明城市品位。

我市在城市管理精细化上力求“以克论净”,保证了“路见本色、地净如洗”,是全省唯一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示范市”。

我市在垃圾资源化上力求“吃干榨净”,建筑垃圾收集率、利用率分别达到100%、95%,在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上探索实行“户投放、村收集、乡集中、县转运、市处理”一体化模式,日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5%。

2017年,我市12座智慧阅读空间陆续建成投用,累计接待读者37万余人次,已成为我市街头亮丽的文化风景和重要的城市地标。

“这里既安静又舒适,环境好。看书累了,还可以带孩子到旁边的儿童游乐场玩。”在科技广场的智慧阅读空间,市民孙慧敏说,“这几年,许昌不仅环境美,看书的地方也增多了,读书变成了大众行为。”

今年,许昌又把加快建设智慧阅读空间纳入了十件民生实事,计划在中心城区再建18座智慧阅读空间,力争总数达到30座,构建起以市级、区级图书馆为中心,智慧阅读空间、电子书借阅服务点、街道综合文化站、诚信阅读漂流屋等公共文化场所为服务点的城市阅读服务体系。

经验告诉我们,文明创建来自人民意愿,最终又服务于人民,只有让群众感触到共建共享带来的美好改变,才能挺起城市文明的脊梁。

持续发力

让大美许昌更有“气质”

寒冬时节,市区各城市公园、道路街区的植被五彩斑斓,景色宜人。近年来,我市城市绿量大幅增加,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形成了“绿满全城,景致秀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格局。

在许昌,绿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底色,市民“不出城赏园林之美,居闹市享花香之怡”。

许昌曾经是一座十分缺水的城市。然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通过治水、兴水,形成了“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呈现在人们面前。

提高生活质量。围绕群众日常生活需求,我市重点抓好中小学校、医院、社区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群众生活得更便利、更舒适;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强社区综合治理,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

丰富城市内涵。我市提炼精选一批凸显地域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城镇化、城市规划设计,应用于城市雕塑、广场、园林等公共空间,使城市品位跃升。

彰显生态之美。我市巩固提升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打造“一环碧水绕莲城、千年古韵满魏都”的城市名片;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和人居环境,建设“花园中的城市”。

在秋湖湿地,天蓝水美,引得游人纷至沓来。沿湖行走,清凌凌的湖水在阳光下闪着粼粼波光,一些鸟儿已经来到这里安家。它们或在水边栖息,或在碧绿的湖面上翩翩飞舞,呈现出一派和谐景象。

在鹿鸣湖公园,3.8公里长的绿道两旁,清流潺潺,浸绿染碧。“这是城市里的天然氧吧,也是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市民杨海民的话语里不无自豪。

对城市的变化,感受最深的是当地居民。2018年7月10日,发布的《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8)》中,许昌居民获得感指数得分72.2分,已是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许昌居民幸福感指数得分4.19分,位居全省第一,并被网民推选为全省“最美城市”。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绿能量”激活了发展高质量,许昌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景象——天更蓝、水更清、民更富、业更兴。可以说,面对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许昌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我们切实感受到贯彻落实‘两山’理论、推动环境改善的实践给许昌带来的好处。”市委书记、市长胡五岳说,近年来,许昌人治水造绿,转换动能,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百姓生活品质更高,走上了一条环境美化、经济提速、民生幸福的共赢之路。

为民之路无止境。我们坚信,许昌人正以昂扬奋进的斗志,持续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迈进,一个绿满全城、清水绕城、古风新韵、精致秀美、个性鲜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将“如期而至”,成为中原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