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把准定位 突出特色 加快推进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18-11-28 10:38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近日,国家文物局评审通过了《灵井“许昌人”遗址保护规划》(文物保函〔2018〕1453 号)。与遗址保护规划同步推进的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工作和遗址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也正在加快进行。

灵井“许昌人”遗址是我国最重要的古人类文化遗址之一,因2007年12月首次发现并被命名为“许昌人”1号头盖骨化石出土而名扬内外。截至目前,共发现了45件距今12.5—10.5万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分属5个不同的人类个体。2017年3月,灵井“许昌人”最新研究成果《中国许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类头骨研究》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后,再一次使“许昌人”声名远播。“许昌人”的发现与研究先后荣获“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荣誉。

“许昌人”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更是我市的最珍贵的文化资源、最闪亮的文化名片。为保护、展示、利用好灵井“许昌人”遗址,在积极配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发掘工作的同时,我市积极研究规划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根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申报、核准有关规定,2017年底以来我们积极展开“两规划一计划”(文物保护规划、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考古工作计划)编制工作,并先期实施了由国家发改委专项资金支持的灵井“许昌人”遗址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

灵井“许昌人”遗址保护规划是遗址保护利用管理的根本遵循,也是规划、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施保护展示项目的基础和前提。该规划包括各类专项评估、规划原则与目标、保护区划与措施、若干专项规划、分期与估算等内容,自去年开始编制以来,紧密结合遗址实际和灵井“许昌人”遗址考古勘探、发掘成果,数次进行实地调研、征求国内有关专家意见,几经修改完善,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2018年8月经省文物局组织专家评审全票通过,11月15日国家文物局下达批准意见,目前正在按照国家文物局评审意见进行最终修改,进一步完善并经省文物局核准后将按程序报省人民政府核准公布。

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2017年被列入河南省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名录,是我市着力打造的重大文化工程,在省文物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正按照市委常委会议提出的“市里牵头,高质量规划”的要求进行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定位突出三点:一是学术定位,突出“许昌人”在考古学、人类学中的重要学术地位,普及人类起源知识,推进“许昌人”研究走向世界,使之成为现代人类演化研究的核心基地;二是旅游定位,将遗址公园与探索人类进化历程相融合,使之成为探访人类进化历程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三是产业定位,以灵井“许昌人”遗址公园建设为契机,带动当地农业转型升级、特色产业发展和周边居民就业,使之成为引导乡村振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设计充分吸收灵井“许昌人”遗址文化元素、符号,着重彰显“许昌人”特色。目前该项规划阶段成果已经多次论证,仍在加紧完善当中。与之相配套的考古工作计划也在加紧编制。

在两大规划编制报批过程中,市、区文物部门积极谋划了灵井“许昌人”遗址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该项目处在遗址的考古发掘区,既是遗址核心区的保护展示工程,也是考古遗址公园的一个重要节点项目。该项目2017年由国家发改委批准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并给予专项资金补助360万元,2018年2月国家文物局批准了项目设计方案。其主体建筑为占地1080平方米的保护展示棚,采用浅基础轻型钢结构,基础设置在发掘坑以北遗址本体之外洼地,内部设置发掘展示区、展厅、接待及管理室等,兼具保护、展示、管理、服务等功能。建筑设计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氛围的协调,注重与地形地貌的结合,建筑形体吸取了遗址出土的骨雕“灵鸟”的形象特征,三片曲线屋顶象征着三只灵鸟,同时暗示了灵井“三泉”,建筑流线形体与遗址以“泉水”为中心的氛围相契合,突出了灵动的特征,远观建筑低矮消隐,近看则有灵动飞翔之势,形成湖水之上灵鸟飞翔的美好意境。目前,该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当中,已完成地表清理和基桩工作,正在进行地基处理,展示棚钢结构的场外加工也在同步进行,预计今年12月底前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明年5月将全面建成。届时将极大改善灵井“许昌人”遗址的保护环境和展示效果,并成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新亮点,由此揭开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新华章。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