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驻村第一书记刘仲科的“扶贫经”

【信息来源:许昌报业传媒集团【作者:【信息时间:2018-10-22 15:23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瞧瞧,院落多干净,厨房翻修了,出门就是平坦的水泥路,一年来刘书记可没少为俺操心啊!”10月18日上午,建安区榆林乡司庄村80岁的贫困群众王闪妮,说起驻村第一书记刘仲科,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

2017年11月,市农科所(市农场)工会主席刘仲科来到建安区榆林乡司庄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紧紧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四项驻村职责和“当好教练员,为派驻村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的角色定位,真情驻村解民忧,用心帮扶暖民心,赢得了父老乡亲的一致赞誉。

“司庄村共有4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680户3200人。该村2014年被认定为贫困村,2016年摘帽,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3户911人。目前,司庄村现有9户贫困户25人。”介绍起司庄村村情,刘仲科如数家珍。

“扶贫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这是刘仲科的“扶贫经”,也是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的心里话。一周“四天五夜”是驻村工作硬性规定,也是必须严格遵守的工作纪律。一年来,刘仲科平均每月驻村达到25天,最多高达30天。“这儿是寝办合一,工作、吃饭、住宿都在这儿,放下碗筷就能办公了,很方便。偶尔回到家里,反而有点儿不适应。”刘仲科表示。

在村党支部书记李晓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大力支持下,刘仲科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白天到农户家中摸实情、唠家常,与党员干部共同捋清村庄发展路子,谋划产业发展项目;晚上,努力学习脱贫攻坚知识、扶贫政策,提升工作能力。刘仲科告诉记者,自己上了年纪,记忆力不好,就用手机记人名、记道路,记政策要点,随记随看,十分方便。

“刘书记在较短时间内摸清了底子,熟悉了党员干部和贫困户情况,掌握了产业项目进展状况,准确把握了父老乡亲最想最盼的急事、难事及村里下一步发展目标任务。”该村村委会主任王慧营称,目前,刘书记已经撰写了两本厚厚的驻村日记,收集整理脱贫攻坚等方面信息资料,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电子档案,有效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

说起“亲人”刘仲科,王闪妮话语哽咽:“俺一家人都很信任他,他经常给俺买衣服,送药物,三天两头到家看看,说有啥困难了给他说,定会帮助俺解决的。家里有啥好吃的了,俺都会给他留着,他是俺的大恩人啊!”

李有才是刘仲科帮扶的贫困户,两个儿子一个智障,一个残疾,家庭困难,生活拮据。在刘仲科的帮助下,儿子李停担任了村保洁员,每月有800元稳定收入。为了帮他干好保洁工作,刘仲科和他一起打扫街道,清理垃圾,真心实意帮助贫困群众。

发展农村经济才能让群众走上致富路。刘仲科积极发挥自身特长,经常邀请农业技术专家下乡到村讲解病虫害防治知识,免费为群众送药送种子,促进种植结构调整,把农业科技信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送到群众身边,深受父老乡亲的广泛好评。

“扶贫工作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今年我们计划脱贫5户,人均纯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已经完全达到,能够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刘仲科说,明年力争村集体经济收入不低于5万元,带动10户农户利用食用菌种植技术增加收入,发家致富。

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谋划产业发展项目……一年来,刘仲科深深扎根司庄大地,脚踏实地,深入群众,为乡亲们办了很多好事实事,也让自己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绽放出彩人生。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