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金牛”重生记

【信息来源:许昌报业传媒集团【作者:【信息时间:2018-10-08 09:27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一间间破旧的厂房里积聚了饱含文化创意的艺术品,一件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蕴含着无限的商机。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金牛文化创意园,不管是那几十年前的一砖一瓦,还是那高大的厂房,但经过翻新和设计,都赋予了新的内涵。

南洋里进出口家居饰品老板付建伟告诉记者,在这里,他看中的就是浓厚的文化创意。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造,原本破旧的厂房华丽转身成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家居饰品店。

记者注意到,这里的设计、色调都与众不同,里面摆放着铁意挂画、仿古首饰盒、欧式工艺表等5万多种饰品,浓郁的文化创意气氛扑面而来。

如今,金牛文化创意园如同北京798艺术区,依托老厂房,入驻的文化创意及艺术培训公司,形成了当代文化艺术、设计创意、教育培训等业态为主导的文化创意园。

老厂院如何摇身一变成为文化艺术的乐土?这得益于魏都区坚持有解思维,积极作为,通过开展“四改一增”工作,将市针织内衣厂打造成金牛文化创意园。

金牛文化创意园的前身是市针织内衣厂。这家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体企业几次站在变革的路口,有挣扎、有抉择,更有今天的涅槃重生。

提起市针织内衣厂,大家不会陌生。这家企业成立于1952年,位于市区八一路中段,曾隶属原许昌市城镇集体工业联社,属于集体所有制企业。进入市场经济后,由于纺织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变,该厂在1995年8月进入破产程序。

1996年5月,该厂重组后成立市金牛针织厂,但是并没有摆脱困境,最终该厂的土地和房产过户给了许继电气。许继电气决定由该厂负责人董珺在现有条件下进行生产自救。

“最初,有一些人联系我们,想租用我们的厂房当仓库,我们租出去了几间厂房。”董珺告诉记者,原来他们并没有对厂院进行规划,谁来租房子,就把房子租给谁。

后来,两位做钧瓷的业内人士把钧瓷工作室搬到了厂房里。受到他们的启发,董珺和该厂职工逐渐认识到老厂房的价值,几经宣传推介,越来越多的文化类公司进驻该厂。

北京的“798”艺术区是由老工厂改造成的创意园区典范,董珺等人曾特意前去考察和学习。“我们希望借鉴北京‘798’艺术区的运营模式,把我们厂打造成许昌的‘798’艺术生活区,让这里成为年轻人的文化乐园。”董珺说。

“要保留城市记忆,就要真实而完整地记载历史,就要保留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痕迹。”这是董珺追求的目标。金牛文化创意园项目方案设计最大限度地将原有建筑风貌与现代城市功能相结合,利用原有民用建筑材料与现代装饰材料相融合,加入现代设计元素,保留特色又存有个性。

“金牛文化创意园作为魏都区今年‘四改一增’老厂院的改造选点,在快速发展方面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北大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柴凤祥介绍,此次改造,他们将为老厂注入现代元素及创意理念,同时,保留工厂原有的历史元素,并结合许昌三国文化的特点,打造一个“钧瓷立园、三国强园”的特色创意园。

“我们厂所有在职职工都觉得‘四改一增’不仅能够改善厂区环境,而且是企业转型发展的好机会。”董珺表示,经过多方努力,他们先后筹集资金140多万元用于厂院提升改造。

在不改变厂院建筑结构的前提下,此次提升改造主要从形象提升、增设停车场、墙体美化等方面入手,配套相关的亮化、监控设备等。针对停车位少的状况,他们利用1000多平方米空地,新增停车位100多个,有效满足人们的需求。

同时,他们突出“文创+培训”特色,根据招商类别不同、入驻商户业态不同,将园区划分为ABCDEF六个区域分别改造成了钧瓷文化工作室、室内篮球馆、广告设计公司等,从外面看,还是厂房,但是这些“厂房”里出品的,不再是钢筋器械,而是艺术的气息。

目前,许昌金牛文化创意园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80%以上,园区初具规模,入驻商户各具特色,先后引进了河南聚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垚舍钧瓷工作室、超越画室、艺璇艺术体操、尚武堂武术培训、南洋里进出口家居饰品等商户20余家。

如何确保商户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成为政府和金牛文化创意园关心的问题。下一步,他们将通过不定期举办文化活动,活跃文化氛围,帮助商户做好宣传推广,把老厂院真正成为商家经营的宝地。

一子落,满盘活。我们相信,随着一处处厂房华丽转身成为文化创意园,这些充满历史积淀的片区正在重现昔日的荣光。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