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许昌要闻

十年,走出许昌特色“无废之路”

【信息来源:许昌报业传媒集团【作者:【信息时间:2022-09-26 08:54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9月23日上午,我市举行“非凡十年 出彩许昌”主题系列生态文明专题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围绕“生态文明”专题,回答记者提问。

十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突出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集中攻克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快建设“无废城市”,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环境质量大幅改善,许昌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城乡更美丽了。

入选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韩军民介绍,十年来,许昌环保公众参与度越来越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成为全社会共识。

全市空气、水环境质量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2021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46%,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42.5%,二氧化硫平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75%;清潩河水质从2011年的劣Ⅴ类提升到目前的Ⅲ类,水质达标率提高到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100%;“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美景在许昌已然实现。

入选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55项建设指标全面达成,“无废文化”传承模式、“无废经济”市场体系建设模式等4项经验在全国推广;完成全域烟炕“电代煤”改造;中心城区生活垃圾资源综合利用覆盖率达59%,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达100%。

中心城区建成以110公里环城河道、5个城市湖泊、4片大型滨水林海为主体的“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城市水系格局;出台全市首部涉水法规《许昌市中心城区河湖水系管理保护条例》;生态环保领域57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

2021年全市优良天数达262天

韩军民介绍,过去十年,是许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

蓝天白云成为“新常态”,2021年全市优良天数达262天,较2015年增加99天;2020年全市优良天数达256天,年度增幅居全国第3位。

河湖水系焕发“新活力”,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清潩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十三五”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以及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消除市县两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许昌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

绿色大地孕育“新希望”,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国家考核的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达标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完成29.6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

浅层地下水位回升3米

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兵介绍,10年来,许昌积极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市域内河道完成生态整治,主要污染物入河总量大幅消减;中心城区建成百公里景观生态廊道;浅层地下水位回升3.0米,地下水漏斗区得到修复;市区空气湿度明显增加;河道生态功能逐渐恢复。

“三国文化”“漕运文化”与水系建设有机融合,巩固了许昌作为三国文化历史名城的中心城市地位;成功创建许昌曹魏故都国家水利风景区。

建成以市本级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县域城市为节点、覆盖乡村的全市域水生态文明格局。

探索出许昌特色“无废之路”

我市坚持把“无废城市”建设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推进“三化”处置,强化“四大体系”建设,围绕无废经济、无废产城、无废乡村、无废文化,探索出具有许昌特色的“无废之路”。

发展“无废经济”,实施绿色化改造,累计完成技改投资2200亿元;依托长葛大周“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与德国百菲萨集团加强合作,形成集废旧金属回收、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打造“无废产城”,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59%,中心城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99%,中心城区污泥综合利用率达100%;建成年处置3.65万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

建设“无废乡村”,农膜综合回收率超过95%,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入围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实施城市。

弘扬“无废文化”,打造城市“无废名片”,建设“无废公园”,建成400个“无废细胞”;中心城区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全覆盖,8000 辆“小绿”公共自行车遍布城区;打造“15分钟休闲健身圈”,引导市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开创水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模式

十年来,许昌围绕水资源禀赋条件和区域文化特色,积极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开创了“节水活水、治污提标、精建严管、互荣共享”独具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模式。

科学合理确定河湖水系建设规模;全面关闭城市规划区自备井,实施再生水输送工程;建成100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实现长江水、黄河水、淮河水汇引许昌;完善中心城区河湖连通,构建现代化水网体系。

淘汰调整重污染行业产能,关停造纸、制革等重污染企业,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实施管网改造、雨污分流、排污口截流等工程;建设投用污水处理厂7家。

建设10万亩生态林带,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实施城乡水务管理一体化改革,2014—2017年在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蝉联第一;成立河湖水系水源调度中心,出台《许昌市市区河湖水系管护考核奖惩办法》,制定《许昌市中心城区河湖水系保护条例》。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