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许昌要闻

“绣”出美丽宜居城——看我市如何以“五城联创”为抓手加快建设“宜居之城”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19-08-09 07:00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秋湖湿地白鹤来 朱宁 摄

紫薇造型扮靓清潩河游园 郭忠磊 王菲 摄

舞动的科技广场(市水利局提供)


美丽的饮马河成为市民亲水、戏水的好去处(市水利局提供)


以5年为限,对比许昌今昔图,会让人产生时空错觉。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变化:道路宽了,交通畅了,绿地多了,游园美了,空气好了,环境越来越宜人了……景秀城美、百姓欢颜,许昌已成为中原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为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高质量,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致力在全省乃至全国“探索路径、打造样板、走在前列”。

如果说,“宜居”是许昌人民生活的新期盼,那么,“五城联创”就是建设“宜居之城”的“助推器”。7月底,市长史根治专门对“五城联创”工作作出批示: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全力打造“宜居之城”。

“通过持之以恒的创建工作,‘五城联创’已‘拿下两城’,我市成功摘得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两块牌子。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市领导要求,狠下‘绣花’功夫,进一步加快中国人居环境奖、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创建工作,持续巩固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成果,‘绣’出美丽宜居城。”市“五城联创”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崔克涛表示。

以创建惠民绘就城市新貌

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的面貌和发展,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品质。

2016年5月30日,在市委城市工作会议上,我市首次提出:开启“水生态文明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的“五城联创”之路,真正让城市既好看又管用,让市民群众宜居宜业、幸福安康。

碧水绕莲城,景色美如画——我市争创水生态文明城市。“泛舟护城河,环游许昌城”。水,曾经是许昌最大的短板和瓶颈,如今却成为城市的魅力所在、优势所在、希望所在。我市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为契机,坚持建管并重,健全长效机制,实施好引黄济许工程,营造好节水爱水环境,形成独特的水文化景观体系,真正让城市清水长流、美景常在。

河流会呼吸,步砖能吸水——我市争创海绵城市。我市在35平方公里的规划试点区内,重点选择河湖水系、园林绿化、城市道路和有条件的小区、公共建设项目等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工程建设,下大力气解决“逢雨必涝”“马路拉链”等问题,建设面向区域和全国推广、具有影响力的海绵城市典范。

依托云计算,生活更便捷——我市争创智慧城市。通过构建服务民生、政务、产业等多领域的政府“政务云”和社会“公有云”相结合的两个云计算中心,我市积极建设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城市公共信息和信息安全四大基础平台,推动形成大数据说话、大数据决策、大数据管理、大数据创新的城市管理新方式。

四季可看花,满眼皆绿意——我市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绿色是城市的原色,是幸福的底色。许昌要让城市走进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老城区注重见缝插绿,新城区注重绿化提升,积极探索立体绿化、垂直绿化,真正打造“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城相辅”的绿色家园。

城市有“质感”,家园更温馨——我市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2016年,我市启动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工作,通过环境治理和强化公共服务等措施,使城市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区域噪声平均值等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建设宜居家园。

为了将城市发展蓝图变成现实,我市专门成立了高规格的创建工作指挥部,并围绕创建总体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制订年度创建总体方案和专项实施方案,对年度创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做到长期有规划、短期有安排。同时,我市根据各专项方案建立工作台账,对创建指标、创建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年度目标任务、责任单位、责任人、时间节点等,形成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促进创建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至此,“五城联创”的号角吹响,标志着我市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入新纪元。

以工匠精神开展城市创建

“五城联创”是每个许昌市民追求的美好梦想,更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赛。

2013年7月,我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2014年2月,水利部审查通过《许昌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17年1月,我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顺利通过水利部技术评估;2018年3月15日,《水利部关于印发第一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名单的通知》发布,许昌市成为第一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矢志不渝地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是我市以工匠精神开展“五城联创”的一个缩影。

——在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方面,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指挥部办公室先后召开6次创建攻坚推进会,2次赴住建部、5次赴省住建厅专题汇报对接,争取上级支持和指导;各县(市、区)分别召开工作推进会,部署落实具体工作,紧盯短板弱项,精准攻坚克难,创建指标中九年义务教育布局、装配式建筑、人均避难场所建设等短板指标加快补齐,其他指标均有较大程度提升。目前,65项创建指标已基本达标62项,达标率95.4%。

——在智慧城市创建方面,我市积极推动电子政务外网连通、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等工作多头并进,政务云中心承接了65家单位的155套信息化系统,集中了全市约90%的网络资源,综合节省各类软硬件700多台(套),同步到省电子证照库的证照数量近14万本,位居全省前列。同时,我市不断推动企业、群众“网上办”项目建设,目前企业开通全流程“网上办”占比97%,位居全国前列。我市还大力开展信息化产业园招商,目前入驻园区企业14家;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邮)许昌基地揭牌成立,5G泛在小镇项目启动建设,成功举办许昌首届5G泛在峰会,抢占5G产业发展先机。

——在海绵城市创建方面,我市按照“合理使用、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科学分配省奖补资金,按照海绵城市省级试点要求,精心打造示范观摩点,着力推进试点区域内文峰北路、中央公园及其周边道路等重点项目建设,抓好新建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审查及咨询服务。我市海绵城市省级试点建设工作顺利通过中期考核。

——在水生态文明城市提升方面,我市大力开展水务重大专项建设,引黄入长济许调蓄工程完成通水,显著提高水系水资源保障水平。我市将中心城区外围河道纳入管护考核范围,鄢陵县、禹州市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顺利通过验收,初步形成全市域水生态文明格局。此外,我市积极开展“四水同治”工作,深入贯彻全省“四水同治”会议精神,出台《关于实施“四水同治”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制订年度工作方案,2019年谋划“四水同治”项目共7大类50个,计划投资109亿元,目前累计完成投资39.7亿元。

——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提升方面,我市着力在绿化提质上下功夫,分批分步实施绿化项目,2019年中心城区生态园林城市提升项目共7大类76个,绿化面积1730.22亩,立体绿化长度12公里,总概算投资1.3478亿元,目前已完工73个项目,其余3个正在施工建设中。我市全面开展园林绿化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工程质量差、绿地管理不到位、园林设施维护不及时等问题及时整改,对植物病虫害进行药物防治。

此外,各县(市、区)也以创建为抓手,持续改善城市环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城市功能。禹州市在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称号的基础上,全力冲刺“全国文明城市”;鄢陵县、襄城县2018年11月通过国家卫生县城评审;长葛市今年5月份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省级考核组暗访;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即将迎来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评审验收……

完善机制提升创建成效

“弟弟站在姐姐旁边,我给你们和美美的荷花拍张照。”7月28日,仲夏的许昌,红绿交映,荷香氤氲,来自漯河的苏美丽带着两个孩子来到许昌,将护城河的美景永远定格。“满城荷花半城柳,许昌真的太美了!”苏美丽感叹。

“雨季一来,城里看海”,这是目前许多城市的尴尬和无奈,我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住宅小区的居民却不必为此担心。以东城区腾飞·鹿鸣湖畔小区为例,该小区以下沉式绿地和截污弃流为主要技术路线,利用小区内低于周围整体地形的绿地,在开放空间中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目的。降雨天气,大部分雨水通过下沉绿地中的溢流井与周围卵石的初步过滤,并经过地下截污井的二次过滤后进入渗透井回补地下水,剩余的雨水汇入市政排水管道。

四季可看花,满眼皆绿意,城市“颜值”不断提高,许昌市被网民推选为全省“最美城市”。为持续巩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办公室主任、市城管局局长刘静每月定期带领市城管局、市园林处、各县(市、区)园林部门有关负责人,为街头、游园绿化“挑刺儿”。

一幅幅画面,展现出我市“五城联创”的成效。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是因为完善的创建机制,离不开在全社会形成的理解创建、支持创建的共识。

在督导考评上,除了健全“五城联创”指挥部、专项创建指挥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及市直相关责任单位三级督导网络外,我市还实施了周督导、月通报、季度考评工作机制,各创建责任主体还建立完善了联席会、创建工作例会、重大问题协调化解、现场办公、定期观摩、考评排名、兑现奖惩等推进机制,定期对创建情况进行研判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研究、论证。

在提升督导实效上,我市坚持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相结合,在综合督导中坚持资料完善和项目实施并重、指标落实和问题整改并重、补齐短板和打造亮点并重,推动创建工作协调发展。在专项督导中,我市坚持精准性,开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专项督导,对相关县(市、区)“三绿”指标达标、园林管养提质、创建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要求。市“五城联创”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市人居环境奖创建指挥部办公室对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工作开展督导,对避难场所建设、综合管廊建设、供热分户计量等具体问题提出要求和建议,并会同市城管局开展中央公园建设管理督导,推动提升中央公园建设质量和管理精细化水平。

在开展专项整治上,我市针对长期以来城市内外环境卫生整治难、易反复等问题,重点开展了外环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针对路面垃圾、卫生死角、绿地脏乱、市容秩序、广告牌匾等问题建立工作台账,限期整改,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巩固环境整治成效。外环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市公路管理局及各有关单位出动清扫人员4500余人次,清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5150车;出动执法人员650余人次,治理店外经营180家,拆除占道广告牌127块,清除灯箱90多个;外环道路两侧门店及路口共硬化25064平方米,治理过村路段80余处。通过持续督导,强力攻坚,城市内外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与此同时, 我市还积极开展创建宣传进广场、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街道、进企业活动,引导市民群众理解、支持、参与创建活动;充分利用各新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五城联创”工作,许昌日报、许昌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刊播《“一把手”访谈》及相关报道109篇,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宣传创建意义和进展情况……如今的许昌,“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百姓支持”的创建氛围已经形成,为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奠定了基础。

以问题为导向破解创建瓶颈

当前,“五城联创”工作已开展3年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创建工作进展不平衡,城中村、城郊村、出入市口等重点部位卫生脏、秩序乱、交通堵等现象改观难、易反弹,部分单位存在松懈思想,对“五城联创”和“宜居之城”建设关系把握不够……“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督导过程中发现的,史市长对此作出批示,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领导要求,以问题为导向破解创建瓶颈,让许昌更加宜居。”崔克涛说。

加大工作力度,着力解决各项创建进展不平衡问题。我市突出抓好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加快现有指标体系下各项指标巩固提升,加强与住建部汇报对接,把握指标体系调整方向,及时掌握中国人居环境奖评审时间,做好随时迎接评审的准备。同时,我市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扎实完成试点区域内海绵项目建设,高标准打造海绵城市建设迎检点;借助5G技术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智慧应用的开发推广,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巩固提升水生态文明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做好水系建设和园林绿化扩面提质,更好实现以水润城、以绿荫城。

狠抓整改提升,着力解决创建工作短板弱项。我市针对创建工作中的突出难点问题和未达标的个别指标,通过软件、硬件两手抓,加快短板弱项提升:一手抓硬件建设,将评审指标内项目纳入百城提质建设、“四改一增”工程,结合重大项目实施,通过工程措施,实现指标达标;一手抓软件完善,加快制定出台绿化管理条例和生活垃圾分类、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法规政策,严格执行市容管理条例、城乡规划条例,加大综合执法力度,理顺执法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真正实现常态长效。

加强统筹协调,着力推动“宜居之城”目标实现。我市将“五城联创”工作纳入“宜居之城”建设工作统筹推进,在坚持周督导、月通报、季度考评排名和周例会、月调度会、季度推进会等原有制度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督导考评机制和相关会议制度,将季度推进会与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合并召开,将“五城联创”工作和“宜居之城”建设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考评内容并增加分值权重,加大考核排名曝光力度和对排名落后单位的惩罚力度,以强有力的举措推动“五城联创”全面拿牌和“宜居之城”建设目标全面实现。

持续营造氛围,着力动员全民参与创建活动。通过召开会议、组织活动等方式,我市不断统一全市各级党员干部思想,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把握“五城联创”和“宜居之城”建设的关系,消除歇脚松劲思想,激发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履职尽责的劲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五城联创”和“宜居之城”建设工作;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动员群众理解、支持、参与“五城联创”和“宜居之城”建设,让市民群众感受到开展创建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提升市民群众满意度。

为民创建,创建为民。我们的奋斗目标从未改变,始终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设近悦远来的大美许昌!此时此刻,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更有实力、更加美好的许昌进发!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