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共建生态文明 实现人水和谐——访市水务局局长张业贵

【信息来源:许昌日报【作者:【信息时间:2017-04-21 15:08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自去年12月份全市“五城联创”工作动员会召开以来,各级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奋力开拓,各项创建工作进展顺利。时至今日,各项创建工作成效如何?各创建单位如何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记者近日对各创建单位一把手进行了深入采访,本报今日起开辟《开展“五城联创” 建设魅力许昌——一把手访谈》专栏,对相关内容进行集中报道,请读者关注。

“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握许昌发展历史定位,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人民长远福祉,着眼于创造新优势的战略谋划。许昌作为中西部缺水型城市,建设水生态文明,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打造优美健康的水生态环境,实现人水和谐,是践行生态文明的集中体现,是我市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迫切需要。”日前,市水务局局长张业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张业贵说,治水兴水,事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2013年7月,我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团结协作、高效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建设任务提前完成。我市在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期间,共投资81亿元建成9大类56项示范工程,同步构建起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2017年1月,我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高分通过了水利部技术评估,近期将迎接水利部和省政府的联合验收。

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全部完工,形成了以82公里环城河道、5个城市湖泊、4片滨水林海为主体的“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呈现出一幅“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依托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许昌曹魏故都水利风景区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广大市民纷纷点赞。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全面建成,集试验科研、抗旱灌溉、信息管理、技术推广、培训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成为我国平原井灌区连片规模最大、技术集成度最高的节水灌溉示范区。

水资源管理成效显著。城乡水务管理一体化改革全面完成,市、县两级均组建了水务局,全市建立起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体制机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在全省2014年度和2015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及“十二五”期间综合考评中,我市均位列第一;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城市规划区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井全部关停;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人民群众节水、爱水、惜水、护水意识显著增强,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综合效益逐步显现。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创建为城市打造了如诗如画的滨水景观,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蓄水以来,浅层地下水水位回升2.6米,地下水漏斗区逐步修复,河道生态功能逐渐恢复,市区空气湿度明显增加,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成为治水兴水的最大受益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水生态的修复改善,为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新活力和新优势,使许昌更加宜业、宜居、宜游,众多企业纷纷来许投资兴业,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示范作用发挥有力。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中国水利报、河南日报等中央、省级媒体先后对我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行报道。在今年4月6日至7日召开的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许昌以《厚植生态优势 建设文明许昌》为题作了典型发言,成为唯一一个既作典型发言、又被中央媒体集中巡礼报道的地级城市,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水系工程建成后,相继有600多个省内外团队到许昌参观考察、交流经验,为中西部缺水型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许昌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增强,2016年市民对所在城市的喜爱度指数位居全省第一。

张业贵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着力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做好验收准备工作。按照水利部专家组评估意见,做实做细各项验收准备,完善细节,精益求精,确保顺利通过行政验收,获得“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称号。二是筑牢水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抓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持续深入推进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开发利用再生水,不断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快推进河长制和河湖水系管护地方立法进程,高标准管护好生态水系,巩固水系建设成果,释放水系综合效益。三是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以“防污治污”为先导、以“清水绕城”为目标、以“小水大绿”为特色,把水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向全市域延伸,实现辖区全覆盖;加强水环境、水生态研究,建立主要河流生态监测及评价体系,为水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加快智慧水系建设,促进取水、供水、排水等涉水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在全域内构建以数字信息为核心的水系监测、控制和应用体系,为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提供“智慧支撑”。四是加强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持续深入开展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新举措、新机制和好做法、好经验,动员全市各行各业采取有效手段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树立“尊水、重水、爱水、惜水、护水”的鲜明导向,营造维护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推进城市文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